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马克思主义论文

从“人类中心主义”到“科学技术生态化转向”

时间:2015-11-13  作者:王学荣
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不外是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6]马克思认为,自然界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与自然界交往,因为人类需要不断地同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换、能量交换和信息交换,才能维持自己的生命活动。恩格斯也认为, 自然界不仅是人的生命之源,还是人存在与发展的物质基础,离开了自然界人类根本谈不上存在,更谈不上发展了。例如,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就曾这样写道:“政治经济学家说: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其实,劳动和自然界在一起它才是财富的源泉,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劳动把材料转变为财富。”[7]。在恩格斯看来,物质财富的创造只有在自然界提供劳动材料的基础上才能完成,这就充分肯定了自然界对于人类的劳动创造所起到的基础性作用。此外,马克思还这样指出:“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人自身作为一种自然力与自然物质相对立。”[8]马克思、恩格斯的论述启示我们,在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中,必须深刻认识到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此,我们应正确地对待自然界,并通过社会的生产活动实现人与自然界之间的物质变换。

 

通过上述分析,不难看出:马克思、恩格斯突破了以往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正确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辩证统一关系,提出了人与自然进行物质变换的新思想。当然,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的实现也是有条件的,那就是人的生产劳动,因为只有在生产劳动中,才能产生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也只有通过生产劳动,才能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是,在利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努力转变传统的“向自然宣战”、“征服自然”等观念,彻底摒弃那种认为自然界是一种可以任意索取和利用的对象的错误态度,而应把自然真正当作我们的生命之源和发展之基。正如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所说,“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之中的”。[9] 此外,我们还应通过多种教育形式,向公众传播生态文明的科学知识,提高公众的生态文明素养,培养人们的生态伦理价值观,使人们形成良好的生态伦理道德,从理性层面产生对自然的关爱,尊重自然、热爱自然、呵护自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特别是信息科学技术革命的到来,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一方面,我们要通过实践活动对自然界施加影响,进行良性调控,使自然界更好地发挥其基础性作用。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通过社会生产活动与自然界之间进行积极的物质变换,使社会的物质财富获得快速增长,逐步改善我们的生存和发展条件。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物质变换的过程应以自然的实际承载力为基础,绝不能超出自然的实际承载能力,否则将会影响自然界正常的物质循环与能量循环。

(二)摒弃“人类中心主义”的错误观念,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解”

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有自己的规律,自然界当然也不例外。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并不是随心所欲的。相反,要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因此,在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充分尊重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作家曾经系统地探讨过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认为人与自然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自然界对人既具有基础性作用,同时又具有制约作用。从自然辩证法的角度看,生态自然观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相互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观。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自觉树立生态自然观,不能以破坏生态平衡为代价去换取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应与现有的自然条件相适应,同时还应顾及到子孙后代的利益,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应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自然,按客观规律办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善待自然,爱护自然。

此外,人类还应摆正自己在自然界乃至在整个宇宙中的地位和作用,摒弃“人类中心主义”等错误观念,不以“主宰者”自居、不以“征服者”的姿态俯视自然,更不能对自然采取敌视的态度,而应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求得人类社会的发展,以经济社会的发展来促进生态平衡的实现,努力实现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应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自然,按客观规律办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善待自然,爱护自然。为人类自身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地球家园,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解”。

四、生态生产力与“科学技术生态化转向”

(一) 生态生产力与“科学技术生态化转向”的内在一致性

长期以来,学术界一直把生产力定义为: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并从自然界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笔者认为,这种传统的生产力观点有一个很大的缺陷,即该定义隐性地将自然置于人类的对立面,认为人类是自然的主宰,只看到了自然界是人类利用和改造的对象,而恰恰忽视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另一面,没有看到自然其实正是人类的“衣食父母”,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之源、生存之本。而生态生产力作为生产力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恰好弥补了传统生产力理论的这一缺陷。生态生产力是指“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为了生存和发展,人类在从自然界获取生存资源的同时,推动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相处、共生共荣、共同发展的能力。”[10]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生态生产力作用的对象不仅仅是自然界,还包括人类社会,在推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础上进而推动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科学技术生态化转向是生态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科学技术生态化转向的过程实际上也是生态生产力的“生成”与发展过程。发展生态生产力要求科学技术实现生态化转向,树立新的科技观。笔者认为,传统生产力是造成生态危机的主要根源,生态生产力恰恰是解决生态危机的灵丹妙药,而生态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无疑是科学技术,可见,生态生产力与科学技术生态化转向是生态生产力的题中应有之义,二者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科学技术生态化转向也是科学发展观指导我国科技发展的必然选择,科学发展观为我国的科技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它要求大力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的高新技术,于是,努力实现科学技术的生态化转向便成了必由之路。科技生态化力图克服传统科技的内在缺陷及其实践负效应,转向追求构建自然生态和谐系统与社会和谐系统的有机统一,进而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二)科学技术生态化的实现方式和路径探讨

科学技术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随着社会的进步,新的生产方式在不断产生,目前,生态化的生产方式又内在地需要科学技术实现生态化的转向,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当然,科学技术生态化的实现方式和路径是多种多样的,归结起来,主要有发展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发展绿色经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等具体形式。

第一、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是以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为原则,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核心,以资源节约 、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为重点,通过调整结构、技术进步和加强管理等措施,大幅度减少资源消耗、降低废物排放、提高劳动生产率。努力促进资源循环式利用,鼓励企业循环式生产,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形成能源资源节约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和消费方式,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大力发展绿色经济。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论现代人类中心主义—可持续发展的伦理基础
下一篇论文:试论马克思自由观的普适性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马克思主义论文
最新马克思主义论文
读者推荐的马克思主义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