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3:第4,5次抚育;
f4:第6,7次抚育;
f5:第8次抚育;
g: 造林1-3年内掰牙(第2年掰牙);
h1:第1次修枝;
h2:第2次修枝;
h3:第3次修枝;
j:表示对造林地每年进行包括预防病虫害、火灾、偷伐、盗伐在内发生的管理费用;
k:表示第2年补植;
m1:表示造林第7年进行抚育间伐;
m2:表示造林第15年进行主伐。
(二)经济效益模型构建
本文研究方法源于Leontief 早期提出的投入产出分析方法。此法旨在按照一定标准整理经济活动过程中的投入产出表,运用一般均衡的方法研究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从而对国民经济发展总结与规划进行指导6(刘起运,2002),作为经济统计中的一部分内容,它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定量地研究经济中的数量关系。投入-产出法7(WassilyLeontief,1966)基本范式:
总利润=总产出-总投入
根据投入-产出法基本范式与第2.1节中对中国吉林森工集团工业原料林建设模型假设,为保证模型完整性,我们假设吉林森工集团单位工业原料林建设利润由单位工业原料林在轮伐期内年收获利润组成,年利润由年木材销售总收入扣除年生产建设投入成本、年采伐成本、年生产销售成本和年育林基金。由于本模型是从一般均衡角度考虑工业原料林建设经济效益,文中第1,7,15年之外其他年份均无年收益也没有年育林基金可提取。通过以上分析我们构建吉林森工集团工业原料林经济效益模型如下:

本模型计划从以下静态经济效益、动态经济效益、及相关经济指标和敏感性经济效益分析来衡量吉林森工集团工业原料林经济效益。
1 静态经济效益指针V
根据模型假设与模型构建分析,静态情形下吉林森工集团工业原料林静态经济效益值V如下2-7所示。

其中,V0为第一年主伐现有林的利润,不应作为新植工业原料林利润计算部分农业论文,但可以与新植工业原料林15年后利润折现作一比较,考察工业原料林建设的相对经济效益优势。如2-8式所示。

根据式2-2至2-6式,计算工业原料林相应年份投入产出算式代入2-7、2-8式可得利润V的具体计算公式2-9、2-10式,如下所示。
V= -A11-(A22 +A32 +C22 +C42) –(C12 +C23 +C33 +C43) – (C54+C24 +C44)
– (C25 +C35 +C45) –(C26+C46)+(P27·G27+P47·G47-W27·G27-W47·G47-0.1 P27·G27-C37-C47)-(C58 +C38+C48)-C49-C4,10-C4,11-(C5,12+C4,12)-C4,13 -C4,14+( P3,15·G3,15+ P4,15·G4,15-W3,15·G3,15-W3,15·G3,15-0.1 P3,15·G3,15)(2-9)
V0=P11·G11 + P41·G41-W11·G11-W41·G41-0.1 P11·G11(2-10)
2 动态经济效益指针NPV
根据NPV(净现值)计算公式我们可以对轮伐期为n年的林业经营活动发生费用进行当期折现对林地价值作一直观评估,本文拟从NPV角度来衡量吉林森工集团工业原料林经济效益动态性分析。
(2-11)
(2-12)
由2-11式变形可得出2-12式,r为未来资本折现利率,有时为研究方便以同年银行利率为基准设定值,式2-12表明,在已知生产周期与资本投入的情况下,选取不同的r值则会有不同的期初值产生,为考虑森工集团规划期内工业原料林经济效益我们须慎重选定r值。如2-11式所示,本文对工业原料林进行的动态经济效益评价体现在比较同一块林地在发展工业原料林前后所获得的经济效益的大小,即将此林地用于发展工业原料林一个轮伐期之后收到的经济效益折现到期初的效益值与期初对现有林实施皆伐所得收益进行比较,若前者大于后者则证实了工业原料林建设的可行性,反之,则说明吉林森工集团工业原料林建设收益将低于现有林经营效益,即工业原料林建设规划部可行。
此外,本文拟通过资本金利润率来对工业原料林建设可行性在一评估。若资本金总额为H,资本金利润率β,则资本金利润率可按照如下算式计算得到,资本金利润率是一定时期内取得的利润总额与投资者投入资本金总额之比,用来衡量投入项目资本金的获利能力,若资本金利润越高,说明企业资本的获利能力越大,若β≥1时,投资项目可以接受,若β≤1时,投资项目不可以接受。由此可以计量工业原料林建设是否具有高投入高产出的优点。如2-13所示。
