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论文

蚌埠市林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思路_农业论文

时间:2012-04-17  作者:崔志华
按照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合理开发、科学经营的原则,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发展经济为中心,根据不同区域特点发展适宜的特色产业,形成不同发展模式。

(1)城郊经济型

是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农业论文,坚持以城带乡、以乡促城,推进农村现代化,引导农民向城镇集聚,加速资本和产业转移,加快建设城镇型新农村,促进农民职业和空间转移,形成新型的城乡产业结构和城镇体系的发展模式。

蚌山区燕山是新农村建设示范镇之一,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优势,厚重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为农村经济建设提供巨大的发展平台。镇、村两级抢抓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的机遇,立足服务于经济开发区建设,鼓励农民围绕开发区来创业致富,大力发展城郊农业、特色农业、观光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按照“基地+农户”、“基地+协会”模式,积极发展城郊型农村经济。以农业产业化为动力,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促进农民传统生产方式根本转变;实施阳光工程培训,抓好村民的素质和技能培训,实现村内近4500多名富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发展花卉苗木,经济林果,建设城南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和施徐农贸市场;推广清洁能源,建设“大棚、圈舍、厕所、沼气”四位一体的庭院经济。深度开发旅游产业,使之成为城市居民休闲、度假的“后花园”。

城郊经济型新农村既有城市的特点,又有农村的优势,是连接城市和农村的桥梁纽带,因此城市郊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有自己的特色和重点。重点就是加强村镇建设规划和环境整治,针对工业企业和城市污染向农村加速转移等问题,以人居环境建设、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水环境整治等为重点,因地制宜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程”、“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工程”、“农村河道综合整治工程”、“造林绿化工程”、“农村工业污染防治工程”,建设“清洁水源、清洁家园、清洁田园”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针对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苗木的需求大力发展花卉苗木产业;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培育新农民;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倡导新风尚。

(2)生态林业园区发展带动型

选择生产水平较高、群众基础好、接受能力强的地区发展林业精品园和示范区。建设怀远石榴高产高效无公害示范区、名优经济林果示范园、高标准农田林网示范区,采用设施栽培和有机栽培方法生产档次较高的林业产品,如无公害石榴、绿色食品及有机茶叶、果品等,创建林特产品牌产品。

(3)庭院经济与技术培训、劳务输出型

一是城市规划区各村建设重点以失地农民再就业培训,为切入口,带动高技能、高素质的劳务输出。采取定点培训和“大篷车”培训相结合的办法,把培训班办到街道办事处和各个村子;二是既没资源又没有区位优势的村镇,积极发展庭院经济,设立农民培训专项补助资金,进行农业科技培训和“外出务工型”职业技能培训。

(4)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型

是指充分发挥自身的区位、自然及生态优势,顺势借力,选点突破农业论文,以发展特色文化旅游及旅游产业为特色,有效带动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模式。

怀远县常坟镇的常遇春墓、进洪闸、新农村建设蚌埠第一村——集西村、花鼓灯艺术中心,五河县的沱湖、严小姐墓、大巩山风景区,固镇县濠城镇垓下古战场遗址,禹会区秦集镇天河景区、中国花鼓灯第一村——冯嘴子,龙子湖区李楼乡等五个省级旅游乡镇立足资源优势谋求发展,走出一条“开发景区建新村,建设新村美景区”的良性发展道路。

旅游产业带动型的新农村建设,一是要大力保护环境和当地历史文化资源,形成旅游产业品牌,二是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实现村庄的硬化、亮化、绿化、美化;三是积极引导村民调整种植结构,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四是丰富农村文化生活,逐步改变村民的观念,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为旅游产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5)特色林业产业带动,村企互动型

平原农区推进长防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千村绿化”工程、万里绿色长廊建设工程和高标准农田防护林体系工程,把开展“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活动与“千村绿化”工程结合起来,大力营造经果林和速生丰产用材林,提高现有农田林网和片林的科技含量,发展林业产业和林—瓜菜—鱼—农作物;林—花卉苗木;林—药;林—家禽等模式的循环经济。实现“村村绿”、“村村美”和“村村富”,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怀远和蚌埠市郊区发展石榴、花椒,形成石榴生产“万亩县、千亩镇、百亩村”,做大做强石榴产业;在固镇县和五河县建设 2000 亩名优经林果基地,形成农林复合经营优质果品绿色产业群,固镇县杨庙乡张巷村依托千亩梨园形成 “果—草—牧”的生态模式;在郊区以桃为主,在五河县的大巩山林场、怀远县的平阿山林场、大洪山林场和唐集镇建设 5万亩黄连木生物质能源生产基地;淮上区的千亩花卉苗木生产基地;在圩区镇建设高标准农田林网,并加快二线圩堤的植树造林,营造生态防护林。将河、湖、路、堤、林、城融为一体,使之成了一条集防洪、交通、观光于一体的生态景观长廊。使“绿色蚌埠”建设重点明确、特色明显,基本形成一县一特色、一村一品的格局。

