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管理 > 经济学论文

价格调整:收入分配改革的基本前提_价格上涨

时间:2013-07-24  作者:钱津
还有的人强调:政府应该通过实际行动推动涨工资。特别是效益不好的企业,要让他们给职工涨工资,政府应该体现责任担当。比如,减免这些企业的税费负担,就值得考虑。对此,全国人大财经委与人保部曾提出过“化税为薪”的建议,探索税收优惠等措施在内的新思路:对提高工资有困难的企业减免企业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来促进实现员工工资的正常增长。即政府把一部分税收让渡给企业用于给职工涨工资。与此类似,全国工商联也建议通过税收等手段,让中小企业有能力腾挪出为员工加薪的空间。在我看来,部分企业工资水平不仅滞后于经济发展速度,也滞后于物价水平与税收负担,确实应该增加。通过给中小企业减税,让中小企业有能力为员工加薪,不仅有利于企业产业升级,摆脱“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扰,缓解“用工荒”。也有利调节收入分配,扭转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持续下降的局面,消解民众的物价焦虑感。财政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累计完成全国财政收入43349.79亿元,同比增长27.6%,财政收入增长速度不仅高过工资增速,也高于GDP增速。财政收入增加意味着国库更加充盈,当然是好事。但是财政收入增长过快也意味着纳税人经济负担的增加。因此,在国家财政收入大幅增长的前提条件下,政府对应出台一些减税措施让利于民,既有可行性也有必要性。而减轻企业税负,有利于中小企业、困难企业提高利润空间,为这些企业给职工涨工资提供动力支持。也有利于中小企业、困难企业降低创业成本,创造发展机遇,提高竞争力。[9]

问题在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怎样提高工薪阶层的实际收入?对于公务人员或公职人员的工资增长,当然要通过提高财政收入才能解决。如果是降低财政收入,那对于这些人来说,只能是降低工资。现在,除去个别的发达省区,就全国范围讲,公务人员或公职人员的工资水平并不高,至少这些人的工资调整与目前的财政状况和国家经济发展状况是不相称,处于亟需调高的状态。因而,显然是需要提高税收而不是减少税收才能解决公务人员或公职人员的工资增长问题。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能通过政府减税提高员工的工资吗?肯定地讲,在一般情况下,这是不可能的。也许在某些特殊时期,会有这种可能。但企业的工资调整不能企盼遇到这种特殊。企业交税是天经地义的,这是社会的扣除部分,根本不在企业分配的范围之内。更何况,如果政府不减税,难道说企业就不能增加工资了吗?至于有的人说对效益不好的企业,也要让他们给职工涨工资,政府应该体现责任担当。这是计划体制的心态?还是市场经济的做法?如果这样的要求都能讲出口,那恐怕就不必让企业给涨工资了,还不如由政府直接给人们发补贴呢!中国企业改革进行30多年了,可一遇到具体的实际问题,就有人找不到北,还是迷恋旧体制。让政府加大对社会保障的投入,以此降低企业和职工缴纳比例,好让企业省下来的钱用于给职工涨工资,这种要求同让政府减税的要求是一样的,都不是市场经济体制内的解决办法。

虽然人保部正在积极推动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特别是积极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建立,立足于通过协商来解决工资增长问题,而且,中华全国总工会也正在积极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据中华全国总工会集体合同部部长张建国介绍,今年全总计划投入1000万元,先在10个省市总工会、城市总工会开展试点,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基本达到全国具有一定规模的基层工会,都能按需聘用专职人员开展工资集体协商。[10] 但是,这些必要制度的建立,对于企业员工涨工资来说,还需要一个更重要的基本前提条件。这就是企业必须要有更多的营业收入。企业如果不能从市场上拿回来更的钱,就不能给员工增加工资价格上涨,这就是说,企业涨工资是要由经营效益保障的,任何制度性的安排都离不开这一基本点。在企业产品未变、规模未变、市场未变的状态下,要求企业获取更多的营业收入,那唯一需要变的就是产品价格了,即没有价格的上涨,就没有员工薪酬上涨的可能。

三、价格上涨的性质是价格调整

中国经济进入工业化腾飞阶段之后,伴随着几年来连续的经济高增长,到了2007年的下半年,终于引起中国市场的价格上涨,而且首轮的涨价主要表现是食品价格猛涨。因而,CPI(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必然表现为急剧爬升。

