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在“校本教研”中有效落实“校本培训”——浅谈“捉虫”、“重建”、“提升”的校本教研模式-论文网

时间:2013-11-30  作者:陶雯

论文摘要:在“校本教研”中有效落实“校本培训”浅谈“捉虫”、“重建”、“提升”的校本教研模式-论文网
论文关键词:校本,教研,有效,落实,校本
 

伴随着新课改,校本培训已经成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在条线下的教学研究形态也由传统的“专家理论型”转变成了崭新的“校本教研”,因为在新课程下,要培养创新型人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新课标的理念和内容、新教材的内容和呈现方式、新课程的教学策略……,都改变了传统的“指令性”,代之以师生共同参与的“探索性”。在这种情形之下,微观层次的“课堂教学”研究,专家们再也不可能包办了。同时,学生是教学中“学习的主体”。教师对每个学生的了解更是专家们不可能代替的。所以,“新课堂”教学的具体实施,就成为学校教师研究的主要范围这一领域成了老师们发挥创造才能的广阔空间。这正是校本教研的位置所在。

我校非常重视校本教研,并把它作为有效落实校本培训的一个重要方面。本学期我们尝试了以“捉虫、重建、提升”为序列的教研活动,实践证明:立足点小一些针对“家常课”的有效性;研讨深一些追求一堂课的精益求精;眼光远一些制定后续研究的专题,这些做法真正让同一团队中的不同层次的老师都从校本教研中收获良多。

“捉虫”让教学设计历经打磨。

叶澜在“新基础教育”中反复对老师讲:“没有问题的课堂是不存在的,有问题表明还有发展的空间。关键是要能够敏锐地发现问题、勇敢地正视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把课堂上的问题作为一种可供开发的资源。由此我把评课过程称之为‘捉虫’捉教学思想中的问题之虫,捉教育实践中的问题之虫。”是啊,叶澜教授说得多形象啊!我们的语文课堂待解决的问题更多,于是我们选择了切合本校实际的主题“家常课”的有效性。在上完研讨课后,就这一主题进行“捉虫”。

本学期,我们以年级组为单位开展教研活动。开学初,四年级组的几位老师在集体备课之后,由同年级组的一位老师初上了《九寨沟》这篇课文,初上后的“捉虫”研讨甚是激烈,老师们有直言不讳的,有互相争辩的。大家利用校园网上的“有效教学论坛”,各抒己见,下面就节选老师们的真知灼见:

1、用好多媒体,也是阅读教学的重点。本堂课用了大量的图片资料,什么时候出示图片和录像要认真设计,好好斟酌。为了不冲淡文本语言的美,要让学生先读,再出示图片,这样学生有了一定的积累,配上精美的图片,从而有了强烈的视觉冲击。最后回到文本,再读课文。通过朗读让学生感悟文中语言文字的魅力。

2、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为了让学生把刚学的知识、词汇内化成自己的语言,提升对文本的感悟,可以设计了一个词语填空的训练:九寨沟真是一个神奇的童话世界。这里有()的瀑布(雪峰、湖泊、森林)。这既是语言训练,也是小结,使得教学流程更层次化。

胡文洁

1、如何结合课文内容更好地来培养学生的说话、表达能力和进行语言文字的积累?

(1)想到一个设计:出示相关图片a、你能介绍介绍这张图片吗(学习相关内容前)?b、你能用课文中的语言来介绍介绍这张图片吗(学习相关内容时)?c、你能不看书、像作者一样来介绍介绍这张图片吗(学完相关内容后)?[联想:经常听到有老师在执教写景类的文章时会安排请学生做导游或做广告的环节,一开始颇觉得这样安排很有套形式丰富课堂之嫌,但是事实说明,这样的环节确有促学生积累课堂语言之效。]

(2)也可以直接的安排现场背诵:比一比,看谁背的优美词句多?

(3)课后还可以提供相似的景物,让学生学着作者作准确、优美的描绘,老师作辅导,鼓励运用课文中相关的字、词、句。

2、本课的教学目标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书中和课外的知识和语言来说说文中的内容及自己的感受。”似乎太高,应重新制定。写景文章的语言一般都比较华丽,和学生平常使用的语言有一定的距离,现学现用课内的尚有难度,期待学生自己就能灵活运用课外的想必更难。训练初期,如果要进行相关的拓展,不妨就直接明确地请学生交流交流自己课前搜集的好词佳句。这样的话,或许学生才能切实地关注到课前的搜集,也才会循序渐进地逐步增强使用课外知识和语言的意识与能力。

居莉丹

……

可以发现,我们的评课过程中没有奉承,没有高调,有的只是切切实实的帮助和“旁观者清”的冷静审视。从教学目标的定位到教学过程的处理,甚至是课堂上的动态生成,对每一位参加教研活动的老师都是一次成长。从某些层面上讲:教师的常规工作就是校本教研。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行动研究法”。老师们在这些“行动”中,最重要、最根本的成果是使学生得到了指导和帮助;而且,老师在这些“行动”中获得的点点滴滴的启发、认识、收获……都是校本教研的宝贵成果。校本教研的“研究滋味儿”首先在于提高了常规工作的“水平和质量”。在这种“新教研观”下,“研究”和“教学”就自然而然地结合起来了,统一起来了。

经历了一次次的“捉虫”,不仅让这堂课的教学设计历经了各位老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打磨,更让所有的老师无论是理论层面,还是实际操作层面都有收获,还让接下来的“重建”有了依托和目标。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探索教法 提高效率-论文网
下一篇论文: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论文网
教学论文分类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德育论文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班主任论文 幼儿教育论文
初中数学论文 教育教学论文
小学德育论文 小学教学论文
小学教育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初中英语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初中班主任德育论文
初中物理论文 学前教育论文
国防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 远程教育论文
相关教育教学论文
最新教育教学论文
读者推荐的教育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