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 表示该银行 在一定投入要素下产出能够扩大的程度, 表示所有银行的产出矩阵( ), 表示银行 的产出向量( ), 表示所有银行的要素投入矩阵( ), 表示银行 的要素投入向量( ), 是线性表示最有效率银行与银行 的投入产出关系的常数向量( )。式 表示所有观察得到的产出经过效率调整都应小或等于线性表示的最有效率银行的产出值,式 表示所有要素投入的观察值应大或等于线性表示的最有效率银行的要素投入值,式 是由该银行具有非增规模报酬这一条件得到的。
三、实证研究
(一)变量的选取及假设
考虑到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所以在运用DEA模型进行计算中,本文采用的投入变量为:利息支出、固定资产净值和营业支出。产出变量为:利息收入和净利润。选择这些要素作为变量,其假设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假设1:利息支出和营业支出越低,市场份额越高,其效率值越高。
中国经济现在正处于高速增长的阶段,这种工业生产的模式需要确保资源供给的需求,国内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本在随之上升,通过低成本劳动的经营模式会越来越困难,这也需要对临近地区或国家的金融企业进行并购,以调整自己的经营模式,扩大市场份额。通过对海外金融机构的购并,有可能一方面满足了制造业出口商和制造业跨国公司的需求,另一方面也从总体上提高了国内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有利于中国开放银行、保险、证券和金融信息市场,积极培育和加快发展中国的对外跨国并购的服务行业。特别是2007年以来的世界金融危机,很多国外的金融企业市值都在降低,这也给中国的商业银行提供了良好机遇。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投入的各种要素:包括劳动力、实物资产、各种费用和可贷资金,其最终表现均可归纳为利息支出和营业支出,较低的支出可以形成一种相对优势,也会降低向客户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成本,当然也可以降低生产过程中直接投入的经营成本。这是影响商业银行跨国并购的一个主要的原因。
假设2:盈利能力越高,资产配置水平越高,产权结构越合理与银行治理水平越好,其效率值越高。
金融危机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多地作用于银行,国内的商业银行正在面临着不断加大的风险、经营与盈利压力。经营范围正在日益缩小,难度在日益增加,一般性贷款业务,对公负债业务,支付类业务和财富管理业务的市场拓展都变得极为困难。所以,在金融业较为发达的国家展开并购,国内商业银行可以扩大企业生产经营的规模金融论文,获得规模经济效应,获得较高的利润率。通过并购对经营模式进行调整,在保持整体经营思路不变的情况下,对各种产品实现专业化经营,达到规模经济的要求。当然,并购可以使管理费用在更大的范围内分摊,使金融产品的管理费用大大减少;财务上得到协同效应,降低运营费用;公司的文化上也可以得到发达市场银行的优秀的管理模式与管理文化。银行作为商业性机构,追求较高的利润率是国内商业银行扩大规模,建立国际化的经营网络的投资动机。
(二)数据来源及计算结果
本论文所使用的数据资料主要来自历年《中国金融年鉴》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招商银行、中国民生银行的网站数据,数据期间从1996年至2007年。中国的商业银行数量是众多的,本文选择历年来有国际并购事件的商业银行进行分析。此外,中国于1995年开始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标志着中国银行商业化改革新阶段的开始,因此本文以1996年为起点进行实证分析,进行商业银行的效率比较。数据分析利用软件DEAP(2.1)(dataenvelopment analysis computer program)加以处理,计算结果如果越靠近1,则代表所观测银行的经营效率值越高。
计算1996-2007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和民生银行经营效率以便于分析,如表2所示:
表2:1996-2007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和民生银行经营效率计算表
年份
|
工商银行
经营效率
|
中国银行
经营效率
|
建设银行
经营效率
|
招商银行
经营效率
|
民生银行
经营效率
|
1996
|
0.887
|
1.000
|
0.843
|
0.810
|
0.770
|
1997
|
0.811
|
0.965
|
0.972
|
0.806
|
1.000
|
1998
|
0.687
|
0.874
|
1.000
|
0.563
|
0.760
|
1999
|
0.522
|
1.000
|
0.949
|
0.377
|
0.891
|
2000
|
0.528
|
0.961
|
0.918
|
1.000
|
0.963
|
2001
|
0.741
|
0.920
|
0.963
|
0.496
|
1.000
|
2002
|
0.818
|
0.877
|
1.000
|
0.699
|
