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作为高职院校,类似校园活动的普及面是有限的,往往仅限于对有一定研究能力的部分学生中,可以说收益面不是很广。所以笔者认为在加强这方面的教育投入的同时,应积极倡导与各专业衔接度较高并且人人皆可参与的校园活动。并将此类活动做精、做专业,形成一定的品牌效应,才能够最大程度的实现服务教学、服务专业化建设,推进高校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
以商文化系列活动为例。我校正在不断挖掘和延伸以院系为背景的专业性较强且参与度高的品牌活动,以此来推进专业教学改革的步伐。而商文化系列活动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逐渐丰富和完善的。为推动专业职业素养的提升,培养经贸专业人才,着重表现为以下两方面。
1.开展针对专业理论知识的拓展活动。为联系专业课堂,衔接专业理论知识,连续四年不断丰富和完善实践模拟活动---模拟广交会。该项比赛活动全程模拟广交会实景,根据进入展区、布置展台、进行展销、接待外商、商务谈判、达成协议等流程进行。活动邀请有经验的企业实践专家、外籍教师和专业教师组成专业评委队伍对各个展位的诸方面进行评定。参赛学生以组队形式,通过模拟参展商完成对展台布置、产品推介商务谈判等环节,由评委充当顾客,磋商交易履行的各项事宜等内容,交易全程需用英文。该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英语的应用能力和学习兴趣,加强进出口贸易实务、国际金融等相关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对专业理论知识的联系较强。
2.利用社会、企业资源搭建实践平台。具体活动表现为:(1)利用社会企业资源,为学生就业创业提供指导、创造机会,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作为贯穿职业素养培养的全过程的主线。定期邀请企业成功人士、实践专家开展“面对面”交流、企业家论坛等。联合校招生就业部门开展各种类型的经贸专场招聘会。(2)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参加社会实践锻炼搭建平台。即每年举办一届商场实战大赛。每届商场实战大赛都积极与企业充分合作,由企业提供商品作为学生销售的对象。学生以组为单位走出校园,以各社区、商场等为营销区域,历经一个月时间,经过参加企业培训、营销策划评比、战绩大比武三个环节来完成整个赛程。可以说,该活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知识运用、转化能力,处理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综合素质。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学生能够有机会走入社会,感受竞争,增强战斗能力,培养处理问题的能力、学习和再创造的能力,在实践中全面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
以下是针对经贸人才能力培养、素质提升为导向的商文化系列活动初步框架,旨在进一步发挥校园文化品牌活动育人功能、社会服务功能。
三、关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实践建设的再思考
校园文化品牌活动的创建则顺应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时代要求,以学生为中心,积极对传统的校园文化互动进行创新完善,将学会做人和学会做事有机的结合,最终实现全面发展人的目标。所以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创建和实践建设的过程中,切记盲目开展低质量的校园活动。应从多角度积极研究社会需求环境和学生群体结构、教学发展方向,以此构建符合培养目标的校园文化品牌活动。

1.明确该校园文化活动在素质教育体系中发挥的功能和实现目标,在此基础上实现品牌效应。品牌活动达到的效果就是学生参与度高、反响大,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有所提升,活动激励引导作用明显,并实现理论教学课堂的有效拓展。
2.开展企业和学生需求调研,以便为做好整合目前校园文化活动资源打好基础,改变现有量多质次的现状。开展对各专业知识领域职业能力的匹配分析,以便创造性的开设与专业相适应的校园品牌活动,并做好定期的效果反馈调查。从宏观社会环境的角度出发,以服务区域经济为导向,研究教育需求和教育资源现状,特别是高职院校的地区服务能力。从微观个体的角度出发,研究学生特殊群体,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学生有目标的参与校园品牌活动,以及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校园品牌活动。
3.搭建人格教育引导系列与专业素养教育系列的校园品牌活动,需要学校的高度重视、师资力量的更进、校企合作的充分展开。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单凭学校学生部门、团委是不可能有效开展起来的。需要多方面的资源和力量,才能丰富和发展起来。如在加强现有思政队伍的基础上,配备职业辅导员(由专业教师、校外企事业骨干能手等构成)。目前各高校都在积极配备校外辅导员、实践专家,创建社会实践基地等,这些资源都可以成为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得以发展起来的有利保障。但这些还不够,需要高校将教学专业改革和校企合作等多项资源运用到校园文化品牌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以此实现高质量的、具有真正品牌效应的校园文化活动,从而反哺高校专业教育,培养出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周红利,武飞. 专业化视角下的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德国职业教育考察报告[J]. 职业,2010,3.
2 高玉萍. 德国职业教育关键能力的培养及对我们的启示[J].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
3 朱京凤. 目前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J]. 中国成人教育,2010,4.
4 朱光,汤雪银. 略论校园文化与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J]. 人力资源管理,2010,4.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