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论文

水稻僵苗原因及预防对策

时间:2011-04-21  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水稻僵苗一般发生在分蘖前期,是指稻苗发根受阻、出叶分蘖异常迟缓、叶片僵缩、生长停滞、植株簇立的现象。本文主要针对以上问题,通过几年的田间试验及观察加以研究探讨,目的是找出其形成原因及有效对策,采取因苗施管促转化。水稻分蘖期僵苗不发造成的危害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对此必须因苗施管,根据病因,分类采取相应对策。
关键词:水稻僵苗,原因,对策
 

水稻僵苗一般发生在分蘖前期,是指稻苗发根受阻、出叶分蘖异常迟缓、叶片僵缩、生长停滞、植株簇立的现象。近年来大面积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危害,造成穗数偏少、穗头偏小、产量不高,甚至绝收。本文主要针对以上问题,通过几年的田间试验及观察加以研究探讨,目的是找出其形成原因及有效对策,采取因苗施管促转化。免费论文网

1 水稻僵苗的类型

水稻僵苗的类型较多,其形成原因差异明显,主要归纳以下几种:

1.1 农药残毒型

主要是前茬或本田使用的化学除草剂。近年来,由于黄隆类化学除草剂的推广使用,为农作物的田间除草效果发挥了前所未有的积极作用,至今为止,此类农药无论在何种土壤上除草效果均表现最佳。但对施药土壤的PH值要求比较严格,要求必须在土壤反应为酸性范围内适用。据土壤资料,铜山县目前有42个土种,均属石灰性土壤,PH值绝大部分在8.0以上,其中在黄泛冲积母质上发育的、分布较广的沙土、二合土、淤土PH值平均值分别为8.3、8.4和8.4。因此,黄隆类除草剂在偏碱性土壤上施用,其在土壤中分解慢、残毒大,尤其是甲、绿黄隆对后茬危害极大。2000年柳新、刘集、棠张等乡镇在麦田施用了含甲、绿黄隆成份的除草剂,后茬玉米、豆类等旱作物均造成了严重减产,后茬为水稻的僵苗不发。随着此类药的连年施用,土壤残毒积累增加,其危害程度越来越重,从柳新镇的水稻田调查结果表明:水稻僵苗面积因黄隆类除草剂连年使用而逐年增加,2000年僵苗面积为383亩,2001年为721亩, 2002年为1862亩,2003年为4321亩。其中柳新村一块350平方米的稻麦轮作田连续3年试验观察,均表现为危害越来越严重的趋势(表1)。

表1 前茬施用甲、绿黄隆类除草剂对水稻产量结构的影响

大 田 前 期产 量表 现

处 理

栽后20天亩 高峰苗 单株茎 亩有效穗 每穗粒 结实率 千粒重 理论产量 实 产

苗数 (万) (万) 蘖(个) (万穗)数(粒)(%) (克) (公斤/亩) (公斤/亩)

00年施药15.8 20.3 10.1514.4 13483 27.5440.4 396.3

未施 17.227.2 13.6 18.8131 8528 586.1545.2

01年施药13.3 17.48.7 12.7144 84 27.5422.5 401.2

未施19.4 28.214.1 17.9145 8628 625.0600.0

02年施药9.4 16.68.3 12.4138 85 27.5400.0 379.4

未施18.9 26.413.2 17.0140 8528 566.4559.7

试验表明:随着甲、绿黄隆类除草剂在同一田块连续施用,农药残毒积聚越来越多,危害也越来越大。目前市场上销售的除草剂,包装上注明只限于稻麦轮作田的剂型均含甲、绿黄隆成份,在淮北碱性土壤上使用,不但直接危害旱作,连续使用2年以上,也可严重危害水稻。

此类僵苗的主要症状是出现在移栽后的分蘖阶段,栽后迟迟不发,叶片瘦弱黄化老苗,原有分蘖甚至消亡,叶片自叶尖向下逐渐枯死,拔起可见下部白根极少或无白根,根系黄黑腐烂。