0.917
|
2003
|
0.936
|
1.000
|
0.805
|
0.713
|
0.942
|
2004
|
0.962
|
1.000
|
1.000
|
0.744
|
0.971
|
2005
|
1.000
|
1.000
|
1.000
|
0.537
|
1.000
|
2006
|
0.933
|
0.972
|
1.000
|
0.999
|
1.000
|
2007
|
1.000
|
1.000
|
1.000
|
1.000
|
1.000
|
mean
|
0.833
|
0.967
|
0.958
|
0.750
|
0.935
|
从表2中从1996年至2007年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和民生银行经营效率的评价结果来看,如果以0.93作为经营效率值的分界点,这12年的经营成果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6年之前,这10年中5家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表现都不好,特别是工商银行和招商银行,其效率值大部分都在1以下,而且波动较为频繁,表现不稳定;第二阶段是2006年和2007年,这2年5家商业银行表现较为良好,具有较好的经营效率,大部分年度都靠近1。另外,除了工商银行以外,中国银行和建设经营效率值表现都比较稳定;但是,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效率值表现差异性则非常明显。总体上看,由于2006年以来商业银行的成功上市以及跨国并购的顺利开展,有利于建立明晰的产权制度和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这必将压低银行的经营成本,提高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

本文利用1996-2007年期间5家商业银行效率结果进行分析,从图1可以看出,工商银行的经营效率在2006年以前,都是比较低的,直到2006年10月27日上市以后,才呈现出较好的经营效率的数值,但是,2000年以后,上升趋势尤其明显;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的经营效率值波动都比较稳定,大概都位于0.8-1.0之间,尤其是中国银行,经营效率水平的相对位次则有所上升,其在2003年以后较2002年前均有明显提高,并且表现得非常稳健;招商银行的效率值及其不稳定,呈现出较大程度的波动;民生银行的效率值呈现出连年上升的趋势。总的看来,对于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这两家国有商业银行,效率值表现较好金融论文,而且有不断改善的趋势;而股份制银行的效率表现呈现出无规则性的特点。
四、实证结果分析及结论
(一)从前文的计算过程及结果中,可以知道利息支出和营业支出等成本要素是一种相对优势,是提高银行经营效率值的一个主要因素核心期刊。国内商业银行通过海外并购,可以转变经营模式,获取发达市场国家或地区银行的先进管理经验,降低银行向客户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成本,进而提高银行的经营效率。这或许是影响商业银行跨国并购的一个主要的原因,这与原假设1是一致的。
当然,通过并购既可以有效降低进入国外某一行业的壁垒,又可以利用被并购银行的既有的优势实现低成本扩张,达到提高市场占有率的目的。这样,明确国内商业银行的商业化目标,吸收国外金融机构的股份制规范运作经验。建立清晰的信息收集、披露、分析机制;形成清晰的市场化的运作机制。进一步而言,国内的商业银行可以在并购中通过控制对方的经营管理经验,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增加自己经营模式拥有的核心技术,获得所有权带来的最大优势。因为通过银行所有权的公平收购或代理权争夺,可以降低代理成本,减少代理问题的产生(詹森和梅克林,1976)。此外,竞争的优势是公司并购产生的基础,公司可以通过并购从外部获得竞争优势,获取相对先进的技术,进而通过整合形成新的竞争优势,所以国内商业银行并购动机的实现过程是竞争优势的选择过程,并且可以产生新的竞争优势。
(二)在全球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下行的叠加作用下,从银行的盈利情况来看,存贷利差持续缩晓、利息支出逐渐上升、中间业务增长不力、业务支出显著增大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国内商业银行的净利润增速将明显放缓,进一步提高净利润也是商业银行进行跨国并购的主要原因。这是当前影响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一个主要的原因,这与前文的假设2所考虑的因素也是一致的。
这一阶段中国商业银行加的海外购并,本文认为是一种“核心产业扩张论”。这里所指的核心产业,也是基于比较优势的原理,其核心内容是中国商业银行的对外并购,应该从中国已经处于或即将处于比较优势的产业依次进行,这种核心产业可能是来自于中国商业银行的利润优势。据英国《银行家》杂志2009年6月24日发布的结果显示,税前利润最多的5家银行全部是中国或西班牙的银行。其中,工商银行税前利润213亿美元,成为全球赚钱最多的银行,净资产收益率为19.43%。而建设银行(175亿美元)和中国银行(126亿美元)分别排名第二和第四位。[⑥]但是,中国商业银行的扩张,并不像小岛清(1985)的对外投资理论中所指的“边际产业”扩张模式。他认为的扩张是由于日本国内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劳动密集型产业处于比较劣势,就可以选择“边际性企业” 来进行海外扩张的模式。
