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长沙市共有保险机构29家,比上年增加8家。全年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57.71亿元,同比增长62.49%,保险各项赔付支出17.98亿元,同比增长88.67%,保险深度为2.65%;保险密度为901.72元/人。湘潭市共有保险公司19家,包括寿险公司8家,产险公司11家,全年新增5家机构。保险机构全年保费收入达到12.86亿元,同比增长29.5%;共发生赔款给付4.44亿元,同比增长55.79%,保险深度为1.95%;保险密度为395元/人。株洲市共有保险公司17家,其中财产公司10家,寿险公司7家;全市保费收入11.04亿元,比上年增长11.2%;赔款和给付支出3.03亿元,增长40%;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分别为1.82%、人均330元/人(见表2)。
表22007年长株潭保险市场情况
地区
|
保险机构(家)
|
保费收入
(增长率)
|
赔付支出
(增长率)
|
保险深度
|
保险密度
(元/人)
|
长沙
|
29
|
57.71
(62.49%)
|
17.98
(88.67%)
|
2.65%
|
901
|
株洲
|
17
|
11.04
(11.2%)
|
3.03
(40%)
|
1.82%
|
330
|
湘潭
|
19
|
12.86
(29.5%)
|
4.44
(55.79%。)
|
1.95%
|
395
|
注:①总值单位为亿元。②保险深度是指保费收入占GDP的比重
3.基本形成了高效的金融风险控制体系
长株潭的金融风险控制体系与我国的分业经营背景相适应,20世纪90年代前,由于金融体系单一,主要金融风险全部由中国人民银行的金融监管部门进行控制,后来随着证券市场和保险市场的发展,建立起了证监会和保监会。但在2003年前,中央银行一身兼二任,这使其在制订货币政策时会更多地考虑商业银行的承受能力和特殊利益,从而偏离稳健而客观的货币政策轨道,结果央行作为金融监管者反被商业银行所“俘获”。同时,当中央银行的两种职能混合时,不管是经济处于通货膨胀时期还是通货紧缩时期,中央银行的利率调整会严重影响银行体系的盈利能力和安全性:为治理通胀,中央银行会采取紧缩性的货币和利率政策,结果导致银行的盈利能力受到严重损害;为治理通货紧缩,中央银行又倾向于放松对于银行信贷的监管。为解决这一问题,2003年4月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形成了“一行三会”的金融风险控制体系。再加上省市地方金融证券办和金融机构的自律管理,长株潭目前的金融风险控制体系如图1所示:
 
图1长株潭的金融监体系
4.基本形成了良性发展的金融生态体系
人民银行长沙、株洲、湘潭中心支行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前提下,立足于标本兼治,着力构建金融安全长效机制,探索了一条创建金融安全区——改善金融生态环境的新路子。经过几年来的不懈努力,成效逐渐显现,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首先,以金融安全区创建为基础,搭建金融生态建设平台。长沙创新浏阳市金融安全区、株洲创建醴陵市金融安全区、湘潭创建湘乡市金融安全区,这为长株潭搭建了新的金融生态平台。其次,以整治信用环境和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重点,找准金融生态建设的突破口。突出抓了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从诚信教育入手,组织开展大规模的诚信宣传教育活动,努力营造良好的信用氛围。二是规范企业改制,维护金融债权。积极协调地方党政和司法部门,严厉打击企业借改制之机逃废金融债务的行为,明确规定债权行(社)特别是主债权行(社)必须参与企业改制的全过程。三是协调推动地方政府以清收国家公职人员拖欠贷款为突破口,重塑信用形象。四是大力表彰守信企业,联合制裁失信行为。最后,以发挥政府、银行、企业三个层面的作用为着力点,形成金融生态建设的合力。一是主动为政府出主意、当参谋,发挥政府在金融创安中的主导作用。二是协调金融机构步伐,发挥其金融生态建设的主力军作用。三是提高企业信用意识,发挥其在金融生态建设中的基础作用。在协调政府有关部门和金融机构加大对企业逃废金融债务的打击力度和实施金融联合制裁的同时,注意查堵、疏导并举。牵头举行银企座谈会,加强银企沟通;组织召开全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会议,推动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努力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协助政府多次举办企业厂长、经理金融知识讲座,增强企业诚信意识,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参与金融创安和共建金融生态的信心。通过这些工作,长株潭良性发展的金融生态体系逐步形成。
二、长株潭城市群建设国家区域性金融中心的约束因素
虽然近年来长株潭区域金融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金融机构体系、金融市场体系、金融风险控制体系和金融生态体系都有较为显著的改善,但与建设长株潭城市群国家区域性金融中心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存在众多的约束因素。这主要表现在:
1.经济基础仍然薄弱,产业结构相对落后
长株潭一体化承担着湖南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重担,是湖南省经济发展的核心。近几年来,长株潭城市群的经济发展速度较快,长株潭三市GDP已占全省的39.22%。但是,与发达地区相比,长株潭三市经济总量相对偏小,辐射和拉动能力有限;三市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仍然处于转型阶段,二元结构明显;目前三市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仍然处于转型阶段,二元结构明显。从全省来看,2008年湖南省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为:18.0:44.2:37.8,而全国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为:11.3:48.6:40.1。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