1.2 缺素型

主要是缺锌型和缺磷型两种。缺锌型通常在插秧后2-4周内发生,先为老叶的叶尖发红干枯,叶片自下而上沿中肋两侧发生黄赤色或赤褐色不规则锈斑,渐而向叶片两端扩大连片。新叶小,出叶慢,叶鞘短,植株矮缩。严重时除新叶外整株枯赤焦干,甚至连叶鞘茎秆上也有锈斑。发根少或不发新根,根系黄白色,当土壤中含有毒物质时,根系也会变黑,群众称为“红苗”、“缩苗”或“坐蔸”。缺磷型主要表现生长缓慢,不分蘖或延迟分蘖秧苗细弱不发棵,叶色暗绿或灰绿带紫,叶形狭长,叶片小,叶身稍呈环状卷曲。此两种类型根系均不发达,只有少量白根。此类田块主要是长期少施或不施磷、锌肥和有机肥,导致土壤中磷、锌元素的缺乏,或者是磷肥施用过多诱发水稻缺锌所致。

1.3 氨中毒型 主要原因是水稻移栽期一次氮肥特别碳铵化肥施用过多。碳铵撒施比底施更易挥发,加上此时高温或遇田间缺水,栽后叶片黄化,原来分蘖甚至消亡,只剩主茎幼小分蘖,俗称“剥心死”,但根系尚较好。这主要是铵态氮分解成游离氨,即氨气使叶片中毒、气孔关闭,严重时满田似火烧苗。由于叶片和小分蘖消亡,使植株生长缓慢、分蘖出生迟而少,而形成僵苗。

1.4 还原物质毒害型

本地主要发生硫化氢毒害,当土壤长期淹灌、通气不良和大量还田麦草分解时耗氧耗氮,使土壤严重缺氧缺氮,产生成还原物质硫化氢。当硫化氢积累到一定含量时即抑制根系发育。其毒害稻苗特征是:根系黑色,有臭鸡蛋味,白根少而细弱,基部老叶呈黄褐色,叶片焦枯,随后老叶枯死,上部仅剩1-2片绿色新叶,稻苗不分蘖,新叶出生慢,呈一簇香状,此类田随秸杆还田量增加而加重。

1.5 病毒病型

主要是黑条矮缩病。此病由灰飞虱吸毒传播,水稻中毒后,苗期发病时,心叶抽伸缓慢,节间距离缩短,叶枕重叠或错位,分蘖期病株显著矮缩,分蘖增多,叶片短阔僵直而浓绿,根系发育不良,须根而短粗,呈黄褐色,根毛稀少,不抽穗,一般在成熟前全株枯死。虽能抽穗,但穗颈缩短、实粒数减少。

2 因苗施管促转化。

水稻分蘖期僵苗不发造成的危害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对此必须因苗施管,根据病因,分类采取相应对策。

2.1 对于农药残毒型

其主要对策:一是在生产上对除草剂的使用必须保证土壤与农药对路,凡甲、绿黄隆类或包装上标有“只限于稻麦轮作田用”的药剂最好不用。免费论文网。绿麦隆、异丙隆除草剂也不可施用过量或连年施用,以免造成土壤有机氯的积聚而使水稻根系中毒。二是对于施用此类除草剂的稻田应增施有机肥料,以缓冲农药对水稻根系的毒害。三是追施化学锌肥以改善根际土壤环境,调和水稻的生理机能。因为,充足的氧气和适宜的锌元素能促进水稻发根、促进细胞分裂,从而促进分蘖迅速出生。2000年试验,使用硫酸锌也兼有中和一定土壤碱性的作用,在此类田块施用硫酸锌效果十分明显。这一措施已为当地农民所充分认识。据2000年在柳新村一农户田块调查,在水稻出现僵苗时,施用锌肥和不施锌肥的,前者亩产508公斤,后者亩产只有403公斤,产量差别105公斤,差异26%。据柳新农技站2002年试验,每亩追施锌肥1.5公斤、亩施碳铵25公斤、亩施过磷酸钙25公斤,共三个处理。结果产量分别为503公斤、431公斤和426公斤,以施锌的产量最高。试验结果表明,施用锌肥对水稻僵苗有明显的转化效果。

