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高校双语教师胜任力模型的构建及应用指导[①]_杂志铺

时间:2012-05-05  作者:黄芳,姜农娟

论文导读::为了提高双语教学的质量,采用行为事件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对高校双语教师胜任力进行研究,得出四个模块、13项胜任力因素的模型结构:职业道德模块包括职业认同、责任心、奉献精神;专业知识和技能模块包括专业课程知识、相关背景知识、科研能力、驾驭课堂的能力;英语水平模块包括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专业英语水平、英语沟通能力;人格特质模块包括幽默感、感染力、亲和力。最后,为高校和双语教师应用此模型提供实践建议。
论文关键词:双语教师,胜任力模型,行为事件访谈法
 

双语教学在我国开展已有多年,其教学效果和影响已得到广泛肯定,但是双语教学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双语师资、教学对象、教材、课程设置等问题,这其中以双语师资问题尤为突出。胜任力模型不仅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招聘、选拔、培训、绩效管理和薪酬管理等,也突出地表现在教育领域及教育研究中。20世纪90年代,随着社会对教师专业化程度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胜任力模型的研究得到广泛推广,人们从教师特征、教师素质和教师评价等方面对教师胜任力进行了各种研究和探讨,并取得了一定成果。胜任力理论的基本假设是杂志铺,优秀的胜任力结构决定优秀的绩效行为和高水平绩效,提高绩效的基础和根本途径在于提升任职者的岗位胜任力。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建立高校双语教师胜任力模型,找出高绩效教师的胜任特征,为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有效推广提供帮助,为双语教师准入、培训、绩效考核、职业资格认证提供依据。

一、胜任力与胜任力模型

(一)胜任力的概念

“胜任力”这个概念最早由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David · McClelland)于1973年正式提出,是指能将某一工作中有卓越成就者与普通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深层次特征,它可以是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等,它们既是判断一个人能否胜任某项工作的起点,也是决定并区别绩效差异的个人特征总和。[②]

根据麦克利兰的观点,本文认为高校双语教学教师胜任力是指高校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个体所具备的、成功实施双语教学工作有关的一种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价值观。

(二) 胜任力的识别方法

胜任力识别通常有两种方法。第一类方法是从人的特征角度出发去识别胜任力,将胜任力视为与人的特征相关的现象,这些特征是独立于情境的,能够适应较广范围内的工作活动,识别胜任力就是找出这些绩效优秀者的特征,这是一种静态驱动的识别方式。第二类方法是从行为的角度对胜任力进行识别。这是一种动态驱动的识别方式,动机、个性、自我形象、价值观、社会角色、知识和技能等胜任力的构成要素共同决定了人的行为,胜任力构成要素之间以潜在的部分(动机、个性、自我形象、价值观、社会角色)“推动”或“阻碍”表象部分(知识、技能)的方式,这是将胜任力看作为特定情境下知识、技能、态度、动机等的具体运用的行为表现形式。通过可以观察到的行为指标来反映胜任力,这也意味着胜任力可以通过外在行为来度量,而胜任力识别的结果就体现为胜任力模型。

(三)胜任力模型

胜任力模型是指达成某一绩效目标的一系列不同胜任力要素的组合,是一个胜任力结构。戴维·麦克利兰和他的同事形象地把胜任力构成要素用“冰山模型”

直观地表示出来杂志铺,如图1所示。

行为事件访谈法

图1:胜任力冰山模型

态度和价值观,是人们认为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自我认知表现了人们是如何看待自己的。实践经验发现,价值观和自我形认知是可以得到改变和培养的。特质又可称为个性特点,是人们持久的生理、认知和心理的特点。研究发现,个性特点需要相当的努力和时间才能发生改变,但人们还是能够在内外条件的相互作用下,通过自我修炼得到改变。动机是人们在内心深处反复出现的一种牵挂,这种牵挂驱动、指导并选择行为。动机就像天然的兴奋剂,驱动着人们不断地去做某些事,甚至不需要报酬,因为这些行为已经给了他们足够的内在的满足。研究发现,虽然动机是最难改变的素质层次,因为它们在人生的早期已经基本形成,但在一定内外力的作用下,动机还是可以发生改变的。[③]

二、高校双语教师胜任力模型的构建

(一)胜任力模型构建方法的选择

构建胜任力模型的方法很多,如一些学者提出的团体多层次水平考察法、专家会议法、行为事件访谈法、工作分析法、问卷法等。通过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比较,结合双语教学的特点,本文决定采用行为事件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相结合对双语教师的胜任力进行研究。

