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管理 > 教育管理论文

大学校训的内化问题初探

时间:2015-05-17  作者:郭崇芳

〔摘要〕本文以分析大学校训的内化机制为起点,对大学校训的内化的含义及其必要性进行了探讨,分析了我国大学校训建设中存在的内涵阐释不深刻、不重视开展宣传活动以及不注重氛围营造等问题,提出了实现大学校训的内化的基本对策,以期待进一步提高大学校训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论文关键词:大学校训,内化,对策

有关大学校训的建设的研究是个热门的话题。近年来,学术界对如何进行大学校训建设的理论研究成果很多,各高校也在不断完善大学校训的制度建设。然而,众多的研究往往着眼于高校作为一个单位如何进行大学校训的建设,而对于大学校训能否真正转化为大学生的自觉行为的精神动力则关注不够。本文以大学校训的内化机制为切入点,对如何将大学校训的内涵和理念转化为大学生自觉行为的内化机制和途径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大学校训内化的含义及其必要性

1999年中华书局出版的《辞海》的解释为:学校为训育之便利,选若干德目制成匾额,悬于学校公见之地,是为校训。顾明远教授主编的《教育大辞典》认为校训是“学校为树立优良校风而制定的要求师生共同遵守的准则”。校训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集中体现了全校师生的意志和追求,指导着学校的办学方向。“大学校训是一所大学独立思想、传统精神和办学特色的集中表述,是一种赋予大学以生命、品格并深刻体现了其办学宗旨、治学传统、文化底蕴、团体精神、社会责任和学校个性化特色的校园精神文化形态。”校训对内影响和规范了师生的言行举止和行为方式、引领了学校的办学方针和发展方向,对外则作用于社会文化和文明理念,从而起到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虽然许多高校都非常重视校训的制定和贯彻,但是,由于学校对校训的价值和作用认识不到位,重视不足,宣传不够,把它看作是可有可无的东西,也不重视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有的虽然重视其存在,但不重视其内在价值及作用的实际发挥,使得校训不能真正在实践中落实其灵魂作用。大学校训的建设的关键要体现实践性,内化校训,落实校训的本质作用,转化为大学生的行为。大学要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的需要,承担社会责任,要培养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和创新精神三者统一的高素质人才,就必须办出自己的特色,就要着力内化自己的大学校训,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

内化是指人将外部事物通过认知活动转化为内部思维的过程。这一概念是由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最先提出的。他认为,社会本身即具有规范的体系,它超越个人意识而独立存在,个人只有透过内化的过程,才能将其植根于个人意识之中,即将社会意识形态的诸要素移植于个体意识之中。大学校训的内化是指大学生如何自觉地将大学校训的内涵转化为自己的理念,它标志着大学生对大学校训的内涵从外在灌输转化为内在认同,其目的是把大学校训的内涵及理念转化为大学生内在的价值追求,并成为大学生自觉行动的精神动力,这一内化过程充分反映了主体与外界间相互作用关系,外界客体只有通过主体的积极能动作用才能反映为主体的信念、情感。内化是一种过程,显示了某种理念或价值逐次地成为个体一部分的过程。大学校训内涵的内化也是一种过程,校训的内容通过接受或内化学习过程之后,它不再是外在于主体的行为要求了,而已成为主体自身的价值取向。该接受过程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活动中,通过内在心理变化而实现的。影响大学校训的内化实现的心理因素包括大学生的认知结构,情感,意志,行为和评价,五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了大学校训内化的整个过程。

二、大学校训的内化存在的问题

我国大学校训的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本文仅从大学校训内化的视角探讨大学校训建设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校训的内涵阐释不深刻,内化的内容不统一

大学校训的内容往往都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意义,其与文化传统、思维方式、语言结构等有密切的联系。解读大学校训,深入领会其文化内涵,发挥其实际的教育作用,就必须对此相关知识进行学习和思考。对256所高校的调查结果显示,80%以上的学校对于校训的内涵也没有进行过详细的阐述;58%的师生反映,并不是很了解校训的有关历史及内涵。而另一项针对国内100所高校网站的调查显示,在网站首页上显示了校训的仅有62所,对校训进行简单介绍的仅有11所,对校训的历史、内涵进行详细阐述的高校更是少之又少。总之,很多学校没有通过有效的形式将校训的精神表征出来,或者利用学校网站等有效载体对校训的内容和内涵做一些必要的宣传和阐释;许多学校的校训仅仅停留于口号、标语,成为装饰学校门面的工具,没有将校训作为重要的教育内容在新生入学时讲,在重要会议上讲,以致大学生不知道校训的确切内容,对校训的内涵更是缺乏深刻而统一的认识。

(二)高校不重视开展校训宣传活动,内化缺少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虽然许多高校都非常重视校训的制定、贯彻和传播,但学校对校训的意义和作用认识不全,很少开展校训宣传活动。上海市教育党委研究室面向上海市150所学校(包括大学、高职、高专、中小学、特殊学校)所做的校训调查发现,很少有学校能准确说出学校校训的特色及具体的校训教育措施。校训不同于具体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很多学校没有相关对校训建设的规定,校训建设容易流于形式,落不到实处。笔者在调查中发现,85%左右的学校很少或从未围绕校训或以校训为主题开展过系列活动,没有开展过校训专题研究,没有通过课程、讲座、班会、演讲比赛、知识竞赛、党团活动、文体娱乐等活动让大学生进一步理解校训和实践校训,使得校训的内化缺乏必要和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所以无法充分发挥校训的灵魂作用。

