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2011,中国的经济前景较好,但上行和下行风险同时存在。随着全球增长预期减速以及国内宏观政策正常化,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将进一步放缓。但传统的增长动力以及强劲的劳动力市场仍会支撑经济的扩张。受食品价格上涨推动,通货膨胀率在一段时间内可能保持在高于3%这一控制目标的水平。尤其是大宗原材料产品价格可能继续上涨,工资持续大幅增长的可能性虽然不太,但也不能完全排除。根据当前的发展趋势和政策,2011年以及中期增长来看,外部盈余势必上升、资产价格也将上升、地方财政紧张和银行呆坏帐压力较大。这就要求政策的制定具备灵活性,央行正在将宏观货币政策收紧,已经开始提高利率,但还需要进一步加息。国际流动性对货币政策也造成挑战,但与其他一些新兴市场国家相比,中国有更强的管理这些挑战的能力。但即使如此,还应采取措施进一步防范有害资本流动和热钱进入。从国际环境看,2011年世界经济比先前预期的放慢,国际权威预测组织最近预测2011年全球经济增长又开始放缓,在高收入国家尤为明显。这有几方面因素:一是由于存货调整已经结束,二是各国的经济刺激政策逐渐退出;三是欧元区周边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依然严峻。由于美国和日本2011年的增长前景不明朗,所以两个国家进一步放松其货币政策,推出第二轮的量化宽松政策。相比较而言,大多数新兴市场大国的内需前景都比较好毕业论文格式,相对健康的宏观经济基本面使其增长较具可持续性。综合各方面因素,虽然2010年全球增长前景的预测比预期要高,但2011年的预测有所下调。随着全球增长预期减速以及国内宏观政策正常化,中国的增长速度可能会进一步放缓。然而,传统的增长动力以及强劲的劳动力市场仍会支撑经济的扩张。
表1.2 中国主要经济指标预测表格
主要经济指标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GDP增速
|
11.6
|
13.0
|
9.0
|
9.1
|
10.1
|
9.1
|
国内需求
|
9.7
|
12.3
|
9.6
|
13.8
|
8.1
|
8.8
|
消费
|
8.4
|
10.8
|
8.5
|
8.5
|
7.6
|
8.7
|
固定资本形成
|
11.1
|
14.2
|
11.0
|
19.8
|
8.7
|
8.6
|
经常帐户余额(10亿美元)
|
250.0
|
372.0
|
426.0
|
297.0
|
291.4
|
315.0
|
出口
|
968.9
|
1217.8
|
1430.7
|
1201.7
|
1542.8
|
1781.9
|
进口
|
791.5
|
956.0
|
1132.6
|
1005.6
|
1350.1
|
1582.8
|
CPI上涨率
|
1.5
|
4.8
|
5.9
|
-0.7
|
3.3
|
4.0
|
GDP平减指数
|
3.6
|
7.6
|
7.8
|
-0.9
|
4.7
|
4.5
|
财政账户(GDP占比,%)预算盈余
|
-0.8
|
0.6
|
-0.4
|
-2.8
|
-1.8
|
-1.6
|
收入
|
18.3
|
19.3
|
19.5
|
20.3
|
20.3
|
20.5
|
支出
|
19.1
|
18.7
|
19.9
|
23.0
|
22.1
|
22.1
|
M2增速
|
15.7
|
16.7
|
17.8
|
27.7
|
18.4
|
16.0
|
资料来源:根据相关模型以及国际预测组织综合计算。
政策建议
1、积极实行和把握宏观经济政策转向的重点
2011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要积极稳健、审慎灵活。“积极稳健、审慎灵活”这一提法意味深长。由于世界经济增长进入了缓慢的常态爬升阶段,我国又面对快速经济增长放缓以及大量国际资本流入所带来的通货膨胀压力,从宏观层面积极实行经济政策的转型至关重要,这是全年经济工作的核心所在。
2、利用经济减速的有利时机进行经济结构变迁
