| 由此看来哭嫁是表示对祖先孝敬,也就是孝顺父母的精神延续,形式一样,只是听众乃先灵,而非活生生的家庭成员罢了。而且土家族认为哭嫁是含有瑞祥之兆的,他们认为守旧最为易事,不会出错。 综上所述,哭嫁歌作为土家文化的奇葩,是千百年来土家妇女集体创作的艺术结晶,不仅是土家族优秀的抒情长诗具有很高的艺术审美价值,而且作为独特的民族风俗画卷具有多层面的历史文化内涵。 注释: [1]彭荣德.土家女儿做新娘[M].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9.11P69 [2]吉首市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吉首市资料本[M].吉首:吉首印刷厂,1988P87 [3]肖复兴.音乐笔记[M].上海:上海学林出版社,2000.10P2 [4]余咏宇.土家族哭嫁歌之音乐特征与社会涵义[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6P139 [5]姚金泉.婚俗中的人俗[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00.8P169 [6]彭荣德.土家女儿做新娘[M].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9.11P65 参考文献1 张凯.音乐心理[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8
 2 李璞珉.心理学与艺术[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9
 3 美]伦纳德迈尔.音乐的情感与意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8
 4 美]唐纳德A霍德杰斯.音乐心理学手册[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6.1
 5 英]大卫贝斯特.艺术情感理性[M].北京:工人出版社,1988.8
 6 余霞.鄂西土家族哭嫁歌的主体心理分析[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4
 7 彭谊.隐藏在民间哭嫁与哭嫁歌中的女性意识[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6:2
 8 余咏宇.土家族哭嫁歌之音乐特征与社会涵义[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6
 9 金述富,彭荣德.土家族仪式歌漫谈[M].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9.11
 10 姚金泉.婚俗中的人俗[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00.8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