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FDI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影响较显著,通过了显著性水平为1%的T检验,其弹性系数为0.299,表明外商直接投资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就使我国纺织品出口额增加0.299个百分点,这支持前面的理论假设:FDI对我国纺织品出口具有促进作用。FDI对我国纺织品出口增长的贡献不只局限于纺织行业外资企业自身出口的增长,还包括间接促进作用,即通过影响其他因素间接促进内资企业的出口的增长。这些间接影响主要表现在:通过合资或者合作的方式直接带动内资企业出口;通过学习或利用外资企业提供的市场进入渠道、产品规格和技术标准等,增强内资企业的出口能力,间接促进内资企业的出口;外商在东道国的经营必然会在营销战略、管理经验和生产技术等方面发生外溢,从而为内资企业所吸收,进而形成持久的示范效应,促进内资企业的出口增加等等。这些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共同构成了FDI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的综合影响。
3:国外收入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影响也较显著,通过了显著性水平为1%的T检验,弹性系数为2.387,表明国外收入每增加1个百分点,我国纺织品出口额就增加2.387个百分点。我国纺织品出口主要国家(地区)是香港、日本、美国、欧盟和韩国,这五大市场占了我国纺织品出口额的七成左右。这几个国家(地区)收入的高低对我国纺织品出口额有很大的影响,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国外收入与我国纺织品出口呈正向关系。
最后提出几条对江苏省纺织产业的建议:
第一,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着重在品牌建设,产品、设计创新方面下功夫。江苏省纺织业唯有力图远离价格陷阱,把精力放在提高附加值上,告别价格战,在产品品质上下工夫,才有出路。加强企业的自主创新,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与档次,是纺织服装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企业除了要以引进先进技术、还要加强对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开发能力,改变重生产轻开发、重硬件轻软件、重投入轻市场等倾向。
第二,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引进与培育人才。现代企业的竞争中,人的因素越来越重要,纺织服装行业也是如此。江苏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引进与培育纺织服装人才,并配置到适合其发展的岗位中去,作到真正的人尽其才。而不是象现有的一些企业将人才引进来,却搁置不用,纯粹是为了所谓的面子工程。
第三,推进纺织信息化建设步伐。随着国际市场的变化,个性化、短周期、小批量、快交货和零库存成为现代纺织制造业的显著发展趋势,因此对信息的收集、交流、反应和决策速度是纺织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关键,并成为推动纺织行业进一步信息化的动力。政府应充分发挥纺织行业主管部门、重点骨干企业及信息部门的作用,搞好区域信息服务支持平台及网站建设,为企业提供快捷、准确、便利的信息服务;同时,通过网上交易、在线支付等手段,提高企业的物流效率和内部管理水平以及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参考文献:
江小娟:《利用外资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管理世界,1999第2期
江小涓、杨圣明,冯雷:《中国对外经贸理论前沿3》,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2003年。
徐海宁:《经济学前沿理论与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北京:中国对外经贸出版社,2003年。
徐永辉:《国际纺织品服装市场的变化和纺织工业的发展对策》,《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第2期。
王奇珍:《FOI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影响》,广州:暨南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2006年。
魏洁:《探讨中国纺织品服装贸易的比较优势及战略》,合肥:安徽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2004年。
杨迤:《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进出口影响的相关分析》,《世界经济》,2000年,第二期。
姚大庆:《江苏纺织服装出口行业的发展对策研究》,南京:东南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2006年。
章悦、钱筝筝、孟家光:《江苏纺织服装行业竞争力分析》,《江苏纺织》,2007年06-016。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