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管理 > 经济学论文

“后GDP时代”谈改革开放初期我国GDP指标的确立

时间:2011-05-22  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改革开放初期我国GDP指标确立的背景分析。核算即国内生产总值核算。联合国便加快了对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修订与完善。确立相对先进的GDP指标已是大势所趋。
关键词:改革开放,GDP,国民经济核算,确立
 

“GDP核算即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实际就是社会增加值(社会总产品的增加值)的核算,或社会最终产值(完全产值)的核算,它是国民经济五大核算的核心内容和中心环节。”[1]其范围覆盖全社会的所有国民经济行业和经济组织类型,可以全面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综合经济实力、产业结构和经济运行质量。目前,GDP指标在我国已成为反映经济增长的战略性指标, 在国民经济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国从1985 年开始实行国内生产总值核算,至今二十多年已经过去了,经过不断地实践与完善,GDP指标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贡献与日俱增。然而,众所周之,由于改革开放事业的深入发展以及世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不断完善,使得GDP指标的缺陷显露无遗,导致“GDP无用论”、“GDP罪恶论”等说法甚嚣尘上。鉴于此,对改革开放初期我国GDP指标确立的背景、过程及意义进行深入探析大有必要,这不但可以澄清人们对GDP指标认识的盲目性,而且对我国统计事业的改革与完善经济论文,甚至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大有裨益。

一、改革开放初期我国GDP指标确立的背景分析

从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是MPS体系下的国民收入统计,这个指标仅仅反映的是农业、工业、建筑业、商业、饮食业和运输邮电业等部门的生产成果,不反映非物质服务业生产活动成果。此外,它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历史产物, 满足我国当时的经济基础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需要, 是符合我国历史发展进程的。但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得核算体系所依托的基础、所研究的对象、所提供服务的要求大为改变。与此同时,进入20世纪70年代,国际范围内的各类经济和社会问题日益突出,人们对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开始提出尖锐的批评,而这种增长方式的弊端突出体现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上,因此,联合国便加快了对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修订与完善。由此可见,我国在这样的国际、国内形势之下,改革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确立相对先进的GDP指标已是大势所趋。

(一)世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日臻完善是我国GDP指标确立的必然趋向

如前所述,进入20世纪中叶以后,国际范围内的人口激增、粮食短缺、能源危机、资源耗竭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已十分严重,而这些问题很大程度可以归因于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评价指标的滞后。因此人们开始考虑:既然二战之后发展已成为世界的主题,那么什么是发展,如何衡量和测算发展,怎样追求和实现发展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也成为经济学家们思量和研究的重要课题。可见,经济核算与评价体系的改革势在必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鉴于此,1953年,联合国在对一些国家已有的统计成果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和发布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及其辅助表》,确立了以国民经济收入、生产、分配和使用过程为基础,以GDP为核心的价值指标来描述本国国民经济运行的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即SNA体系。1968年又发表了经过国际专家小组修改的《国民核算体系》一书, 并决定用新SNA代替1953年的旧SNA,其中, 国内生产总值作为为数不多的几个主干指标之一。但是,在世界经济不断发展和SNA体系的应用过程中经济论文,人们又逐渐总结出了1968年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诸多缺陷,主要表现在:(1)只注重物质财富增长, 不能全面反映人们生活质量和福利水平的真实情况;(2)只反映产量而不能反映产品类别, 更不能反映产品的质量;(3)不能反映经济增长过程中造成的污染和环境破坏;(4)不能反映一国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和代际关系;等等。[2]所以,一些经济学家和研究机构在经过大量研究之后,对以国内生产总值为核心的核算体系提出了修正意见。例如,1972 年美国经济学家托宾和诺德豪斯在他们的《增长过时了吗?》一文中提出“经济福利尺度”(MEW) 的新概念, 想以此来弥补国内生产总值存在的忽略社会福利的缺陷。

