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高考化学试题中有机化学试题的命题特点与趋向的研究

时间:2016-01-29  作者:郑明
(2)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是 。

 

(有机物须用结构简式表示)(3)B的分子式是 。A的结构简式是 。

反应①的反应类型是 。(4)符合下列3个条件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有 个。

ⅰ)含有邻二取代苯环结构、ⅱ)与B有相同官能团、ⅲ)不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写出其中任意一个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5)G是重要的工业原料,用化学方程式表示G的一种重要的工业用途 。

另,2006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四川卷)第28题的(2)、(3)、(4);2007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Ⅰ)第29题的(1)、(3)。均属这类题型。

3、高考化学试题中有机化学试题的命题趋向

普通高校招生的目的和性质决定了它不仅要对学科知识和具体技能进行考核,也要考查考生对知识的内在联系、学科基本规律与方法的理解和运用度。研究近年来的高考化学有机试题可知,关于有机化学知识的考查,其发展趋势,是更加重视对考生的能力和素质进行考查,侧重于对考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进行考查,即侧重对高层次要求的考查,这是因为高层次的要求中一般包含低层次的要求。基于新信息题能够满足上述要求,故近年来高考化学试题中对有机化学内容的考查以这类题型为主。这类题的背景是考生从未接触过的新概念、新原理、新知识或新方法,要求考生通过自学,迅速接受新信息,运用新信息,还必须迁移已有知识来解答新问题。这一类题提供的背景材料主要有三种:一是有机化学新成就(新发现、新产品、新材料);二是高校有机化学课程有关知识;三是环境、健康、能源等应用性知识。解这种试题,考生必须把自己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新的情境中。

例1:已知:CH3CH2OH 有机化学CH3COOCH2CH3

(相对分子质量46) (相对分子质量88)

高考化学试题中有机化学试题的命题特点与趋向的研究

现有只含C、H、O的化合物A~F,有关它们的某些信息,已注明在下面的方框内。

有机化学

(1)在化合物A~F中有酯结构的化合物是(填字母代号) 。

(2)把化合物A和F的结构式分别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A ; F 。

本题是信息迁移题。有的信息是直接给的,有的信息却要考生自己体会出来。要推出A、F的结构,要求有严密的逻辑性,能正向、逆向考虑问题,能从“形式相似”看出“功能相似”。

例2:α-松油醇可经以下路线合成,小方框中的每一字母各代表一种有机物:

特点

可供选择的试剂:①Br2 ②H2 ③O2 提示:

有机化学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试剂1是 ,试剂2是 。

⑵A至H中,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是 。

⑶G和H的结构简式分别是:G ;H 。

⑷E转化为F的反应方程式是 。

例3:2006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天津卷)第27题。 碱存在下,卤代烃与醇反应生成醚(R-O-R′):

高考化学试题中有机化学试题的命题特点与趋向的研究

化合物A经下列四步反应可得到常用溶剂四氢呋喃,反应框图如下;

趋向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1molA和1molH2在一定条件下恰好反应,生成饱一元醇Y,Y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5%,则Y的分子式为    ,A分子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是    ,A的结构简式是

。⑵第①②步反应类型分别为①     ,②      。⑶化合物B具有的化学性质(填写字母代号)是    。a.可发生氧化反应;b.强酸或强碱条件下均可发生消去反应;c.可发生酯化反应;d.催化条件下可发生加聚反应。⑷写出C、D和E的结构简式:C     、D和E      。⑸写出化合物C和NaOH水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⑹写出四氢呋喃链状醚类的所有同分异构的结构简式:

由于这类题型给出的材料新,考查的知识面广,能力的综合性强,故它有利于全面考查考生的有机化学素质,而且这类题目可以保证试题的新颖性,引导中学教学跳出“题海”,培养能力,也有利于选拨真正具有学习潜能的考生,必将是今后有机化学试题的命题趋向。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考试中心编著,《高考化学测量理论与实践》,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版。
[2]2006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Ⅰ,全国卷Ⅱ)。
[3]2006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重庆卷)。
[5]2006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
[5]2006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四川卷)。
[6]2007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四川卷)。
[5]2007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Ⅰ,全国卷Ⅱ)。
[8]2008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Ⅰ)。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厌氧氨氧化脱氮及影响因素研究
下一篇论文:新课程化学课堂教学策略初探
科技论文分类
科技小论文 数学建模论文
数学论文 节能减排论文
数学小论文 低碳生活论文
物理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网站设计论文 农业论文
图书情报 环境保护论文
计算机论文 化学论文
机电一体化论文 生物论文
网络安全论文 机械论文
水利论文 地质论文
交通论文
相关化学论文
最新化学论文
读者推荐的化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