2007年12月3日至5日,党中央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面对当时的价格上涨趋势,会议提出:完善和落实宏观调控政策,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好势头。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按照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促平衡的基调做好宏观调控工作。明年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继续合理把握财政支出规模,着力促进结构调整和协调发展,优化支出结构,较大幅度增加对社会保障、卫生、教育、住房保障等方面的支出。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重要作用,严格控制货币信贷总量和投放节奏,更好地调节社会总需求和改善国际收支平衡状况,维护金融稳定和安全。严格控制新开工项目,防止投资反弹,促使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水平杂志网。要采取有力措施抑制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加强粮食、食用植物油、肉类等基本生活必需品和其他紧缺商品的生产,完善储备体系,提高价格调控预见性,加强价格监测,加强市场监管,及时完善和落实因基本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对低收入群众的补助办法。

2008年至2009年,世界遭遇一场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这对中国经济的运行和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中国的稳健的财政政策随之转换成积极的财政政策,中国的从紧的货币政策随之转换成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力地防止了经济衰退,但也在一定的范围内出现了商品房价格的过快上涨。

尽管全世界尚未完全走出危机的阴影,但中国市场的种种迹象表明,价格上涨的势头又已经呈现。2010年9月1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0年8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数据,其中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3.5%,涨幅创下年内新高。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4.3%。[11]

在中国工业化腾飞的经济高增长期,出现激烈的价格上涨,是市场价格国际化的驱使,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中国已经走出了一概由政府制定价格的历史,无论如何,这在今天看来,是一种社会经济发展中的进步。在实现了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体制机制后,我们应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相信市场和依赖市场,而不能再退回去,再对市场横加指责或抱怨。要让市场发挥基础性作用,并不是说一说就过去的,这几年的价格上涨就是市场发挥了基础性作用,这时,就看我们是不是真的让市场发挥基础性作用了。如果是,那我们就要尊重这一阶段上的涨价,至少也不能抱怨。由于中国市场价格长期扭曲,所以一旦进入市场经济的价格机制,就可能会有一个爆发和延续爆发,形成大的涨价趋势。这种市场价格的大涨趋势正是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包括企业工资调整的基本前提

在市场经济中,我们不能违反客观的要求,我们不能再延续过去扭曲价格的束缚。我们要对得起工业化的经济高增长,我们要以承受涨价的具体行动来支持中国经济又好又稳地发展,来支持当前的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中国的市场还需要进一步发挥基础性作用,不能还是走老路子。

为什么价格要上涨,这是必须搞清楚的问题。市场本身不能回答,但作为市场的主体,作为进入市场的研究者,则必须回答这一问题。从目前的种种迹象看,我们现在遇到的涨价,其作用是要改变市场的比价关系,使之形成比较合理的比价关系。但市场上的这种作用的表现,不是一对一的改变,而是转着圈地变,而且是变来变去,不断地变,越变物价越高,最后将会在价格的高位上动态地稳定下来。可以说,目前及今后的涨价一定会在政府的有力控制之中,所以,疯长的情况不会发生,但这一长期的过程是无法避免的。

尽管近来价格上涨得很快,但从中国经济发展的工业化腾飞特殊时期来认识,这种持续上涨的价格还基本上是有一定依据的,因此,不仅对于这几年的价格上涨,而且包括继续涨下去的趋势,我们必须承认这都属于价格调整的性质。也就是说,中国工业化腾飞阶段的价格上涨是这一时期国民经济正常运行范围内的价格调整。以建设市场经济体制为宗旨,眼下中国的价格上涨,在政府的有力控制下,不仅不会影响国民经济又好又稳地发展,而且还是大力提高工薪阶层收入,进行收入分配改革的基本前提条件的构成。

四、理性应对工资与价格的双上涨

在中国工业化的腾飞阶段,价格调整与工资调整是相辅相成的。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价格上涨,中国必须在市场国际化的大背景下才能实现新型的工业化。这就是说,在工业化腾飞之前,中国的商品价格不是高了,而是与国际市场价格相比,处于很低的水平;中国的企业员工薪酬也是很低的,低价格与低工资是相适应的;而进入工业化腾飞阶段之后,为实现国际化的工业化,中国必须要将低价格逐步调整为高价格,以适应未来工业化社会的高工资要求,即再也不能一味地保持与国际市场价格水平相差甚远的中国低价格了。

