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几个主要的货币政策框架
l、汇率目标框架(exchange rate targeting)。
汇率目标框架是一国尤其是开放小国的货币盯住低通货膨胀率的大国货币的一种货币政策框架。如果通过利率波动和直接的外汇市场干预可以维持该国的固定汇率得的话。那么大国的低通货膨胀就可以被输入到小国,从而就可以锁定小国的通货膨胀预期。这是汇率目标框架的主要优点。但是成功的汇率目标框架取决于该国是否拥有充足的外汇储备以维持固定汇率。
但是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这种货币政策框架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小国国内货币政策必须与大国(也称稳定国anchor country)的货币政策保持一致,小国中央银行由于汇率波动被动不断调整利率的行为削弱了国内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根据“Krugman不可能三角形”理论,在固定汇率制、资本移动和国内货币政策三者之中只能同时最多兼顾两个,如果本国汇率被高估则其出口竞争能力会降低,造成的国际收支不平衡会损害国内经济均衡。
2、货币目标框架(money targeting)
货币目标框架的典型特征是中央银行承诺在一定时期内实现货币供应量目标。其最主要的优点是由于货币供应量或货币增长率的可控性中央银行能够采取独立的货币政策,对影响国内经济的冲击货币政策能够作出反应以调控经济。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狭义的货币目标框架也具有相对可控性的优点。不会使中央银行在执行货币政策时受到过多掣肘。
货币目标框架一个重要的前提假设是有稳定的货币需求函数,但是,随着金融管制的放松、地下经济、电子货币、金融创新和金融全球化.一国的货币需求函数日益不稳定,货币需求和经济的联系弱化并富有波动性。上世纪80年代以后,西方各国纷纷放弃了这一框架。
3、通货膨胀目标框架(inflation targeting)
从1990年新西兰最先实施了这种货币政策框架之后。智利、加拿大、以色列、英国、澳大利亚、芬兰、西班牙、瑞典等国基于汇率目标框架、货币目标框架不稳定或不太令人满意的现状而纷纷转向实施通货膨胀目标框架。通货膨胀目标框架有两个前提条件。一个是中央银行应该具有相当的独立性。远离财政控制(fiscal dominance)另一个前提条件是中央银行必须把通货膨胀目标看作最主要目标。也就是说,货币当局的目标必须远离其他任何名义变量。如名义汇率、名义产出等。Leiderman和Svensson(1995)认为如果目标之间发生冲突通货膨胀目标具有优先权。通货膨胀目标概念是建立在三个规则之上的,即中央银行一是集中于解决产出缺口;二是遵从泰勒规则( Taylor,1993; Daniel,2001);三是用“ 向前看”的方式行动(由于政策措施存在效果滞后)中国论文网。
Masson.Paul.R et al(1997)认为通货膨胀目标框架主要包括以下借个要素:1)明确制定一定时期或未来时期的通货膨胀的数量目标(点目标或目标区间);2)通货膨胀目标被认为是货币政策的最主要目标;3)依据货币供应量、汇率、产出等多种经济变量的分析,编制通货膨胀预测模型;4)建立关于政策工具的前瞻性操作规程以适应货币政策的较长并且变化的时滞(10ng and variable lags)。
通货膨胀目标框架,认为在中央银行的目标函数中,不应包括除过通货膨胀以外的其他目标,这就降低了中间目标的作用。是有目标区间的通货膨胀目标框架。与货币目标框架、汇率目标框架等严格规则相比。本质上是一种有限制的相机抉择(constrained discretion)的规则。通货膨胀目标框架具有增加中央银行透明度(transparency)、说明责任性(accountability)和可信度(credibility)的优点。但是在象石油价格波动等供给性冲击下,产出不稳定性可能增加。由于较长的时滞和前瞻性的预测,通货膨胀目标框架的操作极其复杂。
4、没有显性名义锚的货币政策框架(montetary policy framework withoutexplicit nominal anchor)
这种货币政策框架典型的特点是不会事先公布货币数量目标、利率目标、汇率目标或通货膨胀率目标。美国货币当局近年来的操作稳定了国内物价保持了高度的信誉基本深得这种货币政策框架的精髓。尽管没有向公众公开发布任何宏观名义变量目标。但是美联储确实建立了一个监督未来通货膨胀率的内在机制。这种框架的优点是赋予了中央银行更多的活动自由和操作空间。缺点是透明度较低。很难评价中央银行的行为。
二、最优货币政策分析的一般框架
(1)设定央行目标函数
在最优货币政策策略选择的分析框架上通货膨胀目标制,我们主要采用构建中央银行的福利损失函数进行福利损失比较的理论范围分析思路,所构建得中央银行福利损失函数遵循如下一般表达式:

或表示为:
式中: 表示中央银行的福利损失函数; 表示主观贴现因子; 表示产出缺口; 表示通货膨胀率; 表示短期名义利率; 分别表示产出缺口和通货膨胀率的目标值;权重 反映了中央银行对稳定产出的偏好程度,权重(1- )反映了中央银行对稳定通货膨胀率的偏好程度,权重 反映了中央银行对稳定利率的偏好程度。
货币政策的目标是在宏观经济环境变量的约束下,通过选择货币政策工具使福利损失函数的值达到最小。目标函数设定的一个问题是它是否与社会福利目标函数一致。Woodford(1999),Erceg-Henderson-Levin(2000),Svensson(2003)均指出 是社会福利目标函数的二阶近似,因而在二阶近似的范围内通过使福利损失函数最小化也就是使社会福利损失函数达到了最小化,因此以上选择的损失函数与社会福利目标函数是一致的。
(2)选择环境变量
也是总需求和总供给函数的设定。考虑到经济影响因素的复杂性,既受预期又受发展趋势的影响,在模型的具体设定中,我们采用前瞻性和后顾性相结合建模方法。具体采用对股票价格干预因素预设附加约束的联立方程求解方法。
以前瞻性的AD- AS 模型为约束条件(卞志村、管征,2005;Aoki,2003;Walsh,2001;McCallum &Nelson,1999)


(3)式中 , 为 时期产出和均衡产出水平, 为 时期对下一期产出缺口的预期值, 为货币调控手段——利率与对下一期通货膨胀率预期的差, ;(4)式中的变量与(3)式类似, 和 分别为总需求和总估计冲击。央行可以在 时期通过调节利率 来对冲总需求冲击 ,根据(3)式这种冲击以及央行的反应会导致产出缺口的变化,通过(4)式又会影响通货膨胀率 通货膨胀目标制,这时中央银行实现了调控目标。
第二,以后顾性的AD - AS 模型为约束条件(Svensson ,1997;Ball,1999) 。尽管后顾性的模型被一些学者认为已不能很好地概括货币政策发生作用的过程,但是通过后顾性的模型,可以揭示一个与前瞻性模型不同的货币政策作用机制。


其中, , ,同理若 时期调节利率 将影响 时期的产出缺口,根据(6)式会对 期的通货膨胀率 产生影响,其实质是在 时期央行是根据对下一期产出缺口 和通货膨胀目标的预期 做出调节利率 的决策中国论文网。此时最优货币政策为求约束 之中的 值。
2/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