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管理 > 教育管理论文

大学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趋势及对策研究_教育管理论文

时间:2012-04-17  作者:佚名

论文导读::国内外大学体育课程历史与现状。主动迎合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进一步推动我国大学体育的改革发展。同时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发展出现新的趋势。对策研究。
论文关键词: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发展,趋势,对策
 

进入二十一世纪,世界各国都把未来经济的竞争、科技的竞争以及综合国力的竞争的战略目标投向人才的竞争以及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高等教育的改革上。大学体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体育课程作为大学体育的核心也必须改革发展,主动迎合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2002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又颁布了《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后称《新纲要》),进一步推动我国大学体育的改革发展,当前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发展在总目标一致的前提下,呈现多极化发展模式,体现“和而不同”的思想,因此,新世纪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发展的方向性是大学体育领域最为关注的论题,那么,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大学体育课程的改革发展又将出现怎样的趋势?

1 国内外大学体育课程历史与现状

1.1 我国历史回顾

文革以前的“三基”目标模式,课程内容设置以竞技体育项目为主,课程结构单一,课堂教学主要是“三基”,教学指导思想基本上突出“三中心”(教师、课堂、教材);文革期间课程遭到严重破坏和扭曲阶段教育管理论文,全国大学体育课程基本被取消了,有些地方以“军事训练课”代替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开放初期的“增强体质”的课程目标模式,这一阶段的大学体育课程主要围绕“三基”,分强调增强体质而忽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发展的需求,被称为生物体育价值观; 90年代以后,我国大学体育课程目标由单纯的生体育观向生物、心理、社会三维体育观的转变,注重身、心、群三方面的和谐发展,注重自觉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培养体育意识、增强体育能力,课程目标价值基本回归科学与人文的整合。

1.2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上个世纪末,全国高校掀起了大学体育课程新一轮改革热潮,改革成果显著,出现了多种形式的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如北京大学的“完全开放式”、清华大学的“三自主”、 深圳大学的“俱乐部教学模式”、 福建师范大学的 “主副项制”、 长城旅游学院的“定向拓展、成套组合”、 西北工业学院的“高水平运动队与体育课程建设互动发展”等模式,这些模式分别在课程理念、指导思想、内容和评价等方面发生了变化。课程理念与时俱进,课程改革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重视和满足不同教育主体的发展需要;课程指导思想鲜明,实现了两个转变:一是实现了从“学校体育以增强体质为主”到“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的转变;二是实现了从“学科中心论”到科学与人文主义融合的转变;课程内容出现新的变化:校内与校外相结合、职业与生活相结合、休闲与教育相结合,同时课程内容设置出现小型化、课题化发展趋势,课程内容新变化进一步扩大了体育课程的教育领域和功能;课程评价理论与方法的新变化:把学生学习的态度、过程以及进步变化的幅度都纳入到评价的内容体系,使评价起到促进学生自我锻炼、自我评价、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尽管当前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4个方面:(1)、虽然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有所突破,但多数高校仍未摆脱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影响,且应试教育在一定范围仍然存在;(2)、体育课程内容设置多数与中学重复,有“炒冷饭”之嫌,使教与学枯燥乏味;(3)、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和个性化教育有所改进,但不够明显,偏重教师的传授,不能更好地突出大学生个性化教育和创造性培养,课程发展不能突出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变化;(4)、“重竞技,轻理论”,重视运动技能的学习和培养教育管理论文,忽视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忽视体育理论对行为习惯的影响等。

1.3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自1860年起,世界大学体育发展至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根据美国学者Bruce.L.Bennett在1968年的调查报告,在被调查的35个主要国家中只有1/3的国家在大学设立大学体育必修课程;根据另一个美国学者在1975年的调查,只有很少数国家设大学体育必修课程,具有一定的强制性。日本和韩国分别于1991年和1993年取消了国家对设立大学的体育必修课强制性规定;前苏联和东欧国家在国家体制发生巨变后,大部分国家正在取消大学体育必修课。大学体育发挥作用的形式各国有所不同,如美国印第安纳大学设有健康体育和娱乐学院,除培养专业体育人才外,还负责印第安纳大学所有学生开设体育教育课程、组织校内的运动竞赛活动;英国的伯明翰大学有大学的运动发展部的专门机构负责体育课程和大学的娱乐计划;瑞士伯尔尼大学有体育系,除培养体育教师的任务外,还负责组织和指导全校的大学体育竞赛活动。

进入21世纪,世界范围内的大学体育必修课程在减少,这是世界大学体育课程发展的主要现状中国论文下载中心。国际大学体育联盟在1962年曾经提出反对大学开设体育必修课的三个理由:“一是中小学已经进行了充分的体育教育,大学只是应用和实践场所;二是大学是传授知识和进行研究的机构,有关身体的具体和初级应用性的领域不是学问;三是在教育学上没有形成体系的运动和游戏,没有进入大学课程的必要。”

