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管理 > 经济学论文

陕西省区域经济差异时空特征及分解分析-论文网

时间:2014-03-05  作者:杨天祥,王宁莲,丁越兰
陕南地区经济比较落后,工业化进程缓慢,基础设施差,现有的自然资源没有很好的开发,经济发展比较缓慢。因此需要在原有经济基础上,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增强经济实力。

4.3政策倾斜力度差异

在率先发展关中地区的政策指导下,国家投资大部分集中在关中地区,关中地区通过吸引外资和先进的科学技术,建立了电子、机械、国防科技工业基地。“十一五”时期前四年(2006年-2009年),关中地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12087.44亿元,占全省68%,陕南地区累计完成1960.61亿元,占全省11.03%,陕北地区累计完成3727.22亿元,占全省20.97%。关中地区占全省主要部分,投资总量是陕北地区的3.24倍,陕南地区的6.17倍,陕南和陕北地区投资较少。

4.4产业结构的差异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认为,地区经济增长与经济结构关系密切,产业结构作为经济结构主要组成部分,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的标志。陕西省整体上呈现“二三一”格局,但各地区之间经济结构层次不同。2009年陕南、关中、陕北三地区的产业构成分别为22.26:36.3:41.44;8.9:47.98:43.12;6.19:67.67:26.14。陕南地区第一产业比重过大,第二产业相对薄弱,工业化进程较慢。陕北地区在能源产业拉动下,第二产业的比重高于陕南和关中地区,一三产业明显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产业结构单一。可以看出,陕南、陕北地区处于低水平的产业结构状态,这是形成区域间差异的主要原因。

5缩小区域经济差距的对策建议

区域间经济的差异与经济发展有很大关系,适当的差异会推动经济的发展,差异过大将不利于经济的快速发展。通过以上分析看出:陕西省区域内部的差异在缩小,区域间差异逐渐扩大,已成为经济差异的主要动力。根据陕西省经济发展现状,结合资源、经济基础等因素,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5.1增强中心城市的带动能力,实现经济稳步上升

依托自然条件、工农业基础、科教和旅游等优势,关中地区已成为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地带以加工工业、高新技术产业、旅游商贸物流业和综合农业为主的产业基地。在未来的发展中,应抓住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的有利时机,增强对周边区域的经济辐射能力。加快关中核心城市的建设,构建以西安为中心的城市群,推进西咸一体化的进程;利用宝鸡人文和自然景观的优势,依托陇海线,使宝鸡成为陕、甘、宁地区的中心旅游城市;加快铜川产业转型争取成为资源型城市转型试点。加大渭南特色果业基地的建设,发展渭南特色农业。以此来带动陕南和陕北地区的发展,争取形成以西安为中心,陕南和陕北为两翼的经济区。

5.2发挥资源优势,加大对欠发达地区政策倾斜力度

陕南地区必须从自身出发,充分利用矿产、生物资源,大力发展秦巴山区特色种植养殖业,重点建设中药产业,积极推进人才开发和科技创新;加大对陕南地区的投资力度,继续在经济政策、资金投入和产业发展给予政策倾斜;加强陕南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以项目为基点吸引投资,实现陕南地区快速发展。关中地区继续壮大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优化工业产业结构。陕北地区应该提高资源产品的加工密度和深度,延长产业链,努力改善产业结构单一、产品链条短的局面。加大对资源产品的科研开发力度,提高能源利用的效率,突出陕北能源的独特优势。

5.3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产业结构升级

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最主要的形式是区域之间产业的协调发展。陕西省应根据各区域的情况制定不同的产业发展政策,陕南地区工业基础比较薄弱,因此要积极的推进工业化进程,提升产业层次。关中地区以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为突破口,利用高新技术队传统产业进行改造,推动产业升级,形成产业集群,壮大优势产业,强化基础产业,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陕北地区要加强农业的发展,积极的改善产业结构层次单一的现状,围绕能源产业推进产业链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形成合理互补的发展态势。

5.4加强区域间的合作,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区域间的交流与合作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陕西省三大地区应该淡化行政概念,区域间依托特色资源,实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形成关中带动陕南、陕北地区共同发展的局面。关中地区制造业和科技优势突出,陕南和陕北地区要加强与关中地区的经济合作,借鉴关中地区先进的科学技术,引进人才,积极的参与关中所在的“一线两带”地区的产业分工,努力形成陕南、关中、陕北合作的新格局。

——————————————

参考文献
1 朱传耿,沈山.区域经济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26
2 陈才.区域经济地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3 张教富,覃成林.中国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178
4 郝俊卿,王雁林,姚宏等.延安市区域经济差异演变的空间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22(8):12-16.
5 张可,栾贵勤,王海龙.中部地区区域经济差异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9,(8):13-18.
6 王亮亮,王国梁,安树伟.省内区域经济差异研究—以山西省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07,(7):150-152.
7 徐合雷.新疆区域经济差异的测度与分解[J].新疆农垦经济,2009(12):15-17.
8 郝俊卿,吴成基,王雁林.50年来延安市县域经济差异发展变化探讨[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3,17(3):60-64.
9 卢艳,徐建华.我国东西部地区差异的实证研究与收敛性的R/S分析[J].人文地理,2003,18(2):11-18.
10 彭按理,程石.广西区域经济差异分析研究[J].中国发展,2007,7(3):50-54.
11 熊正贤.重庆区域经济差异的实证分析[J].时代经贸,2008,6(27):107-109.
12 黄艳,陈兴鹏,拓学森等.甘肃省区域经济差异演变研究[J].甘肃农业,2007,(1):55-58.
13 赵小芳,耿建忠,鲁奇等.甘肃省区域经济发展及其发展对策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22(8):7-11.
14 帅军,陈哲.区域经济差异的实证分析—以江西为例[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5):105-106.
15 王思.浅析江苏区域经济差异的成因以及对策[J].企业家天地,2009,(1):231~232.
16 黄雪琴.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时空格局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05(5):93-98.
17 陈国生,陈俊,陆利军.湖南区域经济差异的地区分解[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3(110):48-51.
18 惠俊刚,卫海燕,郎玉泉.陕西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聚类分析[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7,23(1):55-60.
19 李忠民,周宏.陕西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实证研究[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6(6):41-45.
20 胡俊,张宜红,朱建军.安徽区域经济差异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7,16(3):56-60.
21 蒲欣东,蔺雪芹.区域经济差异的变动研究方法在城市经济区划分中的应用—以甘肃省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09,16(4):8-11.
22 王海波.陕西省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研究[D].2008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陕西省保险业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_机制-论文网
下一篇论文:市场势力与产业集群升级——以诸暨珍珠产业集群为例_可持续发展-论文网
经济管理分类
电子商务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管理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网络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客户关系管理论文
酒店管理论文 物流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金融论文
教育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广告设计论文
相关经济学论文
最新经济学论文
读者推荐的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