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产品出口有了显著的增长,农产品出口额从1980年的43.7亿美元增长到2007年的366.2亿美元。最后,若存在协整关系,通过误差修正模型反映其短期调节行为。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可以确定农产品出口和农业经济发展的因果关系,利用Eviews3.1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采用滞后长度为2,结果见表6。说明农产品出口是农业经济增长的原因,而农业经济增长并不是农产品出口的原因。因此,可以以农产品出口额作为解释变量,农业生产总值作为被解释变量进行协整分析。
关键词:农产品出口,农业经济增长,格兰杰因果检验,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
一.我国农产品出口现状分析
(一)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商品结构
1.我国农产品的贸易规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产品出口有了显著的增长,农产品出口额从1980年的43.7亿美元增长到2007年的366.2亿美元。表1反映了从2002年到2007年我国农产品出口规模的变化。从总体来看,我国农产品出口同比增长速度基本保持10%-20%之间,增长较为稳定。
表1:我国农产品出口总额
年份 |
农产品出口总额(亿美元) |
同比增长(%) |
2002 |
180.2 |
12.8 |
2003 |
212.4 |
17.9 |
2004 |
230.9 |
8.7 |
2005 |
271.8 |
17.7 |
2006 |
310.3 |
14.1 |
2007 |
366.2 |
18 |
数据来源:商务部<<中国农产品出口月度统计报告>>
2.重点分类农产品出口规模
表2列举了我国主要农产品出口的几大类从2002年到2007年的出口金额,这六项产品的出口金额占到农产品出口总额的一半以上,但这六种产品大类的出口增速各有不同,将2002年与2007年相比,增长率水、海产品为65.47%,水产品制品为176.1%,蔬菜、水果、坚果制品为209.52%,食用蔬菜为114.78%,谷物为19.39%,食用水果与坚果为194.33%。这也反映了我国农产品出口是按照农业资源的禀赋和比较优势进行的。即以出口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和初级农产品为主。
表2:我国重点商品出口额
单位:万美元
年份 |
水、海产品 |
水产品制品 |
蔬菜、水果、坚果等制品 |
食用蔬菜 |
谷物 |
食用水果与坚果 |
2002 |
287,418.5 |
163,150.0 |
175,836.5 |
188,320.2 |
164,987.2 |
55,463.3 |
2003 |
333,548.2 |
192,706.5 |
216,712.8 |
218,025.7 |
258,855.3 |
75,158.9 |
2004 |
234,047.2 |
259,716.2 |
257,834.3 |
253,761.4 |
74,046.3 |
61,873.8 |
2005 |
287,901.1 |
318,484.2 |
309,492.6 |
305,224.2 |
141,245.5 |
106,717.6 |
2006 |
474,298.5 |
422,532.9 |
378,144.9 |
371,490.0 |
103,800.6 |
128,075.6 |
2007 |
475,587.5 |
450,447.6 |
544,246.6 |
404,473.9 |
196,977.0 |
163,246.1 |
数据来源:商务部<<中国农产品出口月度统计报告>>
(二)我国农产品出口市场结构
1.我国农产品分地区出口情况
表3 反映2003年到2007我国农产品出口额前几位省市的情况。可以看到,山东一直保持着较平稳的增长速度,并从2000年以来一直成为出口额最大的省份。而其他主要出口省市除了辽宁、北京以外都分布在东部地区,而其他地区的农产品出口所占份额过低。但目前一些非东部地区的农产品出口虽然总额不大,但发展迅速,以2007年为例,农产品出口增长率居前五位的是陕西、内蒙古、北京、新疆、甘肃。
表3:我国主要省市农产品出口金额及同比增长率
地区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金额 (亿美元) |
同期比 (%) |
金额 (亿美元) |
同期比 (%) |
金额 (亿美元) |
同期比 (%) |
金额 (亿美元) |
同期比 (%) |
金额 (亿美元) |
同期比 (%) |
山东 |
47.48 |
21 |
55.88 |
17.7 |
68.98 |
23.4 |
80.9 |
17.3 |
92.47 |
14.3 |
广东 |
28.96 |
7.9 |
34.43 |
18.9 |
35.76 |
3.9 |
38.49 |
7.7 |
41.43 |
7.6 |
辽宁 |
17.18 |
19.2 |
18.66 |
8.6 |
21.65 |
16 |
24.13 |
11.5 |
30.75 |
27.4 |
浙江 |
17.8 |
15.5 |
22.38 |
25.7 |
24.51 |
9.5 |
26.86 |
9.6 |
29.30 |
9.1 |
福建 |
12.87 |
-0.7 |
17.87 |
38.9 |
19.62 |
9.8 |
24.11 |
22.9 |
27.48 |
14 |
北京 |
10.05 |
31.3 |
8.71 |
-13.4 |
11.72 |
34.6 |
12.84 |
9.6 |
20.23 |
57.5 |
江苏 |
8 |
21.8 |
8.74 |
9.3 |
10.42 |
19.2 |
16.39 |
32.6 |
13.82 |
18.6 |
上海 |
6.73 |
