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增加农民的需求,一方面要增加农民的来自于土地的收入和外出打工收入,增加其购买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增加农民的购买欲望,比如可以通过鼓励农民进城居住、生活等。
(五)让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定居利于增加消费意愿促进内需增加
农民从农村到城市后,其消费意愿会很大程度上加强;另外解决好农民到城市的户口及保险、社会保障体系,另外消费信贷等的健全,所有这些会大幅度提高农民的购买欲望,从而大大增加国家或一个地区内的消费欲望,当今产品极大丰富的商品、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需要消费去拉动。
三、适度规模经营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1)目前科学技术在农业里的大量应用,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原来一家几亩地到了收割时候,基本上全靠人力、畜力,要干上一个月,而现在主要靠机械,全村的土地靠二、三十人耕种即可,为少数人为多数人耕种提供了现实的保证。
(2)邓小平强调中国农业要实现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从合作社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第二个飞跃是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适度规模经济;毛泽东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也讲道,要发展好工业需要先发展好农业的思想。
(3)目前农业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潜力已尽,逐步过渡到适度规模经济阶段的时机和必要性已日趋明显,这也是其他产业发展、经济发展所要求的。
(4)目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活力促进了经济高速发展,而农业领域的市场经济气氛并不强烈,在市场对经济的刺激作用方面,农业的收益却不充分。
(5)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而且农业人口数量是其他任何一国所不能比的,这是我国的特殊国情,农民不能离开、至少是最近几十年内不能离开土地的使用权;
综上所述可得应按如下方法解决农业问题:
首先是国家倡导、鼓励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可出租,出租后可按分成制直接向租地的农民那里获得租金,使农业发展向适度规模经济方向发展。这样破天荒地在中国大地上实现了少数人为多数人从事农业劳动的历史,又坚持了农业方面的生产资料公有制,绝大多数农民可以不劳动而获得来自农业的收入;另一方面可以安心从事其他行业的劳动,其中需注意国家应为进城的农民提供户籍、小孩上学等一系列的生活上的有关的制度、体制方面的帮助,使他们渐渐在城市定居下来。这样由于农业人口的大量减少,使农产品市场发生质的变化,由于农产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的大量减少,使农产品市场由完全竞争市场转变成垄断竞争市场,以改变中国农业生产、农产品于其他行业的产品相交换处于不利地位的根本弱点,农业生产也有了超额利润了,并且随着农业人口的继续减少,农产品的垄断力越强,农产品的超额利润也越多,由于大量农民是出租了土地的使用权所以这些超额利润平均给了几亿的农民,绝大多数农民相对有钱了;另外又能安心生活在城市劳动,又能在城市赚到一些钱,这样既有了购买的能力又有了购买的欲望,这样消费会被大幅度地拉动,即C变大了,又Y=C+I+G+(X—M)故带动了其他行业的产品的销售,从而也推动了其他行业的收入增加,产品的更新换代加快,增加了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促进了出口增加,这一系列的效应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增长和生产总值的增加。可见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有力地推动了城市化的发展,农业是城市化的原始动力,由于 的变大,从而乘数 也变大,从而我国政府的财政政策效果也更明显一些。
其次是在非市场领域通过政府的农业保护政策加大对农业生产的补助。我们都明白一个道理:富人比穷人干同样的工作所要求的工资要高一些,政府加大对农业生产的补助,会使得农民的体力价格变得较高一些,这样会促使农民进城打工的工资的提高,从而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消费能力。
再次是进一步完善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因为加大力度建设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解决看病难、上学难、养老等问题,从而提高消费意愿,促进内需增加。
参考文献
1 宋承先. 现代西方经济学 [M] . 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
2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M] . 高等教育出版社
3 高放,李景治,蒲国良.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M]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