在2009年出版的《低价中国》一书中,作者发现中国产品所以能夠如此低价,是由跨国品牌公司、产品代工供应商、中國劳工、中国政府以及广大的西方消費者,形成一套特殊机制所运作的結果。中國工厂老板为了牟利,以样板工厂和买通官員等守法,规避检查和法令要求,在“血汗工厂”里雇用童工、超时工作,压低制造成本,換取西方品牌的订单。“血汗工厂”的存在,除有大陆內部因素,也是受制于买方市场的价格压力,更是西方消費者对廉价商品需索无度导致的結果。但隨着中國劳工意识觉醒、中國工业城市的污染恶化、基础建设变形,以及农村激进主义日益增加,如果沒有彻底的变革,這个国家体制所承受的庞大压力将无法化解。管理这种骚动不安,是中国在不远的将来所会面临的最大挑战。本书作者、前亚洲《金融时报》记者亚历珊德拉.哈妮(Alexandra Harney)在接受专访时指出:中國的低价是无法持续了。中國产品价格从2004年就开始有增加的迹象,但到了2008年才真正开始上涨,投资人因此开始把目光转移到越南、印度、巴基斯坦,以及中國的內陆地区。但许多去越南的人都发现,那里沒有和中国一样的完整产业群聚、沒有效率高的港口、沒有隨时在你身边服务的地方官员、也沒有任劳任怨的劳工。这是过去三十年中国为这个世界所帶来最大的贡献,生产大量价廉物美的产品,但往后这种贡献將无法再继续下去了。[12]

从理性的角度看,中国目前的工薪收入是不得不调整的,中国的公务人员和公职人员再也不能保持低工资水平了,仅仅是其他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公务人员和公职人员的工薪收入的十分之一,这种状态不能在工业化腾飞阶段再延续下去了;中国的企业员工同样再也不能保持低的和超低的工资水平了,他们同样需要随着中国工业化的腾飞而提高基本的工薪收入。对此,价格的普遍调整是必要的,是中国工薪阶层改变低收入状况的希望,是中国收入分配改革的基本前提。只要能够认清中国工业化腾飞的大局,就会对于在此之前和在此之后的价格调整做出相对准确的认识,就能够相应自觉地承受价格调整的压力,主动地与国际市场价格接轨,乐观地享受工业化腾飞带来的硕果,为实现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收入分配改革做好必要的基本前提准备。展望未来,经过价格调整的艰辛历程,中国经济必将更好更稳地发展,中国的收入分配改革必将取得人民满意的圆满成功。


参考文献:
[1]温家宝.推进收入分配改革提高居民收入比重[J].中国新闻网2010-9-13.
[2]新华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J].人民日报2006-3-16.
[3]何敏钟欣践.收入分配改革脚步临近工资倍增计划尚难出台[J].中国新闻网2010-7-28.
[4]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二00七年第四季度)[J].金融时报2008-2-23.
[5]温家宝.完善对垄断行业工资的双重调控政策[J].新华网2010-3-5.
[6]人民日报.再论收入分配:莫认为国人“能忍”[J].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5-25.
[7]人保部.企业工资条例正在调研起草中[J].上海证券报2010-7-24.
[8]温州都市报.政府应减税并增加社保投入让企业有钱加工资[J].载www.66lc.com 2010-8-17.
[9]叶祝颐.“效益不好也要加工资”需政府减税让利[J].四川新闻网2010-9-27.
[10]何敏钟欣践.收入分配改革脚步临近工资倍增计划尚难出台[J].中国新闻网2010-7-28.
[11]国家统计局.8月CPI同比涨3.5% 创22个月新高[J].国家统计局网2010-9-11.
[12]李雪莉辜树仁卢昭燕.专访《低价中国》作者哈妮当中国不再低价还有什么优势?[J].天下杂志414期2009-1.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中国沪市IPO抑价组成的实证研究_随机前沿模型
下一篇论文:价格·价值·公允价值--基于价格与价值的视角_悖论
经济管理分类
电子商务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管理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网络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客户关系管理论文
酒店管理论文 物流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金融论文
教育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广告设计论文
相关经济学论文
最新经济学论文
读者推荐的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