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层是利用评价矩阵 对目标进行综合评价,得到综合评价结果。数学模型如下:
 ,其中
式中运算符号“ ”为合成算子,对于 和 的模糊合成算法有很多种。鉴于可持续发展评价系统庞大,选取的指标数量较多,指标间相对重要程度接近。对于取大(∨),取小(∧)这种运算方法当因素比较多时,对每一因素的加权值必然很小,会不同程度的丢失某些有用信息,导致运算结果不理想。而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研究的目的就是找出各子系统存在的问题,必须能够清晰的看出系统内各因素对评价结果的贡献程度,以便作出准确的优化调整。本文建议采用
M(·,+)模型,“·”表示普通乘法运算,“+”表示普通加法运算。这个模型能保留全部有用信息,适用于考虑各因素影响的情况。
(5)评价结果分析
记综合评价结果 ,对 作归一化处理, 。其中 分别代表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对于各评价等级 的隶属度。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取 ,则 即为综合评价值,其所对应的评价等级 即为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所处的状态。
对于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集 的评语设定:
评价级别
|
评语
|

|
可持续发展水平很好
|

|
可持续发展水平较好
|

|
可持续发展水平一般
|

|
可持续发展水平较差
|

|
可持续发展水平很差
|
在确定了其归属的评价等级后,可以进一步通过其分层的指标数据研究各个子系统对可持续发展水平的贡献度,从而找出问题所在,寻求进一步优化的方案。
5、结束语
建立一个实用并完善的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研究课题,本文根据资源型城市具有模糊性和综合性的特点,确定了其可持续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该模型集成了模糊评价的特点,能够较全面地反映资源型城市各系统发展的状况。因此,本文所提出的模糊层次综合评价的方法对指导建设资源型城市实现进一步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在具体指标的设置和技术处理方面,还可以做很多工作,寻求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 白会人,丁涛,徐世烺,王大国. 模糊模式识别理论在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中的应用[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8(3):478-481.
2 周鑫,熊艳. 石油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实证研究[J].技术经济研究,2008(11):20-23,47.
3 李晶.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以资源枯竭型城市为例[J].财经问题研究,2005(6):52-56.
4 余敬,姚书振.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模糊综合评价模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1(11):70-71.
5 李瑞军,武强.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划分[J].有色金属,2007,59(2):116-118.
6 肖海燕,欧阳涛,卜蓓. 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探讨[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5):69-72.
7 谢季坚,刘承平.模糊数学方法及其应用[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1-40.
8 齐建珍等.资源型城市转型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280-302.
9 罗勇.城市可持续发展[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126-136.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