9.5 |
7.79 |
15.8 |
8.90 |
14.2 |
10.57 |
18.8 |
12.61 |
19.2 |
数据来源:商务部<<中国农产品出口月度统计报告>>
2.我国农产品分国家(地区)出口情况
2007年,排在进口我国农产品前五位的国家或地区分别是:日本、欧盟、美国、东盟、韩国。
我国农产品出口在全球市场存在的问题包括第一,各国采取一系列的非关税壁垒增加了我国农产品出口的难度。第二,中国企业为了达到进口国的检验标准,不得不改进技术,使得出口成本攀升,而我国的出口农产品大都以价格竞争为主,这样就阻碍了我国农产品的出口。第三,全世界保护本国农业的势力有所抬头,特别是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坚持采取大量的对本国农业的补贴等保护政策,使得国外农产品更有市场竞争力。
(三)我国农产品出口经营主体结构
图1反映了我国农产品分企业性质出口情况,从2002年到2007年的情况来看,外商投资企业和私营企业发展迅速,特别是外商投资企业,在2004年超过了国有企业,成为出口企业的主体。免费论文参考网。但这种趋势也加重了我国农产品出口对外资的依赖性。特别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农产品,更需要转变经营主体的结构,以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出口为主。
图1:我国农产品分企业性质出口情况单位:亿美元

数据来源:商务部<<中国农产品出口月度统计报告>>
(四)我国农产品贸易方式结构
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是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主要方式,并持续保持稳定增长。表4列举了2001年到2007年主要贸易方式的农产品出口额。
表4:我国农产品分贸易方式出口额 单位:亿美元
时间 |
一般贸易 |
加工贸易 |
边境小额贸易 |
保税仓储转口货物 |
2001 |
123.26 |
31.00 |
2.24 |
0.40 |
2002 |
138.84 |
34.78 |
3.61 |
0.53 |
2003 |
166.65 |
37.29 |
4.63 |
1.14 |
2004 |
173.87 |
49.10 |
4.14 |
0.70 |
2005 |
205.70 |
58.63 |
5.11 |
0.79 |
2006 |
234.87 |
66.62 |
5.87 |
1.53 |
2007 |
279.96 |
75.64 |
6.62 |
2.32 |
数据来源:商务部<<中国农产品出口月度统计报告>>
从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商品结构、市场结构、经营主体结构以及贸易方式结构的现状可以看出以下特点,第一,农产品出口快速增长,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就业。第二,出口市场进一步实现多元化。第三,主要出口省份增势良好,部分中西部省市高速增长。第四,民营企业成为出口新增长点,经营主体活力增强。第五,贸易方式以一般贸易方式为主,加工贸易为辅,保税区仓储转口货物是贸易逆差的主要来源。但整体来看,我国农产品出口存在一些问题。
二.中国农产品出口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农产品贸易条件不断恶化
贸易条件指数=(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100如果贸易条件指数大于100,说明出口价格比进口价格相对上涨,出口同量商品能换回比原来更多的进口商品,该国的该年度贸易条件比基期有利,即得到改善;如果贸易条件指数小于100 ,说明出口价格比进口价格相对下跌 ,出口同量商品能换回的进口商品比原来减少,该国的该年度贸易条件比基期不利,即恶化了。表5列举了200到2007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的贸易条件。从该表可以看出我国农产品贸易条件指数无论是对于全部农产品,还是农产品的主要进出口国或地区都是不断下降。除了在欧盟25郭市场上有一定的竞争力,在其他当然国家或地区,我国农产品附加值低,缺乏市场竞争力。
表5:我国农产品贸易条件指数
年份 |
全部农产品 |
美国 |
欧盟25国 |
东盟 |
2005 |
98.3 |
96.6 |
137.7 |
101.8 |
2006 |
93.3 |
87.8 |
128.9 |
89.5 |
2007 |
76.0 |
72.3 |
121.8 |
73.1 |
数据来源:根据商务部<<中国农产品出口月度统计报告>>整理得出
(二)农产品贸易壁垒重重
“绿色壁垒”是最大障碍。美国限制性技术法规和标准有2万多种,欧盟有1.5万种,日本有1.2万种。就一些敏感商品要求检测的指标越来越多,标准越来越严。欧盟对我国出口的检验项目增加了9倍,对梨果类水果的各项农残检测数量急剧增加124种,对蜂蜜的进口检验标准水平提高了100倍。过去许多进口国对出口农产品采取的是抽检办法,现在却变成了批批检。这些歧视性检验直接导致许多大宗农产品出口严重受阻。
(三) 生产成本上涨增加了企业出口成本。
受原材料价格、劳动力成本和能源、运输费用普遍上涨,检验检疫费用涨幅较大(对日出口增长50%以上),汇率波动导致换汇成本增加等因素影响,农产品出口的综合成本上升6%-15%左右。虽然出口价格有所上升,但出口企业的整体效益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生猪、柑桔罐头、部分蔬菜以 及初级加工农产品的利润下滑明显。其中,劳动力紧张及工资上涨对东部地区和加工企业影响较大;而能源、运输成本上涨对中西部农产品出口的影响更大。与此同时,国内部分初级农产品“卖难”现象,将加剧出口竞争。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