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管理 > 经济学论文

改革开放以来贵州区域非均衡增长研究_区域经济-论文网

时间:2014-08-21  作者:洪名勇
(三)从人均GDP与全省平均离差看区域经济发展差异

图3和图4描述了四大区域人均GDP与全省平均水平的离差,如果从人均GDP与全省平均离差看贵州区域经济发展,则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的差异更为明显。从图可以看出,1978年以来的30年,四大区域人均GDP与全省人均GDP的离差呈“啦叭”形。如果以贵州全省为平均水平,1978年高于有东南部特色经济区和贵阳城市经济圈,随着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区域之间的经济增长差距不断扩大,其典型表现就是贵阳城市经济圈以高于其他地区速度快速发展,1978年贵阳城市经济圈人均GDP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3.51%,2008年变为53.17%。黔北综合经济区在发展过程中与全省经济发展水平大体相当,1978年黔北综合经济区人均GDP低于全省平均水平6.17元,低于全省平均水平3.53%,2008年黔北综合经济区人规章GDP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62元,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84%,差距缩小1.69个百分点,与全省平均水平略有扩大。东南部特色经济区1978年人均GDP高于全省平均水平8.85元,高出全省平均水平5.06%,2008年低于全省平均水平30.09%,与1978年相比下降了35.15个百分点。节水兴经济带1978年人均GDP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6.30%,2008年人均GDP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5.08%,差距缩小1.22个百分点。

图4四大经济区域人均GDP比较(以全省人均GDP为1)

人体艺术

图5人均财政收入的区域差异

(四)人均财政收入的区域差异

从人均财政收入这一指标来看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也可以得出类似的结论,图5描述了1978年至2008年30年四大区域人均财政收入变化情况。1978年全省人均财政收入为23.49元,贵阳城市经济圈为51.93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8.44元,为全省平均水平的1.21倍;人均财政收入排第二名的是黔北综合经济区,人均财政收入为17元,比全省平均水平少6.49元,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7.63%;东南部特色经济区人均财政收入排第三位,为14.52元,比全省平均水平少8.97元,低38.17%;人均财政收入最低的地区为毕水兴经济带,只有11.87元,只有全省平均水平的50.53%。2008年全省人均财政收入达到925.33元,贵阳城市经济圈为1340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14.67元,毕水兴经济带人均财政收入由第四位上升至第二位,为604.9元,黔北综合经济区人财政收入由第二位下降为第三位,为604元,东南部特色经济区则由第三位下降为第四位,2008年人均财政收入只有324.8元,只有全省平均水平的35.10%,不足贵阳城市经济圈的1/4。

综合起来看,1978年如果以贵阳人均GDP为100,则毕水兴经济带、黔北综合经济区、东南部特色经济区人均GDP相当于贵阳市城市经济圈GDP的比例分别为54.5%、62.9%和68.4%,可见东南部特色经济区经济基础是比较好的,而毕水兴经济带是最差的。经过30年的发现,至2008年毕水兴经济带、黔北综合经济区、东南部特色经济区人均GDP相当于贵阳市GDP的比例分别为55.4%、64.1%和45.6%,毕水兴经济带和黔北综合经济区与贵阳城市经济圈的差距有一定程度的收敛,而东南部特色经济区与贵阳城市经济圈的差距则有较大程度的拉大,东南部特色经济区人均GDP相当于贵阳市城市经济圈GDP由68.4%下降为45.6%,下降22.8个百分点。

结论:改革开放30年,黔北发展水平接近全省平均水平,贵阳城市经济圈人均GDP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毕水兴经济带处于第三,差距最大的是东南部特色经济区。与中国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不一样,经济发展水平是东部快于中部,中部快于西部。人均财富也是东部快于中部,中部快于西部。贵州不是东部快于中部,中部快于西部。在贵州是中部凸起(贵阳城市经济圈),东部、南部、西部和北部均低于中部,并且是东南部低于西部北,突出表现为东南部塌陷。

三、贵州区域非均衡增长的原因探讨

(一)初始条件的差异

1978年贵州省人均GDP175元,其中贵阳城市经济圈为268.62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93.62元;其次是东南部特色经济区,人均GDP为183.9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5.09个百分点;黔北综合经济区次之,人均GDP为168.8元,为全省平均水平的96.46%;基础最差的是毕水兴经济带,人均GDP只有146.5元,仅为贵阳城市经济圈的54.54%。

表21978年贵州全省及四大区域差距结构单位:%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全省

41.66

40.18

18.17

贵阳城市经济圈

25.53

54.28

20.19

黔北综合经济区

46.22

35.45

18.33

毕水兴经济带

54.84

22.79

22.37

东南部特色经济区

53.25

23.82

22.92

(二)产业基础差异

从表2提供的资料来看,1978年全省产业结构为“一二三”型,其中第一产业所占比例略高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为18.17%;贵阳城市经济圈产业结构类型为“二一三”型,第二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例远远高于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黔北综合经济区、毕水兴经济带、东南部特色经济区产业结构类型皆为“一二三”型,但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而第二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毕水兴经济带第一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是最高的,其次是东南部特色经济区。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民族地区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Kuznets曲线实证分析基于19992008民族地区面板数据-论文网
下一篇论文: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解读_分析研究-论文网
经济管理分类
电子商务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管理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网络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客户关系管理论文
酒店管理论文 物流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金融论文
教育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广告设计论文
相关经济学论文
最新经济学论文
读者推荐的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