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管理 > 企业管理论文

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成本的分析研究_通信行业-论文网

时间:2013-12-18  作者:杨丽娜
研发的每一天都是金钱的堆砌。在需求被定义到产品发布,也是市场被竞争对手挤占的机会逐步增大的过程,所以,研发周期越长,其产生的机会成本就越大。

长期以来,各大通讯设备制造商无不致力于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已期在竞争中获得成本优势。例如,北电CDMA部门(后被爱立信收购并持续经营),从2001年时1.5年发布一个主要版本,发展到2006年1年发布一个主要版本,再到2009年,将主要版本分解为4个较小版本,每季度发布一个新版本。此项演进,使得北电CDMA部门即使在互联网泡沫爆破时期,仍然得以为北电补贴数以亿美元计的利润,并且在爱立信收购北电CDMA部门后第一年就盈利超过爱立信用于收购的投入。缩短研发周期,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是提高产品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四)研发中心能力成熟度

一个产品在发布后,所付的研发成本投入并不是就此终结,尤其在通讯设备制造行业,研发团队往往还要负责产品发布给用户后的维护工作,同样需要付出大量人力及设备成本。一般说来如果某产品版本开发周期是n年,则此产品从发布到生命周期终结,要持续2n年,该产品在2n年内的维护成本就和起缺陷率成正比。而某一产品的缺陷率,主要决定性因素是开发该产品时的质量控制体系,但是即使这个体系再严密,如果其中的执行人的研发能力及对流程的执行度不成熟,这个体系也不能完全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例如,广东北电研发中心,2005年刚从北美北电研发中心接手基站软件开发时,虽然用的质量控制体系与北美无异,但是每千行代码缺陷率是每千行代码0.34缺陷,明显弱于北美的每千行代码0.07缺陷;经历几年的发展,还是在同一质量控制体系下,在2009年每千行代码缺陷率达到了每千行代码0.09缺陷。这充分说明了作为质量控制系统关键构成部分的人员素质的成熟,是需要时间,需要积累的,其成熟度与其运作这个质量控制体系的时间成正比。

另外,研发中心的成熟度也与其独立在开发流程中的独立程度有关。如果一个研发中心掌握了端到端的研发话语权,并且拥有相应关键技术岗位,则产品质量会比依赖于母公司提供关键技术力量的研发中心要高。

五、合资与独资投资模式成本比较

投资模式的成本模型可如下设计:

设研发成本为C,固定人力及设施开销为L,由于投资环境、税收引起的固定成本为T,开发周期为i,能力成熟度为m,则总体成本为

C=L+T+f1(i)+f2(m)

f1为开发周期长短转换成本,i越大则f1越大

f2为开发能力成熟度转换成本,m越大则f2越小。

假设外资企业在华投资R&D,影响其模式选择的因素有且只有四个:L,T,i和m。

国外独资,国内合资,国内独资,由于营商环境,人民生活水平不一,可以预期各项成本也不一致,用1~5作评价,三者之间比较如下(注:所用数字仅作同项目不同模式之比较,表示他们之间的大小关系,不反映具体真实数据)

模式

L

T(入世前)

T’(入世后)

I

m

1国外研发中心

5

0

0

7

5

2国内合资

2

3

2

3

1

3国内独资

3

6

2

2

3

可以看出,

国外研发中心的固定成本是最大的,由于起步早,人员一般较为稳定,其研发成熟度最高;

国内合资研发中心,由于有合资方,固定成本较低;但是研发周期成本会较高,这是由合资公司的性质决定的,每个研发项目经费实际上是两个不同公司之间的结算,另外合资公司必须向股东盈利负责,必然会存在较大研发项目开销,但有本地快速反应优势;另外,由于合资公司员工福利在合资双方博弈之下,会被最小化(既外方要缩减成本,中方要盈利,必然导致合资公司员工待遇不及外部的独资公司或民营强势企业),导致人员不稳,成熟度不能快速增长。另一方面,由于外方不投放研发链上的关键部门,即使经过长期成长,其成熟度亦不能达到独资水平;因此,合资公司成熟度成本会持续偏高。

国内独资,固定成本会比合资略有增加;开发周期成本可以达到和国外独资一个水平,并在本土市场开发中占有优势;成熟度亦会快速接近国外独资研发中心。

中国投资环境、税收成本T。在中国加入WTO以前,外资企业在中国投资的税收、环境成本普遍处于高水平,在华独资研发比在华合资研发成本要高;中国加入WTO以后,由于政策调整,在中国投资的税收、环境成本整体下降,并且外资在华无论是独资还是合资所要付出的税收、环境成本相近。对于独资来说,中国入世后,此类成本大大降低,进而引起R&D独资模式的增多以及合资R&D“独资化”的趋势;国外设立研发中心此类成本为零。

总结如下图:

六、总结

综上所述,本文专门针对通信行业为研究背景与案例,分析跨国公司在华R&D的现有模式,跨国公司在华建立R&D的成本以及影响成本的因素。

跨国公司在中国建立研发中心的成本,这不是一个静态不变的选择,而是个动态的活动,根据自身、当地投资环境,政策的发展情况不同而不同。从投资总成本来看,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在中国这片投资热土上,选择独资模式的长期总成本低于合资模式,“独资化”是大势所趋。

参考文献

中文参考文献

刘胜军,蒋芳,2005年:《我国加入WTO后跨国企业在中国的投资模式》,北方经贸。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跨国并购动因理论研究综述-论文网
下一篇论文:近代工商同业组织变迁的经济绩效-论文网
经济管理分类
电子商务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管理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网络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客户关系管理论文
酒店管理论文 物流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金融论文
教育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广告设计论文
相关企业管理论文
最新企业管理论文
读者推荐的企业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