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论文

苹果早期落叶病抗性遗传趋势及分子标记研究-论文网

时间:2014-11-01  作者:党志国,高华,王雷存,张坤,赵磊,祁楠,赵政阳

论文摘要:以秦冠、富士及其杂交F 代为试材,连续3年对苹果褐斑病(Marssonina coronarian (Ell.Et Davis) Davis)和斑点落叶病(Alternaira alternata f. mali)进行田间调查,研究了两种病害的遗传趋势及F 抗性表现,并进行了抗病基因RAPD标记。结果表明:亲本秦冠属抗病品种(2-3级),富士属感病品种(4级);F 代表现数量性状遗传规律,含有主效抗病基因;斑点落叶病的遗传基因的加性效应贡献较大,褐斑病的遗传主要受基因的非加性效应影响;获得1个与抗斑点落叶病基因连锁的RAPD标记S428-854,并成功转换为SCAR标记SCAR470。
论文关键词:苹果,早期落叶病,遗传,标记,标记

选育优质抗逆的苹果新品种是国内外苹果育种者不懈追求的目标,为减少果品生产中农药使用量、降低环境污染,抗病性已成为苹果抗逆育种的热点。早在上世纪50年代,美国已开始有计划的开展苹果抗“火疫病、黑星病”育种,并由3所大学合作成立PRI联合苹果育种计划,历经50多年已培育出40多个抗病品种;欧洲于20世纪90年代创立DARE(durableappleresistanceinEurope)项目,以抗“黑星病、白粉病”为主要育种目标,也取得了很大成就。迄今为止国际上关于苹果抗病(火疫病、黑星病、白粉病等)育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基础理论、育种技术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我国苹果抗病育种研究起步较晚,研究基础薄弱,沙守峰、阎振立等对苹果抗粗皮病和轮纹病进行了抗病性遗传变异研究。

苹果早期落叶病是我国苹果生产中三大主要病害之一。依据植物发病症状特点可分为五种类型:褐斑病(Marssoninacoronarian(Ell.EtDavis)Davis)、斑病落叶病(Alternairaalternataf.mali)、圆斑病(Phyllostccasolitaria)、灰斑病(Phyllostictapirina)、轮斑病(AlternariamaliRoberts),其中褐斑病和斑点落叶病危害最严重,常造成大片果树中下部叶片脱落,枝梢上苹果暴露在外,严重影响苹果树的正常生长、花芽形成、果实增大和来年苹果的产量与品质。目前日本、中国等亚洲苹果主产国对苹果早期落叶病做了一些研究,主要集中在病害流行规律、分布、病原菌生物学和病害防治等方面,有关品种资源的抗性遗传变异规律及育种研究鲜有报道。

本研究以秦冠和富士及其正反交F代为材料,通过连续3年的田间抗性鉴定,研究了苹果早期落叶病抗性遗传趋势,并进行抗斑点落叶病基因的RAPD和SCAR分子标记研究,旨在揭示我国苹果抗早期落叶病的遗传方式和特点及杂交后代的抗性表现,为苹果抗病育种和杂交后代抗病性早期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供试材料均取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白水苹果试验站。2004年春进行杂交,以秦冠和富士为亲本设计正反交,2005年春播种,获得4020株杂交实生苗,其中秦冠×富士(正交)组合2300株,富士×秦冠(反交)组合1720株,株行距为30cm×80cm,常规管理,实验期间不喷施任何杀菌剂,本实验随机选取正交385株,反交322株,亲本于2005年8月嫁接于同一苗圃内,各嫁接5株,砧木为M26。

1.2方法

1.2.1病害调查标准

苹果早期落叶病调查标准参照《农业部新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中斑点病的分级标准,如表1所示。

表1苹果早期落叶病分级标准

Table1Classesofresistancetoappleearlydefoliationdisease

病级代表值(X)

Value of grade

病斑面积占叶面积比例(%Percentage of the disease spot on total leaf

褐斑病Apple brown blot 斑点病Alternaria leaf blotch

0

X=0.0

X=0.0

1

0.0X10.0

0.0X10.0

3

10.0X25.0

10.0X25.0

5

25.0X50.0

25.0X40.0

7

50.0X75.0

40.0X65.0

9

X75.0

X65.0

将病级按下式换算成病情指数:

变异系数CV(%)=S/X×100;组合传递力(%)=F/MPx100;亲中值=父母本平均病情指数相加/2

(S:标准差;X:亲中值;F:F代平均值;MP:亲本平均值),用DPS2005进行数据分析。

1.2.2杂交F代病害调查

分别于2006~2008年在苹果早期落叶病的发病盛期,即7月中旬至9月中旬进行3次调查,取平均值。二年生杂交苗的调查:每棵树调查的叶片总数不少于70片,不足70片的单株全部调查;三、四年生杂交苗的调查:距地面120cm左右,按4个方位调查不少于100个叶片,统计各级病叶数,计算病情指数。

植株抗病性标准参考王昆等的方法,根据叶片病情指数,将其感病程度分为以下5级(表2)。

表2苹果早期落叶病抗性分级标准

Table2Classesofresistancetoappleearlydefoliationdisease

级别

Classes

抗病程度

Level of resistance

病情指数(DI)

Disease index

1

高抗(HR)High resistance

0.0DI5.0

2

抗病(R)Resistance

5.0DI10.0

3

中抗(MR)Middle resistance

10.0DI30.0

4

感病(S)Susceptible

30.0DI50.0

5

高感(HS)High susceptible

50.0DI100

1.2.3RAPD标记及SCAR转换

依据2006-2007年田间调查结果,以秦冠、富士、抗病单株、感病单株及其71株杂交F1代为材料,在展叶10-25天时取3-5g新鲜的叶片,采用改良CTAB法,参照王跃进的方法提取基因组DNA,跟据集群分类法(BSA)的原理,各选择7株高抗(1级)和高感(5级)单株建立抗、感基因池。

PCR扩增体系如下:10×Buffer2.5µl、dNTP(10mmoL/L)0.5µl、MgCl2(25mM)1.5µl、primer(20µmoL/µL)0.75µl、Taq(5U/µL)0.2µl、模板DNA(40ng/µL)1.0µl、ddH2O18.55µl,Totalvolume25µl。94℃预变性5min,94℃变性50s,36℃退火50s,72℃延伸90s,38个循环,72℃延伸10min,最后于4℃保存。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苹果新品系——晋18短枝红富士的选育_新品种-论文网
下一篇论文:苹果属砧木资源杂交后代树势遗传变异趋势研究-论文网
科技论文分类
科技小论文 数学建模论文
数学论文 节能减排论文
数学小论文 低碳生活论文
物理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网站设计论文 农业论文
图书情报 环境保护论文
计算机论文 化学论文
机电一体化论文 生物论文
网络安全论文 机械论文
水利论文 地质论文
交通论文
相关农业论文
最新农业论文
读者推荐的农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