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人文历史论文

貂蝉形象的形成、演变与价值选择_崇礼与尚智-论文网

时间:2013-11-14  作者:程明社

论文摘要:貂蝉形象的形成过程以《三国志》为背景,《三国志平话为》为出发点,《三国志演义》为归结点。其形成过程反映了一种价值选择,即崇礼与尚智兼重、女性价值的逐步凸显、英雄不好女色。
论文关键词:貂蝉,崇礼与尚智,女性价值,英雄

貂蝉、西施、王昭君、杨贵妃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美人”,有关她们的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然而,在这四位美女中,只有貂蝉一人于史无征,纯属虚构。既然貂蝉为非历史的真实人物,那么人们为何要虚构这个虚幻的人物形象?这个虚幻的人物形象又为何得到人们的认可和传诵?要弄清楚这个问题,首先需要弄清楚貂蝉形象的形成过程。

一、貂蝉形象形成的三个阶段

貂蝉形象的形成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1]:一是《三国志》、《后汉书》中的《董卓传》与《吕布传》所载的“董卓之死”,这是貂蝉故事形成的背景。《三国志·魏书·吕布传》云:“卓自以遇人无礼,恐人谋己,行止常以布自卫。然卓性刚而褊,忿不思难,尝小失意,拔手戟掷布,布拳捷避之,为卓顾谢,卓意亦解。由是阴怨卓。卓常使布守守中阁,布与卓侍裨私通,恐事发觉,心不自安。先是,司徒王允以布州里壮健,厚接纳之。后布诣允,陈卓几见杀状。时允与仆射士孙瑞密谋诛卓,是以告布使为内应。曰:‘奈如父子何!’允曰:‘君自姓吕,本非骨肉。今忧死不暇,何谓父子了’布遂许之,手刃刺卓。”而《后汉书·吕布传》(卷七十五)云:则云“卓又使布守中阁,而私与傅裨情通,益不自安。”可见,在《三国志》《后汉书》的记载基本相同,即吕布与董卓平日结怨,董卓与吕布婢女私通,王允以同乡之情拉拢吕布,吕布最终刺死董卓。在这过程中,不论是王允还是吕布,都没有使用“美人计”,当然也就没有貂蝉一说。在早期的野史中没有见到有关貂蝉参与刺杀董卓的记载。《后汉书》不知何故,改“侍裨”为“傅裨”。但不管是“侍裨”,还是“傅裨”,她与吕布之间的关系、与董卓之间的私情,成为吕布刺死董卓的重要原因,这与后来的貂蝉故事是相通的。因此,人们相信,此“侍婢”与貂蝉脱不了干系,当是貂蝉形象的原型,是貂蝉故事的起源。

貂蝉形象形成的第二个阶段:《三国志平话》中载貂蝉参与刺杀董卓。“平话”云:“至晚,帝亦带酒归后宫。董卓见四妃,以言相戏。有宰相王允不忿之心,密言日:“汉天下无主也!”王允归宅,下马信步到后花园内小庭,闷坐独言:“献帝懦弱,董卓弄权,天下危矣!”忽见一妇人烧香,自言不得归乡,故家民不能见面,焚香再拜。王允自言:“吾忧国事,此妇人因甚祷祝?”王允不免出庭问曰:“你为甚烧香,对我实说!”唬得貂蝉连忙跪下,不敢抵讳,实诉其由:“贱妾本姓任,小字貂蝉,家长是吕布。自临沼府相失至今,不能见面,因此烧香。”丞相大喜:“安天下此妇人也!”这个阶段,虽然叙述比较简单,貂蝉形象比较单薄,但故事已经基本完整,貂蝉有了确切的名姓,她成为美人计中的重要角色,成为吕布刺董卓的重要因素。

貂蝉形象形成的第三个阶段:明代罗贯中的《三国志演义》。《三国志演义》中载,貂蝉自幼选人王允府中充乐女,“允见其聪明,教以歌舞吹弹,一通百达,九流三教,无所不知。颜色倾城,年当十八,允以亲女待之。”当王允谋诛董卓时,貂蝉主动为父分忧,向王允表示:“但有使令,万死不辞。”王允向她说出准备设美女连环计时,貂蝉表示:“妾许大人万死不辞,望献出,妾自有道理。”最终,她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离间了董卓和吕布,借吕布之手杀死了董卓。自此,貂蝉故事基本定型,貂蝉形象的塑造最终完成,现在人们熟知的貂蝉故事和貂蝉形象大多是“三国演义”中描写的。和《三国志平话》相比,《三国志演义》中对貂蝉故事有两处改造,一是貂蝉并非吕布之妻,她和吕布原本不认识,只是王允府中被王允当做女儿对待的一侍女,因为作为吕布之妻再去引诱董卓,于人伦情理难通;二是貂蝉行为的动机不是夫妻团聚,而是报王允之恩,为解国君之困,为解天下之难。这样改动之后,貂蝉走出了狭隘的个人利害得失的小天地,心怀忠义、心系家国天下,其形象也因此显得更加饱满鲜活。

历史不可能再现,我们读到的不是历史,只是有关历史的叙述,而支撑叙述的是其背后的意识形态和价值选择,文学形象塑造过程也是价值选择的过程,从貂蝉形象的形成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人们在价值选择方面的变化。

二、崇礼与尚智兼重

从时间上看,貂蝉形象形成的三个阶段分别是西晋、宋代、明代,这三个朝代都是崇礼更重尚智的时代。魏晋文化作为门阀士人思想趣味的反映,是对先秦老庄和印度佛教的进一步改造和发挥。与前代的儒家、法家文化相比,它的一个十分突出的特征就是非常强调觉悟和智慧。魏晋哲学给予了魏晋士人从未有的自信、自由、任达、开放、超迈和高逸,并进而使这个时代的美学思想与文学创作深深镌刻上了智慧美的烙印。[2宋代士人在儒、佛、道“三教合一”的思想文化背景下对人生哲学兼摄、融通、互补,它可以使士大夫文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或不同的生存环境中提高自身的协调能力,自由转换心灵境界,从而得到精神支持,保持一种最佳的生存心态。在《三国志演义》产生的明代后期,商品经济逐渐发展起来,人们在商业氛围的熏陶下,尚智更渐成社会风气。

从貂蝉故事的形成过程,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对人们对智慧的不断追求和自觉运用,在《三国志》中,没有“美人计”的使用,仅有董卓与吕布“侍女”的私通;到了《三国志平话》中,则有了“美人计”的使用,而且,貂蝉在实施美人计过程中自觉地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在《三国志演义》中,貂蝉不仅自觉地实施了“美人计”,更为重要的是貂蝉在实施计策的过程中始终处在主动的地位,从某种程度上讲,她也是计谋的策划者。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豫商精神的形成、发展及传承_商业-论文网
下一篇论文:新课改对历史专题教学的几个要求_历史专题教学要求-论文网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人文历史论文
最新人文历史论文
读者推荐的人文历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