中国经济增长已经进入一个经济增速较以前有所放缓的发展周期,存在许多因素使得中国经济增长放慢,包括结构性因素,例如资金成本上升;周期性因素,例如以基础设施为主要对象的刺激政策逐步退出。所以目前中国经济增长正呈现常态式的放慢趋势,随着劳动力供给达到顶峰,中国的人口红利将会逐渐消失,结构性升级也会导致较高的资金成本和边际回报率的降低,进一步影响经济增速。但经济增速放缓有利于我们进行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一是重点在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必须校正价格扭曲,取消土地、税费优惠,将污染排放成本内部化,压缩这些行业不合理的利润空间。二是要实现经济的再平衡,使增长更多来自内需,就要把重点更多放在消费和服务业的发展上,而不是投资和第二产业。
3、贸易平衡战略在地区和产品方面的差异化政策
世界经济复苏的不一致以及中国出口结构的多元化,使得中国与新兴市场国家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贸易规模保持较高的增速。但外向型企业的工资水平的上调,将对出口产生不利的影响。低端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逆转,劳资摩擦加剧,使许多外资企业加薪,地方政府大幅度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直接对中国劳动力密集型出口产业产生冲击。另外,自2009年1季度到2010年11月初以来,由于美元的升值和欧元的贬值等多重因素,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和名义有效汇率分别升值了7.1%和6.7%。自2010年6月下旬以来,人民币汇率制度重启改革,人民币在年内可能会出现3%左右的升值,这些都是对我国外贸发展的挑战。所以加大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规避对美国和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出口减少所带来的风险,积极推进贸易多元化战略等措施,是2011年对外贸易政策的主要着力点。应逐步做到总体我国贸易顺差有序逐步减少毕业论文格式,结构性贸易差额在不同地区和产品方面形成有利于我国经济长期增长的格局。
4、更重视民生问题
当前中国核心消费者价格水平并不高,CPI上涨带来的宏观总量问题并不十分严重。严重的是低收入群体的民生问题,所以我们要防止将通货膨胀的民生问题宏观化和扩大化,应当通过社会体系的建设,低收入补贴通货膨胀指数化、最低工资通货膨胀指数化等措施,加强低收入人群抵御通货膨胀冲击的能力。另外,中国宏观经济正处于劳动力结构、产业结构、需求结构重大变化的阶段,结构调整、深层次改革带来的价格上涨具有合理性和必然性,但应对这些变化都要把民生问题纳入考虑范围之内。
5、坚决抑制房价进一步上涨
虽然我国2010年对房地产市场泡沫问题出台了强有力的调控措施,但效果还没有得到完全巩固,所以房地产调控还必须持续,对于房地产行业资金的进一步收紧依然具有必要性。我国房地产市场为国民经济增长快速增长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未来将继续是我国经济稳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从世界范围内来看,目前的高房价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很正常现象,关键是要在当前中国经济增长机制转向内需的大环境下,完善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机制转变,构造一个大体上与整体国民经济相适应的、和谐统一的、对中国经济增长有益的房地产市场体系,抑制房价过度上涨态势。
二、2010年全球经济增长回顾与2011年增长展望
基本态势
2010年全球经济表现超出先前的预期。目前全球经济产值已增长近5个百分点,并且危机后的复苏速度也比一年前预测的快得多。多数令金融市场担心的风险并没有造成大的影响,比如中国经济没有发生硬着陆,美国年中的经济放缓并会衍变为二次探底的衰退的担心基本已经过去。虽然欧元区周边国家的困境又重新显现,但总体上来说,欧元区目前的增长仍然较好,这要归功于德国经济的强劲增长。后危机时代一个重要的典型化特征就是拉大了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国家的增长差距。中国和印度的增速分别为10%、9%,而美国和欧洲的分别为3%、2%。许多欧洲国家的失业率即便是按照本国官方的统计方式也很高:比如西班牙年轻人的失业率竟高达41%。庞大的美国就业驱动力萎靡不振:平均每10个人中就有1个失业,100多万人已退出劳动力市场。