(三)高校不重视校训文化氛围营造,内化缺少相应的环境

建设校训文化也需要有良好的文化氛围,使广大师生在校训的文化氛围熏陶下,潜移默化地内化校训,从而实现其育人效果。校训文化氛围的营造包括校园物质文化氛围的营造和精神文化氛围的营造。一些学校为求校训而立校训,没有把校训与本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学校精神等联系起来,很多学校的简介、招生广告、宣传材料、奖励证书上都没有出现校训。校训蕴含着丰富的理念和内涵,可惜的是,当前的大学校训在管理上把校训建设成了形象工程建设的代名词,不但不注重校训物质文化的建设,也没有把校训的理念和精神融入大学校园中,使得大学生不能在环境中内化大学校训的精神和理念。每个大学都应该形成自己有特色的优势学科、人文精神、办学理念等,努力营造有特色的大学校训文化,这样才能使校训在文化氛围的熏陶下,逐步内化校训,发挥大学校训的价值和作用。

三、大学校训的内化策略

内化校训的理念和内涵,建设校园文化,要靠大学生的自觉行动,要让校训理念的精髓深入到大学生的心灵,使大学生自觉地投入到这种校园文化建设中来。高等学校应结合当代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采取更多的途径内化校训,内化校训的最终目的要体现在日常的行为中。

(一)利用多种渠道对校训的内涵进行深刻的解读,统一校训内化的内容

内化校训要从诠释和解读切入,不仅要知道其表层含义,校训的来龙去脉、内涵外延都要通过不同载体面对不同层面进行广泛的传播,从而让师生更加了解、认知、遵循校训。尤其是学校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校庆纪念等重大活动中都应将校训教育、弘扬校训精神作为重要内容,有组织、有步骤地利用校内外宣传阵地进行广泛的解读校训,让大学生能通过不同渠道,不同层面了解校训的内涵。要针对大学生的特点,采取尊重、理解、信任的态度,采用换位思考、平等互动、讲求实效的方法,通过课程、讲座、班会、演讲比赛、知识竞赛、党团活动、文体娱乐、师生交流、校园网络等渠道,要强调针对性、生动性、感召性和互动性,追溯校训来源、诠释校训内涵,通过介绍杰出校友展现校训,帮助新生代学生在校训的旗帜下,逐渐了解校训的深刻内涵和理念,逐渐形成统一的认识。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拓宽校训内化的途径

确立了校训后,要发挥舆论的导向作用,有组织、有步骤地利用报刊、广播、电视、校园网、宣传橱窗、校内刊物和简报等校内外宣传舆论进行广泛的宣传,让所有的校友,都熟悉和了解校训,在此基础上接受、认同、喜欢校训,并参与相关的征集活动,在活动中自觉内化校训。除了开展宣传活动之外,还要围绕校训或以校训为主题开展相关系列活动,以促进良好的文化氛围的形成,从而让大学生在主题活动中思考和研究校训。如江西师范大学就曾以校训内容作为学校每年四大传统校园活动的名称。上海外国语大学在确定新校训“格高志远,学贯中外”后,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包括专题讲座,校训书法大赛,新校训英语翻译大赛等,积极引导大学生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深刻全面地理解新校训的内涵和精神,逐步内化校训。除此之外,还要重视对大学生自我实践活动的指导,针对大学生感兴趣的校训主题,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将大学校训中所蕴涵的精神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的各种活动中,经过反复强化,逐步内化校训。

(三)注重校园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中氛围的营造,提供有效内化的环境

高校在进行大学校训教育时,要加深对重在养成的认识,高度重视校训文化环境的影响,发挥校园文化的积极作用。大学校训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他需要通过特定环境的熏陶和渗透形成这一环境中人们共同的价值标准,信念追求,社会心理和行为规范。充分发挥校训的文化作用,要通过集体活动建立活泼,有序的文化氛围,塑造优良教风、学风,通过教师潜移默化的引导,同学之间互相影响,无形当中内化校训内容,树立核心价值观。除此之外,应该把校训巧妙地列入校园景点之中,同时,将校训写入校徽、校歌和学校网站的首页上,将校训写入招生简章、学校简介、新生入学通知书、毕业纪念册和毕业文凭上,尽可能多地让校训出现,总之,要使校训的精髓真正深入人心,融化在校园的每一个细微之处,体现在教学科研的每一个环节,蕴含在每一个校园人的言行之中,内化为每个校园人的意志和情感,促使每个校园人为实现校训的理念而孜孜奋斗。

总之,要努力使校训逐渐内化为大学生的一种价值追求,赋予全校师生一种文化精神,引导他们的一言一行,激励他们充分充实自我、丰富自我、提升自我。在校训的指导下,使全校广大师生员工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努力工作和学习,同时用精神的力量促进大学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学术行为的实现。

参考文献:
[1]迪尔凯姆.社会分工论[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
[2]度红平、杜学元、李化树.论大学校训[J].《高等教育研究,2006(6).
[3]顾明远.教育大辞典(增订合编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4]http://www.godpp.gov.cn/ddjs_/2007-07/25/content_10668756.htm.
[5]刘亚军等.关于上海市部分学校校训的调查报告(J).思想理论教育2003(01).
[6]谢小刚.高校校训育人功能和校训文化建设的研究—兼论中国高校校训现状(D).2006.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究—以河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下一篇论文:大学生求职路径研究
经济管理分类
电子商务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管理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网络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客户关系管理论文
酒店管理论文 物流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金融论文
教育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广告设计论文
相关教育管理论文
最新教育管理论文
读者推荐的教育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