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肠道抗生素防止继发感染,口服或注射抗生素和磺胺药,如黄连素、恩诺沙星、环丙沙星等。给新生仔猪口服康复猪的全血或血清,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用碱性消毒药对猪舍、用具、车辆等进行彻底消毒。
五、猪痢疾
1、流行特点
猪痢疾又称血痢,病原是猪痢疾密螺旋体,本病是一种以粘液性出血性腹泻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危害严重的猪肠道传染病。
病猪或带菌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通过粪便将病原菌排出体外,不同日龄、品种的猪均可感染,以2-3月龄猪多发,本病的流行过程比较缓慢,无季节性,且可反复发病。
2、临床症状
病初精神沉郁,食欲减少,粪便变软,表面有粘液,体温升高,持续下痢时,粪便呈黄色或灰白色,含有大量的粘液和血丝,随着病情加重,出现水样腹泻,含有血液、粘液和组织碎片。病猪消瘦,弓背、脱水、贫血、生长发育受阻,终因脱水衰竭死亡,耐过的一般成为僵猪。
3、病理变化
腹腔有大量红色液体,空肠段肠壁红色,与正常肠段界线分明,结肠、盲肠肠粘膜充血、水肿、出血或坏死,并浮有大量黄色纤维素性伪膜和血液。
4、防治
预防本病的关键是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猪舍的清洁干燥,保证适宜的环境温度和仔猪保暖。治疗可用痢菌净、恩诺沙星等抗生素并配合黄芪多糖以增强免疫力。对腹泻严重的,应及时补充补液盐。
六、猪轮状病毒
1、流行特点
猪轮状病毒是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仔猪消化道机能紊乱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临床上以腹泻、脱水和酸碱平衡紊乱为特征。多发于冬季和早春,传染方式多为爆发或散发,病猪和隐性带毒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消化道是主要传染途径,病猪排出粪便污染饲料、饮水和各种用具,可传播本病,各种年龄的猪都可感染,但以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多发。
2、临床症状
本病潜伏期1-2天,病猪精神委顿,食欲减少,常发生呕吐,腹泻,粪便呈水样或糊状,黄色、灰色或暗黑色。腹泻后2-3天脱水,导致血液酸碱平衡紊乱,最终衰竭致死。初生仔猪感染率高,发病严重,死亡率可达100%;10-30日龄仔猪症状轻,死亡率低,10%-20%;断奶仔猪死亡率很少超过50%;成年猪呈隐性感染,不表现症状。
3、病理变化
病理变化病变主要在胃肠道,胃内充满凝乳块和乳汁,肠管变薄,半透明,内容物为液状,呈灰黄色或灰黑色,小肠绒毛缩短。
4、防治
加强饲养管理,保持栏舍清洁卫生。仔猪要注意防寒保暖,增强母猪和仔猪的抵抗力。在疫区要使新生仔猪及早吃到初乳,以获得的抵抗力。猪舍及用具经常进行消毒。发现病猪立即隔离清除病猪粪便及其污染的垫草,消毒被污染的环境和器物,口服补液盐,给予止泻剂和降低肠蠕动药物,使用抗生素和磺胺类等药物以防止继发性细菌感染。
小结:
以腹泻为主症的传染病,治疗原则为:补充体液,防止脱水;使用止泻的药物并选用高敏的抗生素,防止继发感染,如果是病毒性的,配合使用黄芪多糖、板蓝根等增强抵抗力、抗病毒的药物。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