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商务部《中国对外贸易形势(2010年秋季)报告》显示了2010年前三个季度中国外贸成绩喜人,似乎已经摆脱了金融危机带来的不良影响,表现了其强大的生命力。然而,繁荣的背后还隐藏着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本文通过对秋季报告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概括出以下问题:加工贸易比例高却层次低,一般贸易逆差,服务贸易逆差且比例低,国内企业实力不强,国别贸易集中等,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论文关键词:年秋季报告,外贸,繁荣,问题,加工贸易,逆差
11月初,商务部发布了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10年秋季)。从前三个季度中国外贸交上的答卷来看,我国已经一扫金融危机带来的低迷,而“呈现出恢复性较快增长态势,进出口规模均已超过2008年同期水平”。报告预计,2010年四季度中国外贸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但同比增速将继续回落。全年进出口约为2.8万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左右。
一、2010年中国外贸的繁荣景象
前三季度,我国进出口总额21486.8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7.9%。其中出口11346.4亿美元,增长34.0%;进口10140.4亿美元,增长42.4%。与2008年同期相比,出口和进口分别增长5.4%和13.5%。
表12007-2010年1-9月中国进出口总体情况(金额单位:亿美元)
年份
|
进出口
|
出 口
|
进 口
|
|
|
总额
|
增速(%)
|
总额
|
增速(%)
|
总额
|
增速(%)
|
差额
|
2007
|
21765.72
|
23.6
|
12204.56
|
26.0
|
9561.16
|
20.8
|
2643.40
|
2008
|
25632.60
|
17.8
|
14306.93
|
17.3
|
11325.67
|
18.5
|
2981.26
|
2009
|
22075.35
|
-13.9
|
12016.12
|
-16.0
|
10059.23
|
-11.2
|
1956.89
|
2010.1-9
|
21486.74
|
37.9
|
11346.35
|
34.0
|
10140.39
|
42.4
|
1205.96
|
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让一直高速增长的中国外贸在11月份出现了严重拐点,低迷状态大概延续了一年。据海关统计,2009年1-8月,我国外贸出口同比下降22.2%;进口同比下降22.7%。出口价格总体下跌5.6%,扣除价格因素后,出口数量减少17.6%。当我们不清楚这场危机还要持续多久的时候,据海关统计,我国进出口总额从2009年11月开始出现增长,并且2010年全年保持了快速上扬的态势。这些统计数字似乎显示,危机已经结束,中国外贸经历了短暂的停滞后,又向世界证明了其强大的生命力。
然而,繁荣背后也隐藏着不少问题。中国外贸是否真的像这些数表所显现的那么无坚不摧吗?笔者将在下文通过分析报告提供的数据,透视繁荣背后隐藏的问题。中国外贸只有切实解决这些问题后,才能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
表22010年我国进出口贸易全年预计(金额单位:亿美元)

二、繁荣背后隐藏的问题
(一)加工贸易比例高,层次低
前三季度,我国外贸出口额11346.35亿美元构成如下:一般贸易5191.3亿美元,加工贸易5316.4亿美元,其他838.60亿美元。从下图可以看出,中国巨大的出口额主要来自于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其中加工贸易可以占到47%。
随着加工贸易政策的实施,加工贸易在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从1996年开始超过了一般贸易,通常保持在50%上下。2010年我国出口额的迅猛增长在很大程度上要依仗加工贸易的繁荣。然而中国的加工贸易存在以下问题,如果处理不好,会影响我国外贸的可持续发展。
表32010年1-9月中国出口分贸易方式(金额单位:亿美元)
年份
|
2010.1-9
|
总值
|
11346.35
|
一般贸易
|
5191.30
|
加工贸易
|
5316.45
|
其他
|
838.60
|
1、中国加工贸易在全球生产价值链中仍处低端
中国加工贸易发展很快,但总体而言,在华加工环节主要仍集中在最终产品的组装环节,劳动密集程度很高,技术含量低,在全球价值链上处于低端,加工贸易国内增值率不高。大多数企业以贴牌为主,并从事高污染、高耗能、低附加值的贴牌加工。即使部分高新技术、深加工产品的出口也存在增值率不高、产业链条短、零部件本地化程度低问题。跨国公司掌握了核心技术、产品设计、软件支持、关键零部件配套、关键设备和模具以及品牌等环节。中国自主营销能力普遍较低,且加剧了国际间贸易摩擦。
2、加工贸易对国内产业结构升级带动不大
“十五”期间机电产品加工贸易占加工贸易出口的70%,占机电产品的74%;高新技术产品加工贸易出口占加工贸易出口的41%,占高新技术产品加工贸易出口的87%。2005年,99.9%的笔记本电脑,99%的彩色视频投影机和微型计算机,98%的等离子彩电,97%的DVD,96%的船舶均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内资企业参与加工环节少,且零部件和原材料过度依赖进口,国内配套比例低,抑制了产业技术和产业结构的升级。
报告指出,前三季度,机电产品出口6677.2亿美元,同比增长34.5%;高新技术产品出口3482.4亿美元,增长36.1%;占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比上年同期提高0.2和0.5个百分点。虽然出口额中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比例的增长令人兴奋,但是这个出口额大部分出自加工贸易的低端组装环节。这与中国这个出口额世界排名第二、三的贸易大国还是有些不相称。
3、加工贸易积累了大量的贸易顺差,贸易摩擦增多
中国贸易顺差的最大来源是加工贸易。中国加工贸易市场的相对集中,加快了对西方国家贸易顺差积累,导致后者与我国贸易摩擦增多。而且,大量的顺差增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4、针对问题的改进措施
鉴于我国加工贸易在外贸中的重要地位,我国应该一方面稳定加工贸易的发展,另一方面又要逐步推进转型升级:逐步淘汰落后生产加工能力,限制、淘汰高污染、高能耗、资源型的加工企业和产业,鼓励和支持发展先进生产能力,吸引更高技术水平、更大增值含量的加工制造环节和研发机构到中国,向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方向升级,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延长产业链、增加加工深度,引导加工贸易产业链向研发设计、集约发展、营销服务延伸,鼓励加工贸易企业自主创新和自创品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