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如果只是分别实现了这两个协同还不够。只有实现了企业集团文化与战略的协同管理,才能使企业集团能有效适应各种变化,真正实现企业集团的协同管理效应。
三、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的相互关系及矛盾表现
企业文化是企业全体职工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及行为规范。它是一种管理文化、经济文化和微观组织文化。它包括物质层、制度层和精神层三个方面的内容,但精神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具有5个方面的作用,即导向、约束、凝聚、激励和辐射作用。而企业战略是以企业的未来为基点,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内部资源条件,为求得企业长期发展而进行的总体性谋划。它具有全局性、长期性、竞争性、稳定性和系统性的特征。它是决定着企业的经营范围和发展方向,是企业运作的根本指导思想。没有企业战略,企业无法求得长久的生存和发展。
我们要了解和研究企业文化和战略的协同管理,必须先弄清二者之间的关系及其存在的矛盾。从上面可以看出,企业文化和企业战略对于企业发展来说都是非常关键的影响因素,但二者之间的关系如何,是否存在矛盾,这些问题会对二者的协同管理起着约束作用。
1.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的相互关系
从上面可以看出,企业文化和企业战略的含义、特征以及内容都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但二者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具体表现在以下这几个方面:
(1)企业文化是企业战略制定并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企业战略的制定要求企业组织各方面力量,正确分析企业的宏观环境、行业环境以及内部资源条件、现行的战略基础上,着手制定战略方案,然后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确定适合自身的企业战略。这个过程企业必须考虑自身的企业文化。企业制定的战略必须要有文化的支持,最终才能取得成功。优秀的企业文化具有企业鲜明的个性和特色,形成企业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念,在此基础上制定的战略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击败对手,促进企业的长期发展。
(2)企业文化决定着企业战略实施的成败和整个企业的兴衰。企业战略的实施需要完善的信息支持系统、组织支持系统和文化支持系统。前二者都是企业的“硬件”,而文化支持系统则是企业的“软件”,往往“软件”比“硬件”更为关键和重要。企业制定出战略以后,必须将战略的构想转化为战略的行动。企业管理人员只有调动各种积极因素才能使战略获得成功。而统一的价值观和良好的文化氛围,无疑会有利于战略的推进。
(3)企业文化是战略控制的“软性粘合剂”。战略控制是检查和评价企业战略实施后的企业绩效,把既定的战略目标和企业绩效标准相比较,发现差距、分析原因并纠正偏差。从企业战略控制的实际效果来看,属于企业文化的共同价值观、信念、以及行为规范等这些“软性粘合剂”更为有效。它们可以形成企业员工的自觉行动,达到自我控制和自我协调。它不是依靠对员工的激励和监督来实行战略控制,而是基于员工对企业的依附感和信任感这种方式来进行。
(4)企业文化是企业维持战略优势的重要条件。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逐步形成的。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体现了企业的历史积累,其他企业是很难模仿和复制的。正是这种难以模仿性和难以复制性,能使企业在很长的时期内维持自己的战略优势,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从上面可以看出,企业文化是企业战略的基石,它为企业战略的制定、实施和控制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持,是企业维持既有战略优势的重要条件。
2.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的矛盾
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的关系非密切,二者之间应该相互适应和协调。企业发展的各种条件在不断变化,文化和战略也是变化的。正因为这样,这二者之间可能存在不适应和不协调的现象,即二者的矛盾。这些矛盾表现在以下这些方面:
(1)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可能相抵触,阻碍了企业战略实施或战略转变的成功。当一个企业由紧缩战略转变为发展战略时,要求从员工到管理者,甚至到企业的管理制度都要发生相应的转变。但企业文化的特点决定了各个职能部门很难在短期内适应这种转变。在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如果战略与企业文化是冲突的,那么企业战略很难得到有效的实施,最终导致企业战略的失败。企业文化应该根据企业战略作一定变化,但企业往往在较短的时间内难以办到。
(2)当企业实施除内部创新战略之外的其他发展型战略时,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的矛盾更为明显,可能导致这些战略的失败。企业自身的文化与经过并购、合资经营、纵向一体化、横向一体化和多元化战略后的企业文化表现出明显的不相容性,这种不相容性最初在一定程度成为新战略实施的障碍,新企业只有在新战略下对企业文化进行整合,才能使新的企业文化支持战略实施的成功。然而实践证明,企业文化的整合是很难的。许多国内外企业实行这些战略的失败,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企业文化很难融合造成的。
(3)对于进行国际化经营的企业而言,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的矛盾可能非常突出。 2/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