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表2)由此看出,陕西省11地市中只有西安、宝鸡、杨凌、延安(1999-2008)人均GDP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咸阳人均GDP前四年高于平均水平,榆林市从2004年起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他地市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999年比率最高的地区是西安,与最低的地区商洛相差1.60。2008年,延安成为比率最高的地区为1.88,商洛仍为最低地区,相差1.47,说明各地市之间的差异在缩小。 表2各地市与全省平均水平的差值与相对发展率 Tab.2Theminusbetweeneveryregionandtheaveragelevelofthewholeprovince andthenumberofrelativedevelopmentratio 
 
    
        数据来源:根据《陕西省统计年鉴》(1999-2008)整理得出
            | 年份 | 1999 | 2008 | Nich | 年份 | 1999 | 2008 | Nich |  
            | 地区 | 差值 | 比率 | 差值 | 比率 | 地区 | 差值 | 比率 | 差值 | 比率 |  
            | 西安 | 4547.45 | 2.12 | 8518.09 | 1.48 | 1.29 | 延安 | 701.45 | 1.17 | 15591.09 | 1.88 | 2.08 |  
            | 铜川 | -25.55 | 0.99 | -2378.91 | 0.87 | 0.83 | 榆林 | -1532.55 | 0.62 | 12502.09 | 1.70 | 2.03 |  
            | 宝鸡 | 970.45 | 1.24 | 1251.09 | 1.07 | 1.02 | 汉中 | -1079.55 | 0.73 | -7691.91 | 0.57 | 0.52 |  
            | 咸阳 | 731.45 | 1.18 | -2454.91 | 0.86 | 0.77 | 安康 | -1568.55 | 0.61 | -8938.91 | 0.50 | 0.46 |  
            | 渭南 | -1105.55 | 0.73 | -8205.91 | 0.54 | 0.48 | 商洛 | -1930.55 | 0.52 | -10449.91 | 0.41 | 0.38 |  
            | 杨凌 | 291.45 | 1.07 | 2258.09 | 1.13 | 1.14 |   |  2.2.2各地市相对发展速度的差异 为了测度各地市某时期人均GDP与陕西省平均人均GDP的空间变化特征,引入相对发展速度(Nich)的概念。当Nich大于1时表示某市发展速度比全省平均发展水平快,反之比平均发展速度慢。Nich由以下公式求得: Nich=( )/(  ) 式中, 、  分别代表第i个地市在时间1和时间2的人均GDP。  、  分别代表陕西省在时间1和时间2的人均GDP。 可以通过人均GDP的相对发展速率Nich的值得出各地市人均GDP的相对发展速度(如表2),其中西安市、宝鸡市、杨凌示范区、延安市、榆林市的Nich值均大于1,即这五个地市人均GDP的增长速度大于全省的平均速度,其中延安市Nich值最高,说明延安市发展速度最快。 3陕西区域经济差异的分解分析 泰尔指数将差异分为区域间差异和区域内部差异两部分,通过泰尔指数对陕西区域经济差异进行分解,如表3所示: 表3陕西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泰尔指数及分解 Tab.3TheTheilindexanddecompositionofregionaleconomicdifferencesinShaanxipeovince 
 
    
        数据来源:根据《陕西统计年鉴》(1999-2008)整理得出
            | 年份 | 陕南地区区域内部差异 | 关中地区区域内部差异 | 陕南地区区域内部差异 | 区域内部差异及 | 区域间差异及占 | 泰尔 指数 |  
            | 占总差异的比重 | 总差异的比重 |  
            | 区域内部差异 | 贡献率(%) | 区域间差异 | 贡献率(%) |  
            | 1999 | 0.0006 | 0.0253 | 0.0026 | 0.0286 | 57.78 | 0.0209 | 42.22 | 0.0495 |  