β=V/H(2-13)
3 敏感性分析。
敏感性分析法是指从众多不确定性因素中找出对投资项目经济效益指针有重要影响的敏感性因素,幷分析、测算其对项目经济效益指针的影响程度和敏感性程度,进而判断项目承受风险能力的一种不确定性分析方法。本文拟在静态、动态分析的基础上选取影响工业原料林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采用单因素敏感性分析法对吉林森工集团工业原料林建设经济效益进行敏感性分析,即当某因素变动而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的经济效益敏感性分析。
本文拟通过对整地费、管理费、木材价格的变动对工业原料林产出进行单因素敏感性分析,同时通过计算内部收益率φ与同期银行利率进行比较。设吉林森工集团工业原料林投资净现金流的现值等于投资支出现值时的利率r=φ,此时φ为此项资本投资内部收益率(IRR)农业论文,工业原料林投资投资实际可望达到的报酬率即能使投资项目的净现值等于0时的折现率,本文拟通过考虑φ来测算集团工业原料林建设的内部投资回报比率,如2-14所示论文下载。
(2-14)
三、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为吉林森工集团以往工业原料林建设试点已有试点数据与吉林森林工业有限公司百万亩工业原料林建设规划书,结合现行市场状况与木材生产经济情况,现将吉林森工集团工业原料林建设经济效益模型相关数据整理作一阐述。
吉林森林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工业原料林建设规划建设期限为9年,规划期内建设工业原料林80000hm2,占商品林区面积的18%,占商品林区有林地面积的21.2%。分8年采伐商品林区立地条件好的有林地80000hm2,营造工业原料林年均营造10000hm2;分8年抚育间伐,工业原料林建设15年后分8年主伐。
本文拟通过对单位公顷工业原料林经济效益的计量来考察80000hm2工业原料林经济效益。建设投入数据是指在工业原料林建设单位轮伐期内发生的整地费、苗木费、植苗费、抚育费、补植费、修枝掰牙费用,期间发生的肥料费与施肥工费和包括防火、病虫害、盗伐在内的管理费用,其中按照吉林森工集团试点数据从造林第二年直至主伐前一年每年管理费用按照225元/hm2计算。 参照图 1结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吉林森工集团单位公顷工业原料林建设投入项目资金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中国吉林森工集团单位公顷工业原料林建设投入项目资金表
年份
|
投入项目
|
投入资金(元/hm2)
|
1
|
整地成本(A11);
|
1500
|
2
|
造林(苗木费+植苗费)(A22+A32);
|
1375
|
2
|
第1次抚育(C22);
|
356
|
3
|
补植(苗木费+植苗费)(C12);
|
1375
|
3
|
第2,3次抚育(C23);
|
712
|
3
|
掰牙(C33);
|
30
|
4
|
第1次施肥(C54);
|
660
|
4
|
第4,5次抚育(C24);
|
712
|
5
|
第6,7次抚育(C25);
|
712
|
5
|
第1次修枝(C35);
|
38
|
6
|
第8次抚育(C26);
|
356
|
7
|
第2次修枝(C37);
|
30
|
8
|
第2次施肥(C58);
|
762
|
8
|
第3次修枝(C38);
|
30
|
12
|
第3次施肥(C5,12);
|
989
|
工业原料林木材采伐成本、产量、加工、销售相关数据根据集团工业原料林试点现有数据与现行市场物价、社会平均工资、国家税收标准以及实地调研口述历史形式由作者整理得出。其中,现有林采伐单位公顷蓄积为151.5256m3, 采伐出材率为60%,单位公顷出材量90.9154 m3,单位公顷现有林采伐剩余物按照蓄积的30%计算得45.45 m3;抚育间伐工业原料林单位公顷蓄积取集约经营造林与林参间作的中间值为69 m3,抚育间伐出材率为50%,单位公顷出材量为34.5 m3;单位公顷工业原料林抚育间伐剩余物按照蓄积的20%计算得13.8 m3;工业原料林主伐单位公顷蓄积为227 m3,主伐出材率为65%,单位公顷出材量为147.55 m3,单位公顷工业原料林主伐剩余物按照蓄积的25%计算得56.57 m3,由以上分析我们可得吉林森工集团单位公顷工业原料林单位轮伐期内木材产销情况,如表 2所示。
