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论文

在新农村建设中要重视优秀地方戏剧文化的发展_农业论文

时间:2011-07-08  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在新农村建设中要重视优秀地方戏剧文化的发展,农业论文。
论文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地方戏剧

 

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目标之一。传统地方戏剧大都产生于农村乡野,是我国农村文化生活中最为传统、最为流行、最具影响的一种行为方式。发展地方戏剧文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发展地方戏剧文化,扩大其影响,值得我们大力探索。

一、地方戏剧文化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

生于民间、生长于民间、繁荣于民间的优秀地方戏剧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和精神情感之根,其本质主旨是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他们深邃丰盈的文化内核,是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得天独厚的根基,是农民和谐生活与幸福指数的重要资源。

首先,地方戏剧文化能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地方戏剧通过农民能够理解的剧情、亲切的地方话语、曲折的情节、形象的人物刻画,引起他们的共鸣,能充分发挥高台教化的功能,在潜移默化中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倡导社会主义文明新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充实农村文化活动、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提升全民族的文明水平、进而促进和谐社会健康和健全发展等方面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可以说,地方戏剧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最有效的载体之一,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生力军。

其次,地方戏剧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发挥着文化娱乐、教化、传承等功能,农村有地方戏剧艺术的根,与农村这一片深厚的文化土壤血脉相连,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群众性。

另外,地方戏剧文化的发展对于保护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有不小的贡献。如湘剧、长沙花鼓戏、侗戏是湖南的地方特色剧种,本身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需要重点保护与培植。由于戏剧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口头传承等特殊性,演出市场的红火,就有利于这些地方戏剧艺术的传承、发展和发扬光大。

二、地方戏剧文化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地方戏剧文化在新农村建设中尽管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在各地呈现出良莠不齐的状况。地方文化历史悠久的地区,地方戏剧在农村大舞台呈现出一片繁荣发展景象;但更多的地区地方小剧种正在消失,且消亡速度惊人。特别是近二十年来,县级剧团解体过半,而这些剧团又往往是地方稀有剧种生存的根基。没有了剧团,演员也就分崩离析,剧种也就不复存在了。就整体而言,地方戏剧发展存在以下问题:

(一)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观演关系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大部分剧团下乡上山进行巡回演出,是作为政治任务来完成的。观众无偿看戏,剧团的工资和演出费用靠省、地、县每年的财政拨款。进入90年代,财政给剧团断奶,剧团要闯市场,不能象当年一样,无偿地在农村演出,而群众的商品意识也增强了,连搭舞台借用的木料、竹席,演出时借用的桌、椅等,均要向剧团收费。剧团演出收入不足以发放演员的工资。这种没有收入却要赔钱的演出,使剧团陷入难以自拔的绝境,只好少演出或不演出。湖南一些县级剧团,大部分是在这种困境中解散的。

(二)一些当地经济落后,农民收入低,没有花钱看戏的习惯

以湖南省武冈市秦桥乡为例,地处经济落后、山大人稀的农村,经济困难。新中国成立以来,剧团一直是上山下乡为群众义务演出,群众没有花钱看戏的习惯。剧团领导曾与很多乡镇领导协商,希望能够解决农民看戏难的问题。但乡镇财政困难,既拿不出钱请剧团来为农民演戏,也不敢擅自向农民增收文化娱乐费。由此形成广大农民观众渴望剧团来演戏,而剧团又难以下乡演出的困境。

(三)与戏剧相关的民俗活动中断,没有形成庙会戏的演出市场

在湖南仅有安仁等极少的几个县每年还有一次盛大庙会,可观看地方戏剧,人山人海。没有了庙会,失去了与戏曲相关的民俗活动,就等于失去了戏曲生存和发展的土壤,湖南一些小的地方戏剧如辰河戏所以衰落的如此迅速,民俗传统的中断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三、在新农村建设中发展优秀地方戏剧文化的对策

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在各地如火如荼的进行,广大的农民在不断的追求物质文明的同时,精神文明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做好地方戏剧文化在农村的发展,更好的发挥地方戏剧文化在建设新农村的作用在当今显得优为迫切。

在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发展地方戏剧呢?笔者认为须从三方面下手:

(一)地方政府要积极扶持引导,尤其要加大财政支持

近年来,随着农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我国一些农村文化能人开始筹措资金组建业余文化剧团。要想让农民剧团发展好,离不开政府的重视和扶持引导。要按照“因地制宜、健康文明、群众自办、政府扶持”的原则给予大力扶持,尤其是地方财政支持论文下载发表论文。

(二)发挥农民群众的主渠道作用,大力发展农村民间剧团

把发展群众文化活动作为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条措施来抓。为确保农民剧团健康发展,文化部门要把组织专业剧团送戏下乡和培养农村文艺业余团队工作结合起来,并根据实际情况实行扶植农业论文农业论文,要经常举办地方戏剧展演活动,吸收许多农村民间剧团参加,促进交流。以湖南为例,如2010年益阳市首届花鼓戏汇演、2004年祁阳县纪念祁剧诞生500周年庆祝活动等。特别是2010年在衡阳举办湖南省首届农民文艺汇演,共有来自全省14个市州的1300余名农民文艺爱好者、142个文艺节目参演,节目大多为地方戏剧。由于政府支持,湖南地方戏剧发展步伐正在加快。

