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农村发展党员工作。积极探索在青年农民、外出务工人员、专业协会负责人、致富能手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的有效方式;积极实施“双培双带”工程,做到把党员培养成为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为党员,党员带头致富、党组织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不断增强村级组织生机与活力。
加强村级组织配套建设。着重抓好村党组织建设的同时,还应当注重加强对村民自治组织和其他村级组织的配套建设,做到同步推进、协调发展。要加强村民委员会的自身建设,严格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开展工作。要加强青年、妇女等群众组织建设,支持他们按照各自的章程开展工作,充分发挥作用。
加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是村级组织开展工作和活动的主要阵地,是服务农民群众的重要场所。力争每个村都要有一个活动阵地,确保村级组织“阵地不丢”、“有处议事”、“有处活动”。
(二)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
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作风建设。 一要掌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好农村工作和群众工作的方法和本领。二要把加强教育与严肃纪律结合起来,对作风粗暴、弄虚作假、漠视群众利益的个别干部,进行严肃地批评和处理。
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能力建设。提高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能力和水平,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着重培养农村党员干部以下能力:
发展经济,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这是农村基层干部的第一职责。要立足本村优势,瞄准市场需求,找准经济起飞的突破口和启动点,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拳头”产品,努力形成规模效益。
创新创业的能力。苏北的农村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农业较为落后,村镇工业基本空白。创新创业,就是要求农村党员干部科学决策,周密论证,敢于走新路、出新招、办新事。走出苏北的农村经济发展的特色之路。
闯荡市场能力。苏北农村经济的发展必须和市场结合起来才能发展壮大。抓现代农业、搞乡镇企业、发展第三产业都离不开市场,因此掌握市场、信息、公共关系、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是农村党员干部的必须具备的能力。
服务村民的能力。苏北的农村基础设施较差。党员领导干部要根据村里群众的要求,根据村里的热点、难点,每年集中办一两件好事、实事,比如修路、通水、改厕、办诊所等。同时,办事要公道,勤俭廉洁,不谋私利,接受群众监督,多为群众造福。
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的管理和监督。推动农村基层干部管理监督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严格执行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例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进一步规范农村基层干部的工作职责和事权范围,强化对农村基层干部的管理和监督。
创新农村党员干部的激励保障机制。 从政治待遇和经济补助两方面入手,发挥政策对干部的激励作用。对一些年纪轻,文化程度高,工作能力强,政绩突出的村支部书记择优招聘为乡镇干部或者乡镇副职领导岗位,让“能人书记”有奔头。逐步提高村干部的待遇,积极探索办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按工龄发放补贴等多种形式,解决好他们的保障问题,解除后顾之忧。
(三)强化村级基层组织的服务功能,着力建设成服务型村组织。
村党支部要在提供致富信息、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和劳务输转等方面更好地发挥作用,在服务中加强管理,在管理中促进服务,不断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强化村党支部的龙头作用,继续整合完善农村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不断提高村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四)、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增强基层组织和领导班子的向心力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是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吸引力、凝聚力、战斗力的前提。必须充分认识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对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吸引力、凝聚力、战斗力和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地位的重要作用,要把相当精力用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上,搞好农村党建的基础性工作。
(五) 积极促进农村民主法制建设,推进村务管理制度化。
加强制度体系的建设。规范党支部权力的运作,调整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关系,提高支部民主管理、以“制”办事、科学决策的水平。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当前,尤其要建立村民议事会或村民代表会制度,凡涉及村里的重大事务及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都要经过村民议事会或村民代表会讨论决定。让群众自己教育自己、管理自己、约束自己,夯实村级党组织权威的基础。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