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多体系融合的意义及方法
企业的经营活动涉及质量管理、环境管理、职业建康安全管理、风险管理、设备管理、营销管理等方方面面,单纯采用一种管理模式必然难以满足客观需要。但是如果一次次地建立独立的不同体系,又会带来很多重复性的工作,影响企业综合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近年来,一体化管理体系越来越被人关注,它主要是指多个管理管理体系并存,将公共要素嫁接融合在一起,多个体系在统一的架构下运作的模式。
(1)多体系融合的意义
多体系的融合可以实现各个管理领域的优势互补,提供整体解决问题的手段;可以减少资源浪费,实现信息共享;可以减少扯皮及管理上的不协调,提高管理效率;可以通过一体化管理审核来更加全面、更加准确和客观地评价公司的综合管理水平,同时降低管理和认证费用,促进体系认证工作的开展。多体系的融合还有利于培育员工的团队合作精神,对企业文化的建立起到良好推动作用。
(2)多体系融合的方法建议
体系的融合绝不是各个体系简单的相加,而是充分利用各个管理体系与标准间存在的相同之处来进行有机整合。从各个体系内在关系的分析来看,这种整合是切实可行的;从体系的特点和在南京地铁的运行情况来看,建议可以分成几个步骤、并行前进。
1)将ISO9000、OHSMS18000、风险管理、ISO14000融合建立成一个管理体系(QHSE),实现质量、安全、健康、环境的整合。首先要确定一个总的管理方针和目标,在总管理方针和目标框架下,分别制定各管理标准要求的管理方针和目标,如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环境方针和环境目标、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目标等。其次是编写一本管理手册,形成一套程序文件。对各标准中存在一些要求基本相同的程序标准,如内审程序、培训程序、记录控制程序等进行合并,对反映各管理标准核心和重要特点的体系文件,如ISO9000中有关产品质量的识别与控制、OHSMS18000中有关危险源的辨识等则进行单独编制,做到共性和个性相结合。另外要建立一体化的内审员队伍,以一体化的内审的检查为主,以不同管理体系角度的检查为辅,实施统一的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
2)以设备管理为主线,将TPM、RCM有机融合,形成一个专门的设备管理体系。一是编制统一的管理手册,制定统一的作业流程图。二是在设备的检测、维修、记录、数据管理方面实现一体化,在设备的故障统计、分析与对策措施方面实现一体化,在员工的理念培训和技能培训方面实现一体化,最终实现人—机—环境的和谐统一。
3)信息共享,资源共用。TPM、RCM融合体系的建立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与QHSE、EAM等其它系统的相容性,在内部沟通、文件控制、记录控制、绩效测量和监视,纠正和预防措施等方面原则上应直接采用QHSE体系中文件;在设备的维修管理、备件管理、信息管理方面以及设备完好率、MTBF(平均无故障时间)、故障处理响应时间等经济指标的统计方面应充分结合EAM系统来开展;在网站建设、资料流转等方面提前实现与QHSE贯标网站的链接整合。
4)条件成熟且企业的内在需求强烈时,策划新的体系管理组织机构,进行权责分配,提供资源配置,进行多体系的整体融合,实现标准归一。
5 结语
泰山不辞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每一个新兴的企业,特别是像系统多、技术含量高的轨道交通企业,在它的成长进步过程中,引入多种管理体系是十分必要的,多种体系并存也是十分正常的。关键是要在并存中融合,在融合中创新,在创新中完善。多体系的融合本身就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结合企业自身的运作特点,循序渐进,有机融合,在确保生产秩序稳定的前提下,逐步消除各个标准间的冲突,提高体系运行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实现企业的整体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田武,李亨.实战2000版ISO9001标准.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李葆文,徐保强,蒋良君.设备维护水平考核指标和入阶评价.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3]许玲,TPM&RCM融合打造南京地铁特色的维修文化 中国设备工程,2009年07期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