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理论上说,辽宁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每增加1%,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约增加0.804787%,这说明增加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对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拉动作用较为明显。 若变量LnAC和LnAY具有协整关系,则回归表达式中的残差e应具有平稳性。对残差序列e作单位根检验,ADF检验结果见表2。 
 
    
        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t检验统计量值为-3.194261,小于相应的临界值,从而拒绝原假设,表明残差序列为零阶单整I(0),不存在单位根,是平稳序列。说明辽宁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对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
            | 表2 残差的ADF检验结果 |  
            | 变量 | 检验类型 | ADF值 | 1%临界值 | 5%临界值 | 10%临界值 | 结论 |  
            | e  | (0,0,0) | -3.194261* | -2.6603 | -1.9552 | -1.6228 | 平稳 |  (四)建立误差修正模型(ECM) 虽然辽宁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对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即长期的均衡关系。但从短期来看,可能会出现偏离均衡的状态,为了增强模型的精度,可以把协整回归中的残差项e作为均衡误差,通过长期均衡误差项来调整变量之间的短期动态关系。建立ECM,其结构如下: △LnAC=α+β△LnAY+γe+ε 利用Eviews7.0对变量进行处理,得到ECM的估计结果: △LnAC=0.013355+0.462447△LnAY+0.171209△LnAC(-1)-0.415064e (0.714903)(2.008170)(0.793750)(-1.959285) R=0.636708DW=1.919132 从估计后的ECM可以看出,短期内辽宁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对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存在正向拉动效应,本期农村居民纯收入每增加1%,本期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约增加0.46%;上一期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对本期消费支出也存在正向的影响,上一期人均消费每增加1%,本期消费支出约增加0.17%。 在误差修正模型中,误差修正项系数的大小反映ECM偏离长期均衡的调整力度。此模型中的系数为0.415064,同时t检验效果显著,这说明辽宁省农村居民人均年消费支出与长期均衡值的偏差会有约41.51%被修正。 (五)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协整检验是检验变量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但是这种关系是否构成因果关系还需要进一步验证。根据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原理,对LnAC和LnAY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检验结果见表3。 
 
    
        注:**表示在5%的显著水平上拒绝原假设,即存在因果关系。Lag值表示时间的滞后期数;F(1,23)=4.28,F(2,21)=3.47,F(3,19)=3.13,F(4,17)=2.96
            | 表3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 |  
            | 原假设H  | Lag | F值 | P值 | 结论 |  
            | LnAY不是LnAC的格兰杰原因 | 1 | 5.80181** | 0.02483 | 拒绝 |  
            | LnAC不是LnAY的格兰杰原因 | 1 | 2.41211 | 0.13467 | 接受 |  
            | LnAY不是LnAC的格兰杰原因 | 2 | 1.64699 | 0.21711 | 接受 |  
            | LnAC不是LnAY的格兰杰原因 | 2 | 1.78779 | 0.22915 | 接受 |  
            | LnAY不是LnAC的格兰杰原因 | 3 | 1.60191 | 0.22821 | 接受 |  
            | LnAC不是LnAY的格兰杰原因 | 3 | 3.79935** | 0.01220 | 拒绝 |  
            | LnAY不是LnAC的格兰杰原因 | 4 | 1.31692 | 0.31494 | 接受 |  
            | LnAC不是LnAY的格兰杰原因 | 4 | 3.06155** | 0.69473 | 拒绝 |  由表3可知,当时间的滞后期为1时,辽宁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是消费支出的Granger原因,反之却不成立;当滞后期为2时,两者之间不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当滞后期为3与4时,辽宁省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是农村人均纯收入的Granger原因。由此表明,在短期内,辽宁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对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有显著影响,但这一影响会逐渐减弱,然而,农村居民消费对实际收入的影响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显著,可以说长期来看,辽宁省农村居民消费对收入有着显著的影响。 三、结论 本文利用1984-2009年期间辽宁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消费数据,对变量LnAY和LnAC进行了协整分析,建立了的长期消费函数模型和误差修正模型。根据模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辽宁省农村居民人均年纯收入和农村人均年消费支出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即两者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并且农村居民具有较高的边际消费倾向,即0.804787。可见,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是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之一。在误差修正模型中,差分项反映了短期波动的影响。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短期波动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短期收入波动的影响,即增加农村居民当期的收入水平有助于推动消费支出水平的提高;一部分是偏离长期均衡的影响,这一影响用误差修正项系数来调整。本文ECM中误差修正项系数约为0.415,说明当消费支出的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时,将以41.5%的调整力度将非均衡状态拉回到均衡状态。在辽宁省农民居民收入与消费的Granger因果检验中,短期内农民人均收入水平增加对消费支出增长的影响较为显著,长期内消费支出对农民人均收入水平的拉动作用更为明显。针对这一特征,建议辽宁省今后可以采取相应措施,短期内通过增加农民收入来扩大消费,长期内则可以借助扩大内需来拉动经济增长。 参考文献1 秦朵.居民消费与收入关系的总量研究[J].经济研究,1990(7):45—5O
 2 于俊年.计量经济学[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494
 3 许韶杰.中国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均衡关系分析[J].统计教育2007(8):57一59
 4 汪旭晖.中国农村居民消费与收入关系的实证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9(1):58-63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