2.2 对于缺磷、缺锌型

对缺磷缺锌田块,本田要采取预防措施,插秧前耘田时要基施磷肥、锌肥,出现缺磷、缺锌症状后,要及时采用0.1—0.2%磷酸二氢钾或硫酸锌溶液叶面喷施来补救,同时注意有机肥的施用,科学水浆管理,力争僵苗迅速转化;对于因过量施用磷肥而诱发缺锌的田块,要少施或不施磷肥,而要补施锌肥,本田亩施1.0—2.0公斤硫酸锌。

2.3 对于氨中毒型

其对策是首先重视碳铵底施、深施,作为撒施肥应少施,切不可过量,一般底撒肥之比按7:3为宜,同时注意水浆管理,做到浅水栽秧,深水护苗,肥不离水,水不露田面,保持3㎝左右的浅水层,以防氨的大量挥发。另外,栽前底肥应在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注意磷、钾和锌肥的施用,做到各种营养元素的合理搭配,相互协调,也是减轻或避免僵苗的重要措施。

2.4 对于还原物质毒害型

其防治的根本途径是改善土壤的通气状况,提高土壤供肥能力。栽培措施上主要搞好水肥管理,坚持浅水勤灌和增施腐熟的有机肥,麦草还田的田块要适量增施氮、磷、钾肥,叶面喷施百施利等叶面肥以促进水稻生命活力,已发生毒害的田块,要及时排水控田,增强土壤透气性,提高土壤温度,减轻还原物质的毒害,促苗转化。此外,培育抗逆性强的壮秧也能减轻还原物质的毒害。免费论文网。

2.5 对病毒病型

采取的措施是根据灰飞虱传病规律和水稻感病时期,采取以治虫防病为主的综合措施。一是治虫防病,采取治上作保下作的方法,防治好小麦田的灰飞虱,压低灰飞虱的基数,保护稻田;二是农业防治,清除田边杂草,合理布局,加强肥水管理,选用抗病品种。

3 小结与讨论

水稻分蘖阶段形成的各种类型的僵苗对后期产量的影响是严重的,不仅前期出生的有效分蘖少,不能形成高产架子,进而导致后期穗子少而难以高产,生产上应抓好僵苗及时转化。

3.1 对于麦田或稻田除草剂的使用,应注意因土施药,做到药剂与土壤性质相适宜,以防残毒积聚造成土壤污染,为害当季危及后茬。对于因药害形成的僵苗应追施锌肥促转化。

3.2 对于水稻大田的肥料运筹,应重视碳铵底施与深施,有条件改用尿素、硫铵作底肥,在施用碳铵时,做到肥不离水,水不露地,减少作为撒施肥使用量,以减少氨的挥发损失毒害秧苗。

3.3 生产上减少僵苗的根本措施是提倡增施有机肥,在此基础上做到氮、磷、钾、微量元素合理搭配,以改善土壤反应,从而可有效缓冲外来化学物质的毒害,避免或减少水稻僵苗,实现水稻持续高产。

3.4 病毒病俗称植物的“癌症”,目前还没有治愈的办法,只能采取预防的措施,选用抗病品种,阻断其传播的途径,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蔬菜种植基地土壤中铅的含量与其农产品——菠菜(图文)
下一篇论文:水稻抗旱机制及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科技论文分类
科技小论文 数学建模论文
数学论文 节能减排论文
数学小论文 低碳生活论文
物理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网站设计论文 农业论文
图书情报 环境保护论文
计算机论文 化学论文
机电一体化论文 生物论文
网络安全论文 机械论文
水利论文 地质论文
交通论文
相关农业论文
最新农业论文
读者推荐的农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