经过不断实践和完善,联合国在1993年第27届统计委员会上通过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修改方案》,至此,国民经济核算实现了全球一体化,而GDP指标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核心地位也更加稳固。这就为我国取消国民收入核算,确立GDP指标提供了良好的国际背景和理论支撑。

(二)新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是我国GDP指标确立的主要动因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自此之后,我国非物质服务业,如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科学研究事业等迅速发展,并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进行宏观经济管理需要了解这方面的情况,以便制定正确的服务业发展政策,协调三种产业的健康发展。为了适应这种需要,我国计划从1985年开始引入SNA的核心指标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指标。随后,党的十四大又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促使我国经济运行机制、经济结构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生产规模明显扩大, 经济利益主体日趋多元化, 经济运行方式亦多样化,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也日益扩大,而政府部门对市场经济所能采用的行政手段却在逐步减少, 效用也逐步降低,原有的建立在计划经济基础上的国民经济核算制度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格格不入。因此,要从整体上正确把握国民经济运行态势,满足政府、社会在新机制下对社会经济运行各环节、国民经济各部门信息进行掌握的需要, 就必须建立区别于计划经济条件下传统核算体系的新体系。这样,努力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新版本,对原有的国民收入核算指标进行大改革便显得刻不容缓。

此外,正如许宪春教授分析的,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要求我们彻底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 客观公正地评价国际上的两大核算体系, 勇于采用产生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但被实践证明是比较先进的核算体系。[3]改革开放以前,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领域存在着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认为SNA是资本主义的产物,社会主义中国不能采用经济论文,MPS是马克思主义的产物,适于社会主义国家,正是这种“姓社”“姓资”的思想包袱严重阻碍了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引入。所以,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确立之后,人们逐渐摒弃了诸如此类的偏颇观念,开始客观公正地评价SNA体系和MPS体系。这样,确立SNA体系的核心指标GDP指标便顺理成章了。

二、改革开放初期我国GDP指标确立的过程回顾

改革开放初期,虽然有优越的国际、国内环境作为保障,但是GDP指标的确立并非是一帆风顺、一蹴而就的,它是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逐步发展的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新中国建立初期,为适应计划经济的需要,以及碍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等因素,我国的经济核算采用的是由原苏联首先建立起来的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MPS),它以物质产品的生产、分配、交换和使用为主线来核算物质产品再生产过程,核算范围包括农业、工业、建筑业、货物运输及邮电业、商业等物质生产部门,核算方法主要采用平衡法,由一系列平衡表组成。显而易见,MPS主要反映的是物质产品的生产、交换和使用,将非物质性生产的服务活动排除在外,这与改开放之后,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以及商品经济目标相悖而行,很难真实全面地反映国民经济运行过程。

鉴于以上情况,我国开始考虑引入SNA的核心指标——国内生产总值。随后,便致力于研究联合国推荐的《国民帐户体系SNA》(1968),并以第三产业统计和GDP核算为开端,逐步建立起与我国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和方法。在对SNA引入和研究的过程中曾出现过三大派观点:一是新MPS主体派,认为新MPS与我国的统计工作和国情更加接近, 更有利于统计数据和历史对比, 因而主张以MPS为主体来建立中国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一是新SNA主体派,认为新SNA更科学, 更能适应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 更有利于我国的改革开放,因而主张以SNA为主体来建立中国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一是“中国特色”派, 这一派提出建立既不是MPS,又不是SNA的新体系, 而是根据中国的特点建立一个有中国特色的全新体系, 实质上是主张搞第三类体系。在很长一段时期内这三种观点似乎各执一词、相持不下,然而,谁也阻挡不了历史前进的车轮,在经过千淘万滤之后,人们逐渐达成了对SNA体系的认同感。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指数经济:市场经济成长的历史新阶段_创新
下一篇论文:一招降房价_流动性泛滥
经济管理分类
电子商务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管理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网络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客户关系管理论文
酒店管理论文 物流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金融论文
教育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广告设计论文
相关经济学论文
最新经济学论文
读者推荐的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