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读:狭义的城市公共空间指“供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间”,包括街道、广场、居住区户外场地、公园、体育场地等。对居民而言,它是公共交往活动的开放性场所,根据居民的生活需求,在其中进行各类活动。其中除了像休憩空间的安排应使人有当观众的体验而非演员受人关注,适当的遮阴和私密度这些设计者容易关注到得点外,像花坛边缘的锐利度是否存在安全隐患这样的细节问题也关乎空间的品质。对象空间在区域图底关系中的地位和形象是否与之和谐、合适不仅影响其本身更影响着整个区域甚至城市的空间结构。
关键词:公共空间,品质,区域,场所
1[城市公共空间及其意义]
狭义的城市公共空间指“供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间”,包括街道、广场、居住区户外场地、公园、体育场地等;广义的城市公共空间可以扩大到公共设施用地的空间,例如城市中心区、商业区、城市绿地等。
城市公共空间在城市大系统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能承载城市活动,执行城市功能,体现城市形象,反映城市问题等。对居民而言,它是公共交往活动的开放性场所,根据居民的生活需求,在其中进行各类活动。论文大全。城市公共空间正在成为城市居民生活的一部分,可以享受城市生活、体认城市风情,领略城市魅力;对城市而言,它是城市形象、城市文化的重要体现之处,是一座城市的重要“窗口”、常作为一个城市的象征。它为美化城市环境、增强城市活力、体现城市特色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论文大全。也是最能为城市带来活力的空间;对于社会而言,作为重要介质,城市公共空间可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增加社会不同人群的交流,人际交往,人们可以在其中寻找归属、共享其中,甚至还能缓解一定的社会矛盾等。总之,无论对城市居民、对社会还是对城市本身,城市公共空间都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2[探索城市公共空间品质]
2.1支持使用活动
2.1.1生理适应性
包括影响人的生理舒适度的各方面因素,如是否安全隐患、休憩空间的设置、步行空间的舒适程度及无障碍交通系统等。其中除了像休憩空间的安排应使人有当观众的体验而非演员受人关注,适当的遮阴和私密度这些设计者容易关注到得点外,像花坛边缘的锐利度是否存在安全隐患这样的细节问题也关乎空间的品质。论文大全。
2.1.2自然度
人们天生的自然属性对公共空间中的自然化程度也就有了相应的要求。它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微气候:阳光、气温、眩光、风;绿化量、植物种类与构成;空地率;山、水等自然特质可亲进度。
一个高品质的公共空间就应协调好不同时节人对阳光、风、植物的需求,掌握好度,让人易于与自然亲密接触,如植物周围不设置隔离物如栅栏、栏杆,甚至有小道穿插地面花阵其间。水池可以亲手触碰和近距离接触,前提是安全。
2.1.3可使用性
它包括地形条件、活动表地面积、活动场地布局合理性、有顶活动场地面积、坐憩设施及布置、服务设施及布置、安全使用便捷度等方面。
活动场地的布局是功能分区的结果。这些不同的活动场地都有一定的边界,如绿化、铺装。为使用者提供不同的坐憩设施以选择,方向也是可选择的。尽量让使用者体验当观众的感觉。
2.1.4尺度
开敞的最宜人尺度为24m,而可看清物体的最远距离为70~100m。
2.1.5可达性与定向
2.1.5.1服务半径
一个广场的最大服务半径为600米,即7.5分钟公共空间网络的步行距离。
2.1.5.2交通组织
在公共空间中不仅要有效组织人得流线也要注意安排周边停车。
2.1.5.3指向与标识
设置各种指向是必要的,如停车场的标志。也有具有警告性的标识。使空间更系统化和科学化。
2.1.6公共艺术
比如文化小品、活动节目,它们赋予公共空间特色和魅力。
2.1.7其他
还有一些因素也影响着公共空间的品质如地面铺装颜色、质地、亚空间划分。
2.2形象认知
公共空间现状周边重要建筑层数、高度、分布情况都影响着其品质.
以广场空间为例,贝聿铭曾经说过“古城规划如北京之类,应该由城中心逐渐向外围扩展,中心建筑高度最低,有利于与老建筑协调,延续城市的文脉,再向外一圈,建筑限高可以放宽一点,再向外就可以再高。”
还有另外一些具体的因素如下.
2.2.1整体性:轴线
轴线有将各空间要素统一并等级化和有序布局的作用,而重要的大型建筑或其它场所往往盘踞端头之处,统领全局。
2.2.2图底关系
对象空间在区域图底关系中的地位和形象是否与之和谐、合适不仅影响其本身更影响着整个区域甚至城市的空间结构。
2.2.3远视点
包括视觉通畅性、显示性、视觉污染。
2.2.4近视点:比例、尺度
根据有关视线分析的理论和经验,人的观察视角在18度至45度时较为舒适,超过这个范围,人们需要仰视或者俯视,不能达到舒适的效果。而在45度内可以看清细节,27度内可看整体,18度内则看群体,在远就只能看轮廓了。
2.2.5序列景观
人们在一个公共空间中连续活动时,整个过程往往应涵盖所有景观,并且铺陈、开端、过程、高潮、结尾、延续在其间娓娓道来。而且有收有放,为需要突出的主体景观也提供了多个视点和角度。
2.2.6界面轮廓线
界面轮廓线应有层次和变化,突出重要的建筑或场所。
2.2.7建筑临街界面连续性
界面的连续性会使人们在公共空间中感受更多的归属感。
2.2.8界面建筑协调
2.2.8.1立面
界面的立面设计中以顶部、中部、底部为主而底部则是重点。11米高度以下的视觉影响最大。针对不同的场所精神所赋予公共空间的主题应有相和谐的立面设计。
2.2.8.2色彩
色彩给予空间多样的心理感受,比如红色热情浓烈、蓝色冷静大方,黑色沉稳神秘等,但总体始终应做到协调。
2.3文化内涵
2.3.1空间整体风格:性质、格调
从轴线、建筑形式、地标性建筑等方面都烘托出天府广场区域作为成都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地位。特别是与天安门广场相似的科技馆、广场、人南路三者的空间秩序,使省科技馆和毛主席像的气势更显磅礴庄严。
2.3.2文化环境
一个高品质的公共空间不仅反映当代文化环境,物质的如时尚,精神的如演唱会;更反映历史。
2.3.3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如果对象公共空间中存在历史文化遗产就该使两者互生共存,而不要使高墙和周边杂乱的建筑影响历史文化遗产重新焕发光彩。
2.4运行保障与管理维护
2.4.1正常使用保持
安排人员巡逻,防止意外情况发生;值勤人员应对人们的询问。
2.4.2绿化维护水平
定期对绿化、花卉修枝整形、施肥配植等,并适当设置维护标示。
2.4.3环境卫生保持
公共空间的整洁干净对整个城市的健康形象是很重要的。
3[结束语]
城市公共空间品质即重质也重量。从公共空间的属性来看,支持活动是人们建设公共空间的出发点和归属。在使用公共空间的活动中,才产生心理环境、场所意义,并总结出经验、归纳为知识以使下一次的建设能更完善。建设、使用、再建设如此循环往复,形成文化上的价值认同。
参考文献
[1]金俊《理想景观》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2][日]芦原义信《外部空间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
[3] 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主编《城市规划资料集第5分册城市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4]周进《城市公共空间建设的规划控制与引导》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