当然,也应该看到,从银行资本实力的角度来考察,中国商业银行的一级资本是较低的,这也决定了国内银行的规模是有限的,业务扩张能力是不足的,风险承受能力是不强的。这也是前文工商银行与招商银行效率值不高的主要原因。所以,稳步推进中国商业银行的海外并购的进程,必须在银行治理结构、运行方式、评价体系等方面加快与国际通行准则接轨的步伐,加强与外资银行开展多种合作金融论文,构建良好的金融生态,以在全球范围内为客户提供经营服务。
(三)为适应以因特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背景下万变的市场需求,要求中国的商业银行经营要保持传统业务于新型业务发展的平衡,面向国际市场,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建立全球性的经营网络,开拓市场也构成了当前国内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的主要动机。
(四)中国的商业银行跨国并购体现了商业银行正在经历从成本型向市场主导的转换,这也是并购的一个主要动机。从前文的论述中可以看出,中国商业银行跨国并购还体现出针对不同区域的动机差异,并且这种区域差异正在日益表现突出。中国商业银行表现出对美洲和欧洲发达金融市场的开拓决心,目的在于开拓东道国的需求市场、获得核心管理经验、提高经营效率、提高中国商业银行的国际地位和声誉、建立国际性生产与流通网络以及获取专利与信息。同时,他们也对亚洲市场进行跨国并购,特别是周边的区域市场,并购的动机也表现为拓展市场,利用东道国金融机构的优势,扩大市场占有率,压低银行经营成本,追求建立区域性的生产与流通网络。当然,关于对非洲等新兴市场的并购,是有利于开拓较大的潜力市场、压低并购的成本,以达到提高并购银行的利润率和经营效率的目的。
总而言之,根据本文的分析,为了提高银行的经营效率,中国商业银行跨国并购的主要原因来自于获取发达市场国家或地区金融机构的先进管理经验,降低经营成本,培育自己的“核心产业”,进一步开拓新兴的海外市场。这样,可以让银行经营模式从成本型向市场主导型的转换,进而达到提高银行经营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Paul Gompers, Josh Lerner. An Analysis ofCompensation in the US Venture Capital Partnership [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99 ,51:3-44.
2.Dirk Bergemann, Ulrich Hege. Venture CapitalFinance, Moral Hazard, and Learning [J].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1998, 22:703-735.
3.Gerard Hoberg, Gordon M. Phillips, PRODUCTMARKET SYNERGIES AND COMPETITION IN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NBER WORKINGPAPER, http://www.nber.org/papers/w14289.
4.Isil Erel, Rose C. Liao, Michael S. Weisbach, WORLDMARKETS FOR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NBER WORKING PAPER, http://www.nber.org/papers/w15132.
5.张红军,跨国银行海外经营动因研究——基于中国市场的实证分析[J],金融论坛,2009. 04,50-55。
6.盛斌,温小杰,中国机床制造业跨境并购动因——从边际产出的角度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9.3,111-117。
7.王方方,发展中国家银行跨国并购的互动因素分析——对银行跨国并购理论的一个述评[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09.1,72-79。
8.杨大强,张爱武,1996—2005年中国商业银行的效率评价[J],金融研究,2007.12,102-112。
9.王忻,马永红,王国峰,郑晓齐,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研究[J],管理世界,2007.12,154-155。
10.姚晋兰,毛定祥,基于DEA-Tobit两步法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效率评价与分析[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8,436-440。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