走产业化道路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基础。企业具有较强的市场营销能力,是实施产业化、发挥龙头带动作用的最基本条件。农户+企业+基地的形式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关键。

(6)丘陵山区生态经济型

丘陵山区坚持生态优先,保护好生态公益林,因地制宜,林、果、牧、粮综合发展,山、水、林综合治理,增加林草覆盖率,发展生态旅游,走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生存的良性循环之路。

4.2推进以兴林富民示范工程为核心的生态林业产业体系建设

兴林富民示范工程是高效生态林业建设的核心,是加快林业产业化建设的助推器,是实现城乡一体协调发展、提高广大林区农民收入、缓解人口资源环境压力的重要途径,是新农村建设的有力抓手。在以花卉苗木、低产林改造、森林旅游、林产加工等特色优势产业为支撑的兴林富民示范乡镇、示范村建设基础上农业论文,积极推进高效生态林业产业体系的构建,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综合效益。

以林业龙头企业、产业协会、造林营林大户为重点,做好产业帮扶和服务工作。配合金融部门,推行林权抵押、担保贷款,发展对林业的财政贴息贷款、农村小额信贷等,拓宽林业产业的融资渠道。

4.3全面推进农村生态环境建设

村容整洁、乡风文明是新农村建设的两项主要内容,而开展封山育林、生态公益林建设、村庄绿化、平原林网化等又是实现村庄整洁、乡风文明的最有效的营林措施。

一要构建以生态公益林为主体的森林生态安全体系。加强300万亩生态公益林建设,落实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做好生态公益林效益监测评估,重视对生态公益林的管护,推进生态公益林科学经营和良胜发展。

二是实施生物防火林带工程,以荆涂山、大洪山、平阿山、大巩山以及城区周边山场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为突破口,建设高标准生物防火林带1000km。

三是推进村庄绿化示范村建设。充分利用村旁、宅旁、渠旁、路旁以及空心村、空心庄等宜林地资源,加强村片林的改造,促进迹地更新,提高村庄绿化率和森林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绿化美化村庄,优化农民生活环境。五年内计划建成市级以上绿化示范村200个。

四是开展通道绿化。通道绿化是连接城乡绿化的纽带,是城乡绿化一体化的重要标志,也是展示地方形象的重要窗口。我们将以生态景观建设为重点,抓好高速公路、省道、县道的绿化,提升绿化档次,提高绿化率。五年内计划完成通道绿化1500公里。

4.4加快推进生态文化工程建设

弘扬传统的生态文化,倡导爱护自然生态、野生动植物,加快形成科学文明的发展方式等,是实现乡风文明的重要内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以发展现代林业为抓手,以加强生态文化建设为着力点,大力弘扬“爱惜自然、保护生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观念,树立文明的生态观念,营造人人爱绿、惜绿、建绿的社会氛围。道路林荫簇拥,农田林网环绕,村庄绿树笼罩,院落花果香飘是人们努力追求的优美生态目标。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普及生态知识,发展循环经济,宣传生态典型,弘扬生态文明,倡导绿色健康的生活和消费行为,形成文明的行为习惯,为实现农村乡风文明提供强大动力。大力宣传林业在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创造优美环境、拓展致富空间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增强全民的生态意识农业论文,形成全社会爱护树木、保护生态、崇尚文明的良好风尚,营造发展现代林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社会氛围。

4.5推进部门服务体系建设

各级林业部门要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制订规划,细化目标,硬化指标,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全力服务。要以培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型农民为目标,以林业站和林业科研所为主体,推进林业科技创新和推广体系建设步伐,配合我市实施的重点工程建设,大力推广林业先进实用技术,提高工程建设科技含量,推进了全市林业科技创新的发展进程。

以远程林农教育培训网络为辅助,开展科技下乡等多形式的技术培训,加大科技服务和林业技术培训。引导林农学林业科学,练林业技能,长林业本领,从根本上促进林农由体能型向技能型转变。落实林权,加强林政管理。通过林木林地的确权发证,充分调动社会各界造林护林的积极性;严格实行限额采伐,依法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实行凭证采伐凭证运输制度。要帮助农民发展各类林业专业合作组织,鼓励和引导农民在生产、加工、销售等到环节行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促进林业增效,农民增收,真正发挥林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作用。

4.6探索合理的居民参与管理机制

建立“农户、社区干部及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合理的社区参与共管体系和村民代表大会制度,在调动和发挥社区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的积极作用的同时,实现林业产业体系建设与社区发展互利互惠、和谐并进的目标。

课题来源:蚌埠市林业总体规划项目(2008-2028)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菠萝加工副产物的营养成分及其利用※_饲用效果
下一篇论文:采前处理对牛奶葡萄贮藏过程中生理生化特征的影响
科技论文分类
科技小论文 数学建模论文
数学论文 节能减排论文
数学小论文 低碳生活论文
物理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网站设计论文 农业论文
图书情报 环境保护论文
计算机论文 化学论文
机电一体化论文 生物论文
网络安全论文 机械论文
水利论文 地质论文
交通论文
相关农业论文
最新农业论文
读者推荐的农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