2 结果分析

2.1 我国现阶段大学体育必修课程存在原因探讨

2002年国务院颁布的《新纲要》中,明确规定我国大学体育课程性质是必修,具有强制性。试想经过12年基础必修体育课程的学习,为什么大学要强制学习体育课程呢?大学体育必修课程仍然存在的原因又是什么?主要有二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基础教育阶段仍未摆脱“应试教育”的桎梏。现在有许多中学把升学率指标作为衡量一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以学习成绩好坏来评价学生的优劣,以及高考“指挥棒”现象的存在,影响素质教育思想观念的落实,导致许多学校注重学生的文化成绩,忽视体育课程,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大有“一好遮百丑”情势,于是呼“高分低能”、“学优品劣”屡见不鲜。由于“应试教育”在我国有着极为深刻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在一定时期和社会范围内它的阴影仍然存在并影响基础教育阶段体育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是我国基础教育体育区域非均衡发展。根据2001年对全国31个省区基础教育的8项指标聚类分析,把全国基础教育质量与效益分成五个不同等级区域(最佳区域、较好区域、一般区域、较差区域和最差区域),依次分布格局:东部—中部—西部。从我国基础教育区域非均衡发展状况,可见基础体育教育非均衡性发展的必然,而且经济文化发展欠发达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体育课程资源相对缺乏,直接导致该地区难以真正贯彻和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导致体育课程目标达成度较低。

综上所述,由于种种原因教育管理论文,基础教育阶段没能完成自己的任务,而把该项任务转交给了大学,换言之,大学体育课程在为基础阶段体育课程补课。

2.2 大学体育必修课程存在弊端分析

一是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相脱节 。以人为本是教育界长期追求的、更是现代大学教育必须遵循的最重要的教育理念。大学体育必修课程忽视现代大学生的实际需要,忽视大学生已有的体育知识和能力,忽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与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相脱节。实际上,只要大学提供必要的体育资源,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体育课程目标是可以通过现代多种媒体来实现的,如,电视、网络、杂志以及体育图书等。

二是与高等教育培养目标不相吻合。近些年来,我国高教界在人才培养总体思路上已经达成普遍共识:21世纪高等院校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可见“体”在高等教育培养目标中的重要地位,众所周知“德智体全面发展”是我国的教育方针之一,在基础教育阶段,因为学生不具备选择学习的认识能力,不能认识自身发展的需要,所以“体”主要落实在必修课程上,并为学生今后继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在大学教育阶段,因为大学生从基础体育教育中已学到的知识,掌握的技术、技能,可以自觉、自主地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和有效的自我评价,“体”可以体现在课程上,但不必是必修课程,大学阶段只是实践和运用的场所。

三是重复中学体育教育目标。在《新课标》与《新纲要》中教育管理论文,二者课程目标领域衔接不连贯,目标领域相同,内容表述缺乏实质性的区别,只是用词的程度略有差异。例如:(1)、关于运动参与目标,两者都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其中《新纲要》中“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二者有区分但不显著;(2)、关于运动技能目标,《新课标》中是“学习和运用”,而大学是“掌握”,看似递进关系,但存在思维逻辑矛盾;《新纲要》中有“运动创伤”而《新课标》中没有,中学不需要“运动创伤”知识?(3)、关于身体健康目标,都有“营养”、“健康”、“行为”,大学阶段强调健康的体魄;(4)、关于心理健康目标,“调控情绪”与“改善心理状态”和“调节情绪”之间意义基本相同;(5)、在社会适应目标中都有“体育道德”、“合作精神”,但“获取…知识”与“正确处理…关系”也不是二者的本质区别。由此看出大学体育课程与高中体育课程目标内容表述基本相同,这是因为经过近12年的基础教育阶段的体育教育,到了高中学习阶段的目标已经基本达到大学体育课程目标的要求,或者说现有大学体育课程没有突破高中体育,因此有必要反思大学体育必修课程存在的必要性。

四是重复中学体育课程内容、结构、组织形式中国论文下载中心。大学体育课程与中学体育在教学内容上,他们都有球类、田径、游泳、体操、武术等五大类体育项目,只有少数项目中学没有,可见大学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多数与中学相同;在课的结构上,都有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等三个部分;在组织形式上,他们基本都采取大班形式上课。这些被许多学者认为“在课的结构和组织形式上已不适应变化了的时代和大学生的要求”。可见大学体育课程没有体现大学体育课程的自身个性,事实造成大学体育课程成了中学体育课程的延续。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运用插件式框架重构评教系统_分析
下一篇论文:“3+1”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调研
经济管理分类
电子商务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管理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网络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客户关系管理论文
酒店管理论文 物流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金融论文
教育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广告设计论文
相关教育管理论文
最新教育管理论文
读者推荐的教育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