            | 2000 | 0.0006 | 0.0269 | 0.0043 | 0.0318 | 63.86 | 0.018 | 36.14 | 0.0498 |  
            | 2001 | 0.0006 | 0.0285 | 0.0044 | 0.0335 | 64.18 | 0.0187 | 35.82 | 0.0522 |  
            | 2002 | 0.0005 | 0.0288 | 0.0035 | 0.0328 | 64.19 | 0.0183 | 35.81 | 0.0511 |  
            | 2003 | 0.0005 | 0.0296 | 0.0031 | 0.0332 | 65.48 | 0.0175 | 34.52 | 0.0507 |  
            | 2004 | 0.0006 | 0.0269 | 0.0020 | 0.0295 | 61.72 | 0.0183 | 38.28 | 0.0478 |  
            | 2005 | 0.0007 | 0.0205 | 0.0035 | 0.0247 | 60.24 | 0.0163 | 39.76 | 0.0410 |  
            | 2006 | 0.0007 | 0.0193 | 0.0027 | 0.0227 | 49.89 | 0.0228 | 50.11 | 0.0455 |  
            | 2007 | 0.0006 | 0.0185 | 0.0015 | 0.0205 | 44.09 | 0.0260 | 55.91 | 0.0465 |  
            | 2008 | 0.0001 | 0.0175 | 0.0001 | 0.0177 | 39.86 | 0.0267 | 60.14 | 0.0444 |  从泰尔指数看,它反映的区域经济总差异变化与前面变异系数得出的结论相同,总差异呈现“上升—下降—上升”的过程。从泰尔指数的构成看,1999-2005年,三地区内部差异贡献率均高于50%,是构成区域差异的主体。2006-2008年,三地区内部差异贡献率逐渐降低,区域间差异成为引起差异的主要因素。 各区域内部差异受地市经济发展影响。陕南地区内部差异变化不明显,平均值为0.005,对内部总差异的贡献率比较小,仅为1.92%;陕北地区有小幅变化,2005年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平均值为0.0028,贡献率为9.72%。关中地区对内部差异的平均贡献率最大为88.36%,2003年起关中地区内部差异开始缩小,与陕西省区域总差异变化趋势一致,说明区域内部的差异很大程度上源于关中内部的差异。 区域间的泰尔指数从1999年的0.0209增大到2008年的0.0267,整体上呈扩大趋势。1999-2005年间,陕南、关中、陕北三地区间的差异的平稳波动,2006年起快速上升,三地区间差异进一步拉大。如图1所示 总之,1999年—2005年,区域内部差异的贡献率高于区域间差异贡献率,区域内部差异的变化与总差异一致,即区域总差异很大程度上受区域内部差异的影响,但2006年后区域间差异的贡献率逐步提高,在总差异中的比重均在50%以上。区域间泰尔指数的增长幅度大于区域内部的泰尔指数,三地区之间的差距扩大,对区域经济总差异的影响作用在增强。 图1区域间差异和区域内部差异分解 Fig.1DecompositionofInter-regionaldifferencesandregionaldifferences  
 4陕西区域经济差异的原因分析 4.1自然资源、地理环境的差异 自然资源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自然环境的不同是导致经济差异的客观因素。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区位和资源上。关中地区交通便利,科技优势突出,高新产业集中。陕南地区旅游资源、中药资源丰富,但交通条件较差,山区多,因此经济发展相对缓慢。陕北地区交通条件差,煤、石油资源丰富,近年来,交通得到改善,能源产业拉动了陕北经济增长,自2003年,陕北地区成为全省人均GDP的最高的地区。 4.2原有经济基础的影响 区域内原有的经济基础会影响地区经济总量规模和经济发展速度。关中地区是陕西省经济的核心地区,始终保持率先发展状态。关中地区工业化水平高,形成了以西安为中心的城市群,基础设施较好,投资环境优越,人力资本存量丰富。陕北地区凭借能源优势,工业发展较快,但其农业发展相对缓慢,高新技术比较落后,人力资本短缺,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