(三)地方国有剧团要转变思想观念,要示范带动民间剧团发展

地方国有剧团是繁荣地方戏剧文化的主力军,作为地方剧团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要抢抓机遇,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的滚滚大潮中,以“三下乡”工程为契机,开辟广阔的农村市场。要进行市场调研,摸清新形势下广大农民的审美需求和欣赏习惯,积极排演广大农民群众喜闻乐见、健康向上、形式新颖的传统戏、新编历史剧和现代戏,同时要全力保证在农村演戏的质量。这样,在活跃农村文化氛围,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同样也使日益冷落的地方戏曲剧种这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弘扬、传承、保护,难以为继的剧团自身也增添了新的发展空间和生存活力。改变服务方式,变“送文化”为“种文化”、“产文化”。大多数地方戏曲来自民间,来自农村,农村不但有庞大的观众群体,也有一支土生土长的农民剧团、农民艺术家和文艺骨干,这是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宝贵资源。作为专业地方戏曲剧团,在送戏下乡的过程中,要注重加大从“送文化”到“种文化”、“产文化”的广度和力度,倡导培育农民剧团、农村艺术人才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做主体、当主角,完善农村文化的“造血”功能,进一步激发农村文化发展的活力和后劲。

要真诚地和农民剧团、农村文艺骨干交知心朋友,通过“沉下去”、“请上来”、“做到底”的举措,探寻他们的所思所虑、所需所求。“沉下去”就是要帮助建立完善农民剧团,要有代表性地设立农村戏曲文化辅导点,提供适合农民品位的剧本和唱腔曲谱,帮助他们筹划实施农民文艺节和农村民间剧团调演、民间戏曲演唱比赛等活动。通过搭建平台和载体,以点带面,以面促点,全面推进农民剧团、文艺宣传队自身的戏曲表、导演综合素质的提高。

“请上来”就是剧团在自身艺术生产的过程中,要选择有悟性、有基础的农村文艺骨干亲临排练现场,让他们多看、多学、多问,了解剧目生产的流程环节。如近两年多来,常德市汉剧院积极走访常德、桃源、汉寿等地民间戏剧老艺人,获得了一大批极为珍贵的原始资料,整理出高腔剧本和曲谱16个、常德昆腔剧本和曲谱1个,常德高腔曲牌在原有18个的基础上补充丰富以近50个。

“做到底”是要积极送戏到农村学校,对广大学生进行民间传统艺术的熏陶,通过艺术讲座、示范表演、组织少儿戏曲演唱比赛等活动,培植造就新生代的农村戏曲票友和戏迷观众队伍。使广大学生了解认同家乡的传统文化艺术,增强爱家乡、爱国家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从而使根植于农村大地的地方传统戏曲艺术代代相传。

(四)大力培育新一代地方戏剧创作者,加强农村戏剧题材创作

剧作者要加强农村题材戏剧创作。目前我国部分地区农村题材戏剧创作的出路基本是编排一些应景宣传品,完成宣传任务,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市场整个戏剧创作生产毫无主动可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农村戏剧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作为剧作者要加强农村题材戏剧创作。我们要不断去思考,去体验,去感知,进而创作出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之魂,塑造出一系列既传统又现代的新农村建设中的新型农民;同时也需要我们用足够的和更新的思想观念作为精神支点,用更新的手法和表现形式,来刻画和表现今天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的农村以及以农村为主体的社会现实。当前一些地方剧《死水微谰》、《山杠爷》、《变脸》、《巴山秀才》就是如此创作出来的优秀剧本。

剧作者创作的农村题材戏剧要有时代特征。戏剧的时代特征既是戏剧表层的艺术特征,也是它所承载的内涵意义。当下的农民,已不是改革之初的农民,视解决温饱、获取财富为最大价值,新农民有新的元素、新的观念、新的选择、新的生活方式。要关注中国农村在走向现代化、市场化、法制化进程中的农民命运、情绪心理和中国农村前所未有的历史变化,要克服过去写农村题材的弊病,发现农村生活的新亮点,努力塑造好转型时期的农民形象。

剧作者创作的农村题材戏剧要为农民服务。剧作者要扎根于农村,以农村为阵地,关注农民的生存、生活状态,用更新的手法和表现形式,来刻画、表现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农村以及以农村为主体的社会现实,展示乡土乡情中人性的大美。农村题材戏剧要为农民服务,但农村题材戏剧不是为农民服务的唯一选择。为农民写戏,或送戏下乡,在剧目题材的选择面上完全可以更宽泛一些。

传统地方戏剧从她诞生之日起,就与农村与农民结下了不解之缘。当前,地方戏剧文化仍然是农村农民最依赖的精神食粮。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尽管戏剧艺术某些功能已被多种文化娱乐形式所代替,但是地方戏剧文化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与时俱进的特征,也正变成后发优势。我们应充分利用这后发优势,在建设新农村中让地方戏剧文化大有可为。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土地治理项目对周至县域农业经济的影响分析_影响因素
下一篇论文:黑龙江垦区建设现代化大农业的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研究
科技论文分类
科技小论文 数学建模论文
数学论文 节能减排论文
数学小论文 低碳生活论文
物理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网站设计论文 农业论文
图书情报 环境保护论文
计算机论文 化学论文
机电一体化论文 生物论文
网络安全论文 机械论文
水利论文 地质论文
交通论文
相关农业论文
最新农业论文
读者推荐的农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