在2008年金融危机以前,全球经济一直保持增长,直到2009年才出现了下滑。从2004年到2007年世界GDP的增长速度非常快,增长率连续几年都维持在4%左右。2007年底,美国经济开始衰退,全球增长率开始下降。2009年衰退现象十分严重,全球GDP呈现负增长。虽然2010年世界经济重新进入增长轨道,但从全年走势来看,增速呈现不断放慢的态势。工业生产和贸易量有所下降,三大经济体失业率有所反弹、CPI有所回升。欧债危机再掀波澜,国际游资加速流动,货币政策分化加剧,初级产品价格持续上涨,贸易摩擦没有缓解毕业论文格式,世界经济复苏面临更多挑战。
1.全球经济增长呈现前高后低的态势
第三季度,美国GDP环比折年率修正后增长2.6%,比此前的2.5%上调了0.1个百分点,虽略高于第二季度的1.7%,但比第一季度回落1.1个百分点。日本GDP环比增长0.9%,比第二季度加快0.5个百分点,但比第一季度放缓0.7个百分点。欧元区GDP环比增长0.4%,比第二季度放慢0.6个百分点。法国GDP环比增长0.4%,比上季度放缓0.3个百分点。德国GDP环比增长0.7%,比上季度放缓1.6个百分点。意大利GDP环比增长0.2%,比上季度放缓0.3个百分点。英国GDP环比增长0.8%,比上季度放缓0.4个百分点。韩国GDP同比增长4.5%,比上季度放缓2.7个百分点。印度尼西亚GDP同比增长5.8%,比上季度放缓0.4个百分点。马来西亚GDP同比增长5.3%,比上季度放缓3.6个百分点。
 
注:美国GDP为环比折年率。
图1.3 三大经济体GDP环比增长率(%)
表1.3 发达国家(地区)GDP环比增长率
表
1.4主要发展中国家(地区)GDP同比增长率(%)
2.全球工业生产呈放缓趋势
全球工业生产环比与上月持平,同比增速大幅回落。三大经济体工业生产增长均有所回落。其他主要经济体有升有降。9月份,世界工业生产指数环比由正转负,下降0.2%;同比增长7.9%,比上月回落1.5个百分点。三大经济体工业生产停滞或下降。10月份,美国工业生产环比为零增长,上月为下降0.2%;同比增长5.3%,比上月放缓0.3个百分点;日本环比下降1.8%,降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同比增长4.5%,比上月回落7.0个百分点;巴西工业生产明显放缓,同比增长3.9%,比上月大幅回落了2.4个百分点;英国同比增长3.3%,放缓0.5个百分点。俄罗斯、韩国和中国台湾工业生产同比增长6.6%、13.5%和14.4%,涨幅分别比上月扩大了0.4、9.6和2.2个百分点。9月份,欧元区环比下降0.7%,上月为增长1.1%;同比增长5.5%,比上月放缓2.9个百分点。印度和墨西哥工业生产同比增长4.4%和6.3%,分别比上月回落了1.2和1.8个百分点;而马来西亚工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5.6%,比上月加快了1.6个百分点。
图1.4 世界工业生产指数环比和同比增长速度(%)
图1.5 三大经济体工业生产指数环比增长率(%)
表1.5 其他经济体工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率(%)
3.发达国家个人消费支出低迷
在经过了金融危机和全球衰退之后,以美国为主的发达国家充当世界消费者的情形有所改变,整体消费一蹶不振,虽然在全年不同时期增速有所变化,但一直保持在低迷的状态中。这种消费减少,储蓄增加的变化还将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最新数据表明,美国零售额增速加快毕业论文格式,日本继续下降;欧元区零售量增加:10月份,美国零售额环比增长1.2%,比上月加快0.5个百分点;10月份,欧元区零售量由降转增,环比增长0.5%,上月为下降0.1%;10月份,日本零售额环比下降2.1%,上月为下降2.8%。10月份,美国个人消费支出小幅增长,日本家庭消费支出继续下降:美国个人消费支出环比增长0.3%,比上月加快0.1个百分点。日本家庭消费支出环比下降0.2%,上月为下降0.5%。
4/6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