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运行机制的选择
3.1管理机制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让分散的小农户和大市场实现对接很困难,而“龙头”企业直接与众多分散的农户打交道又不现实。因此政府需引导农民组建以农户为主体的中介组织如农民合作社、专业协会等,该中介组织代表农户的利益,一头连着众多分散的农户,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等服务;另一头伸向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核心期刊。农民合作社或专业协会需制定自己的章程,其组建程序应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施行。
3.2市场机制
建立红枣保护价格制度,保护价格的基准应当是“完全成本+平均利润”,以保证抵偿农户的生产成本和赚得盈利。同时“龙头”企业要通过中介组织和农户直接签订合同,并规定在市场形势疲软时按保护价收购农户红枣,在市场价格高于合同保护价格时按市场价格收购农户的签约产品。
3.3科技创新机制
树立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科技创新意识,建立科技创新机制,创造科技创新环境,鼓励科技人员加强技术攻关,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建立科技指导体系,组织可以聘请技术专家给农民办学习班,也可以到田间地头指导,解决实际中存在的问题。
3.4约束机制
实行契约化管理,保证红枣产业化内部各主体所得利益的合理分配,利用利益牵动杠杆,促进产业化的发展:建立相互依存的紧密关系,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体。
完善制度约束机制。红枣产业化经营系统要正常营运,对于红枣产业化经营至关重要的就是参与各方从一开始就要界定产权农业论文,使企业真正成为产权明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立发展的经济主体,使产业化系统真正成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共同体。
3.5预防机制
为促进订单农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平抑市场风险,建立风险基金制度,由政府、企业、农户共建。即政府每年从财政中拨出一定额度,企业从其利润中划出一定额度,农户从其红枣销售中按比例缴纳一点费用,形成风险基金,逐年充实。同时制定红枣风险基金的使用管理等办法,在市场形势不好时给农户以经济补贴,在农产品价格上涨时,给与龙头企业一定补偿,实行丰积歉补.从而稳定红枣产业。
另外,要做到农户与企业双赢,合同双方必须具有高度的信用意识,签订合同时要充分考虑农业生产的丰年歉年农产品的价格跌涨,履行合同时要从双方的长远利益出发,加强相互沟通,信守合同,努力建立双方都值得依赖的信用关系。
参考文献:
1.孙耀吾,刘朝“公司+农户”组织运行困境的经济学分析[J]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4,(4):113-118
2.邵法焕,毛磊,张小慧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发展研究[J]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2004,(4):342-346
3.朱金鹤新疆农业产业化利益联结机制研究[J]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3):11-14
4.石洁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模式及现实选择[J] 产业研究 2006,(5):134-135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