表2 吉林森工集团单位公顷工业原料林单位轮伐期内产出表
|
现有林
|
新植林抚育间伐
|
新植林主伐
|
|
木材 剩余物
|
木材 剩余物
|
木材 剩余物
|
成本(元/ m3)
|
147 75
|
137 75
|
156 75
|
产量(m3)
|
90.9154 45.45
|
34.5 13.8
|
147.55 56.57
|
价格(元/ m3)
|
600 120
|
260 120
|
560 120
|
四、结 果
本文拟从吉林森工集团工业原料林建设单位公顷进行定量经济效益分析,此分析需要了解单位公顷工业原料林在轮伐期内每一年发生的经营科目及投入产出情况,见图 1与表 3。
表 3 工业原料林建设单位公顷单位轮伐期内经济活动投入产出表
年份
|
投入(第i项)
|
产出(第i项)
|
1
|
采伐生产现有林成本(K11);
|
采伐现有林木材产出(G11);
|
1
|
采伐生产现有林剩余物成本(K41);
|
现有林木材销售收入(R11);
|
1
|
第1次育林基金提取(T1);
|
现有林采伐剩余物(G41);
|
1
|
整地成本(A11);
|
现有林剩余物销售收入(R41)
|
2
|
造林(苗木费+植苗费)(A22+A32);
|
——
|
2
|
第1次抚育(C22);
|
——
|
2
|
第1次管理费用(C42);
|
——
|
3
|
补植(苗木费+植苗费)(C12);
|
——
|
3
|
第2,3次抚育(C23);
|
——
|
3
|
掰牙(C33);
|
——
|
3
|
第2次管理费用(C43);
|
——
|
4
|
第1次施肥(C54);
|
——
|
4
|
第4,5次抚育(C24);
|
——
|
4
|
第3次管理费用(C44);
|
——
|
5
|
第6,7次抚育(C25);
|
——
|
5
|
第1次修枝(C35);
|
——
|
5
|
第4次管理费用(C45);
|
——
|
6
|
第8次抚育(C26);
|
——
|
6
|
第5次管理费用(C46);
|
——
|
7
|
间伐新植林生产成本(K27);
|
抚育间伐木材产出(G27);
|
7
|
新植林剩余物生产成本(K47);
|
间伐木材销售收入(R27);
|
7
|
第2次育林基金提取(T2);
|
间伐采伐剩余物产出(G47);
|
7
|
第2次修枝(C37);
|
间伐剩余物销售收入(R47)
|
7
|
第6次管理费用(C47);
|
——
|
8
|
第2次施肥(C58);
|
——
|
8
|
第3次修枝(C38);
|
——
|
8
|
第7次管理费用(C48);
|
——
|
9
|
第8次管理费用(C49);
|
——
|
10
|
第9次管理费用(C4,10);
|
——
|
11
|
第10次管理费用(C4,11);
|
——
|
12
|
第3次施肥(C5,12);
|
——
|
12
|
第11次管理费用(C4,12);
|
——
|
13
|
第12次管理费用(C4,13);
|
——
|
14
|
第13次管理费用(C4,14);
|
——
|
15
|
主伐生产成本(K3,15);
|
主伐木材产出(G3,15);
|
15
|
主伐剩余物采伐生产成本(K4,15);
|
主伐木材销售收入(R3,15);
|
15
|
第3次育林基金提取(T3);
|
主伐采伐剩余物(G4,15);
|
15
|
——
|
主伐剩余物销售收入(R4,15)
|
|
|
|
|
|
(一)静态经济效益分析
吉林森工集团工业原料林静态经济效益分析基于以下假设,木材价格不随时间变化;轮伐期期间发生所有投入、产出费用均不受同期银行利率、通货膨胀影响,即不考虑期间发生费用升值或者贬值情形。根据本文第2节经济效益模型,将3-1,3-2式数据代入公式2-9,2-10式,运用excel计算可得单位公顷新植工业原料林利润如下: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