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读::大学英语目前教学现状。为适应“3+1”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改革。
论文关键词:大学英语,“3+1”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
一、大学英语目前教学现状
广东白云学院自2005年9月开展本科大学英语教学工作以来,一直都坚持大学英语改革,实施基于网络和多媒体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目前已实施将近三年的时间。尤其是非英语专业的大学英语教学,出于大班授课,教师不足,课时量少等各方面的考虑,网络及多媒体环境下的英语教学特色反而更为突出。网络环境下的英语学习不仅为学生与教师带来了从未有过的紧密的师生关系、图文声像并茂的学习资源、形式多样的课内外教学模式,而且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扩展了知识视野、提高了文化修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也得到提高。
但是目前学院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与市场接轨不紧密,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课时松散,有些知识陈旧,考核手段单一,课后辅导环节薄弱,缺乏学习过程中的督导与考核,学生学习期间无方向、无作业、无考核教育管理论文,学习期间缺少模拟和实训,缺少对教师的考核(如学生参加四六级考试的过级率、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过关率),顶岗实习基地少,专业技能培养的力度不够。
为适应“3+1”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改革,体现具有白云特色英语教学“为市场培养人才,为企业培养人才”的原则,满足社会和市场对大学生综合英语能力的需求,我院应在坚持多媒体及网络化教学环境之下,进行更多的改革。为了解企业对用人单位的需求,该课题组对06、07级数控专业进行“3+1”顶岗实习的学生进行了调查。
二、对“3+1”实习学生的调查
课题组深入企业进行调查研究;了解企业和实习学生的具体岗位和具体状况。了解用人单位对学生英语水平及各具体要求。然后进行分析,整理出一套能力要求,并按此来制定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
1、对参与“3+1”人才培养模式的学生职业能力调查分析
高等教育应用型本科主要的教育功能是按照社会和企业的实际需求,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本位来组织教学。单一的外语人才已经不再吃香,精通国际经济贸易、公司管理等专业知识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在就业市场上颇受青睐。这是课题组成员最近参加一次外语人才招聘会的深刻感受。相对于过去那种针对性不强、定位不够清晰的通用英语,企业更愿意招聘“双料”人才,即“外语+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外语人才的知识结构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改变了传统的衡量人才的标准。在新形势下,只拥有外语知识远远不够,还必须拥有相当宽广的知识面,一定深度的专业知识,较强的管理交际能力和较好的综合素质,才能适应加入全球经济一体化对外语人才的需要。所以在教学中,即要把培养符合社会和企业需要的综合职业能力作为组织教学的出发点、教学过程的主线和质量考核的主要标准。一种人才培养模式的效果,首先要看在这种模式下人才培养的质量。职业教育旨在促进人才职业能力的提高中国论文下载中心。因此,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状况是我们首先要考虑的。下表是我们对“3+1”06、07数控学生最大频度的调查。
最大的进步频度分析表
选项
|
频数
|
百分比
|
有效百分比
|
累积百分比
|
处理人际关系
|
84
|
25.0
|
25.0
|
26.2
|
掌握生产技能
|
95
|
28.3
|
28.3
|
54.5
|
解决问题能力
|
65
|
19.3
|
19.3
|
73.8
|
结识新朋友
|
40
|
11.9
|
11.9
|
85.7
|
英语技能
|
48
|
14.3
|
14.3
|
100.0
|
其它
|
4
|
1.2
|
1.2
|
1.2
|
总计
|
336
|
100.0
|
100.0
|
---
|
学生最大进步的调查情况如表所示,掌握生产技能方面占28.3%,处理人际关系方面占25.0%, 解决问题能力方面占19.3%, 英语技能占14.3%。这说明实行“3+1”人才培养模式可使学生体验到真实的社会,从事具体的岗位工作;从另一方面看,提高教学针对性和学生的英语水平非常重要。“3+1”人才培养模式,教师对学生的专业和实践能力有更深的了解,从而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有利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进行。
2、企业导师对顶岗实习的学生各方面的表现频度分析:
“3+1”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点在于具体提供了“校企合作”的人、财、物的有效交流。企业导师是“3+1”人才培养模式中“1”的教学主导性力量之一教育管理论文,同时他们又反馈此前学校两年(“3”)教学效果的人,分析企业导师对这个改革的态度是非常必要的。
企业导师对顶岗实习的学生各方面的表现频度分析:
选 项
|
频数
|
百分比
|
有效百分比
|
累积百分比
|
品 德 修 养
|
32
|
14.7
|
14.7
|
15.7
|
敬 业 精 神
|
1
|
5
|
15.7
|
31.3
|
实 践 能 力
|
89
|
41.0
|
41.0
|
72.4
|
团 队 精 神
|
15
|
6.9
|
6.9
|
79.3
|
竞 争 意 识
|
9
|
4.1
|
4.1
|
83.4
|
组织管理能力
|
13
|
6.0
|
6.0
|
89.4
|
开拓创新精神
|
7
|
3.2
|
3.2
|
92.6
|
独立工作能力
|
7
|
3.2
|
3.2
|
95.9
|
外 语 水 平
|
34
|
15.7
|
.5
|
96.3
|
计算机水平
|
7
|
3.2
|
3.2
|
99.5
|
总 计
|
217
|
100.0
|
100.0
|
---
|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的实践能力占41.0%以上。其次是外语水平占15.7%,第三是品德修养占14.7%。从企业导师对顶岗实习的学生各方面的表现频度分布表可以看出,它与“3+1”人才培养模式中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是相符的。从以上结果分析,企业对学生的外语能力要求是最注重的要求之一。人才市场对单一类型的英语专业毕业生的需求日益减少。在近年的就业市场上,用人单位往往偏好有理工科背景的英语好的毕业生。
三、本研究的基本结论
分当前,我国的用人单位不仅要求应聘大学生的英语专业水平,还要求他们将英语与应聘岗位的业务能力相结合,以更好地服务国际化的市场。但是,我们目前的高校英语教育体制,还不能反映和满足社会和市场的需求,还不能适应全球化过程中用人单位对英语人才的多层次需求,所培养出的大学生的英语实战能力与市场和社会的需求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所以说,大学生的英语水平已经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直接影响他们未来的发展空间。
四、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建议
由于国际金融风暴的冲击,用人机制的改变,新劳动法的出台等客观因素都给学院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带来了重重困难,那么学院就应该认真分析人才市场需求,做好市场调查,为学院的全面发展提供靠依据,就目前调查的状况,建议如下:
1、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培植特色教学,以适应市场人才需求趋势。充分体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在坚持“3+1”的办学模式的基础上,建议一是充分利用现有学时教育管理论文,加大基础理论教学,课程设置围绕市场,突出技能培训,在教师和学生的日常考核上下功夫。二是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加强模拟训练,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突出专业技能训练,培养“专业要专,技能要强,语言要精,突出听说”的应用型人才。 2、学生管理与日常教学要紧密结合,开展活动应围绕英语教学和就业市场所需而定;辅导员队伍建设要专业与管理相结合,体现出既是专业辅导教师,又是人生导师的作用;加强学习氛围,督促学生利用时间学习专业知识和英语技能训练,将英语口语训练、技能培训例入考核的一项常规指标。
参考文献:
一、中文文献:
1、向二兰.网络自主学习与大学英语口语课堂教学[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9,(1).
2、李立国,张纯刚.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经验[J] 北京工贸技师学院学报, 2007(10)
3、方纯、黄奇.校企合作的实践与总结[J]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