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根据学校具体情况,灵活地安排学习内容。
(一)课前准备要充足
教师选取的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运用的材料大多来源于生活,教师熟悉教材,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为实验提供学生无法自备的实验仪器、化学药品,尽可能的给所有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
(二)创设情境激趣
当我展示一瓶气体时,介绍这是一瓶氧气,学生半信半疑。怎样检验是不是氧气?请学生自己来操作实验。当带火星的木条在集气瓶中复燃时,学生都很惊奇,学习气氛很活跃,探究氧气的奥秘的热情高涨。设置有趣的实验,生动的故事等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目光,使学生情绪饱满、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
(三)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和假设
教师要学会“忽悠”学生,不直接告诉学生正确的答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认识水平,提出自己的想法,允许学生出错。学生把自己的猜想和假设记录下来,以便用实验来验证。如根据探究铁制品生锈的条件,探究铜变成铜锈的条件,由于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OH)CO],学生利用控制变量法作如下猜想:有铜、氧气,水时能不能生锈?有铜、水,二氧化碳时能不能生锈?有铜、二氧化碳、氧气时能不能生锈?有铜、氧气、水、二氧化碳能不能生锈?添加盐酸又怎么样?添加食盐又怎么样?这样丝丝入扣、层层深入,合理猜想。
(四)相互合作,验证假设
当学生提出初步的猜想与假设后,要引导学生积极设计实验方法。要让学生先明确实验目的,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再根据已学的知识、收集的资料进行思维,在此基础上,再帮助学生修改、选择或综合设计出最佳的实验方案。学生相互间配合,完成实验,验证假设是否成立。
(五)表达与交流
教师尽可能地为学生间的交流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集体面前汇报自己的实验过程,鼓励有不同看法的学生可大胆提出质疑,把自己的观点提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讨论,教师再结合学生们的观点,把一些学生们能够理解和接受的科学概念进行简单的概括和小结,并将学生们提出的有疑问的问题记录下来。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