行为事件访谈法是公认为最有效的方法。它是一种开放式的行为回顾式调查技术,主要是与高绩效者面谈(有时也会找一些普通绩效者作为对比)引发他们讲述在实际工作中发生的3件左右的关键事例,包括成功事件、不成功事件或负面事件杂志铺,并且让被访者详尽地描述整个事件和当时的想法。面谈时通常遵循STAR法则,即通过对被访者所经历的情境(situation)、任务(task)、行为(action)和最后结果(result)的追问,从而识别出导致高绩效的行为。McClelland和Boy-atzis共同开发了一个以行为事件访谈法为基础的胜任力模型的开发程序。

(二)高校双语教师胜任力模型的构建步骤

本文对教师群体采用行为事件访谈法,对学生群体采用问卷调查法,步骤如下:

1、确定访谈提纲。以海氏公司(Hay)“职位描述辞典”中的第二部分素质名称与含义为基础,结合相关研究成果,编制《高校双语教学教师胜任力要素访谈提纲》。海氏公司(Hay)的胜任力素质主要包括成就导向、思维能力、服务精神、培养人才、监控能力、灵活性、影响能力、收集信息、主动性、诚实正直、人际理解能力、组织意识、献身组织精神、关系建立、自信、领导能力、合作精神、坚韧性等18项胜任力要素。[④]这18个胜任力词条的概括性和通用性突出,但具体针对性不足,仅以此为蓝本难以具体地对访谈文本进行编码。考虑到高校的组织特点及高校双语教师的特殊性,针对其征集胜任力要素作为补充,才能确保胜任力要素的针对性和模型建构的有效性。访谈大纲中确定了20项胜任力要素特征:职业认同、分析能力、责任心、关爱他人、奉献精神、专业课程知识、相关背景知识、科研能力、驾驭课堂的能力、归纳总结能力、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专业英语水平、英语沟通能力、抗压能力、幽默感、激励他人、感染力、挑战自我、热情活力、亲和力。

2、行为事件访谈。本次访谈采用面谈和电话访谈两种形式,对本校及外校正在或曾经从事双语教学的10名教师进行访谈,访谈内容主要包括如下三个方面:一是被访对象基本信息;二是请被访谈对象列举自己三到四件有效组织双语课堂的事件以及三到四件在双语课堂上不成功的事件;三是请被访对象谈谈双语教师必备的条件和期望达到的优秀条件。

3、问卷调查。本研究针对双语教学开展的必要性、双语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以及双语教材的选取等相关问题设计了的一份问卷,对本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大二、大三、大四三个年级发放问卷147份(考虑到大一对本专业知识体系了解不深没做调查),回收143份,其中有效问卷126份,有效问卷率为85.7%。调查结果显示87%的学生认为有必要进行双语教学。

4、数据整理。通过对访谈笔记和调查问卷进行整理,得出各个胜任力因素的出现的频次。考虑到双语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从事过双语教学的教师更有发言权,所以本文主要关注的是教师的看法,只有当有些因素出现词频相同时再根据学生的意见排序。20项胜任力因素出现的频次从多到少依次为:奉献精神、专业英语水平、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幽默感、专业课程知识、感染力、职业认同、责任心、相关背景知识、科研能力、驾驭课堂的能力、英语沟通能力、亲和力、抗压能力、激励他人、挑战自我、热情活力、分析能力、关爱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5、建立模型。根据胜任力因素出现的词频杂志铺,考虑各个因素的相关性,对20个胜任力因素进行归类和组合,得到相应的胜任力模块。据此,本研究中留下频次靠前的13个胜任力因素,并将这些因素组成4个模块,如图2所示。

行为事件访谈法行为事件访谈法图2:高校双语教师胜任力结构模型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高职电子基础实验教学改革探析_创新能力
下一篇论文:高职《网络营销与策划》课程教学改革_教学方式
教学论文分类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德育论文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班主任论文 幼儿教育论文
初中数学论文 教育教学论文
小学德育论文 小学教学论文
小学教育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初中英语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初中班主任德育论文
初中物理论文 学前教育论文
国防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 远程教育论文
相关教育教学论文
    无相关信息
最新教育教学论文
读者推荐的教育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