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毕业论文 >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应处理好几个关系_加快经济转型

时间:2013-04-10  作者:徐元旦

论文导读::当前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应处理好几个关系:一是内需和外需的关系。增长的动力需要更多地从出口需求转为国内需求,扩大内需应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二是稳定增长与结构调整的关系。为了缓解结构失衡,当前有必要适当放慢经济增速。三是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关系。转型升级不一定都去发展新兴产业,淘汰传统产业;传统产业也可利用先进技术,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实现产品升级。四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完全由市场调节不可能实现发展方式转变,但不能因此否定市场调节的作用;政府调控对发展方式转变不可或缺,但也不能因此夸大政府作用。经济转型关键在于政府转型的突破。五是引进先进技术与自主创新的关系。单纯的技术引进和技术模仿不足以形成创新驱动经济,自主创新必须成为技术进步的主要来源,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要从原来的比较优势转向竞争优势。六是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要从富国转向富民,要由追求GDP增长转向人民收入的普遍增长,让广大人民公平合理地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以此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论文关键词:加快经济转型,处理,几个关系
 

一、内需与外需的关系

消费、投资和出口是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投资和消费被称为内需,出口被称为外需。长期以来,我国需求结构呈现投资膨胀、消费低迷和出口依赖的失衡局面。我国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和出口拉动,投资膨胀是当前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近几年我国的投资率始终处在40%以上的高位,2009年达到46.8%,比世界平均水平(20%)高出1倍多。发达国家和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投资率一般为20%—30%,如美国的投资率一直低于20%,即使日本在上世纪60—70年代高速增长的重化工业阶段也只有32%。数据显示,迄今为止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仍来自于政府扶持下的固定资产投资。

我国经济运行的另一特征是外贸依存度过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向型经济不断发展,进出口贸易大幅增长。1996—2007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逐年增长。我国外贸依存度1978年为8.9%,2007年达到66.2%,不仅高于发达国家,而且高于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2008年、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出口萎缩,我国的外贸依存度急剧下降,2009年降到44.2%。

实践证明,投资拉动与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都不可取。一是投资和消费是此消彼长的关系,过高的投资对消费产生了挤出效应,而消费是投资的目的,缺乏消费的支持,投资也无法持续,经济稳定健康发展也难以实现。根据世界银行数据,1990年以来世界平均消费率基本稳定在77%—79%,而我国大致在50%左右。这种“一高一低”的格局曾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优势,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从经济发展的一般趋势看,持续的高投资而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相对较弱,既不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会使经济对投资拉动的过度依赖。二是当国际市场对我国产品的需求急剧萎缩,国际市场无法支持我国出口继续增加时,我国企业因为没有市场,必然会收缩生产和投资,甚至倒闭,从而使得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快速下滑,失业率快速攀升,生产力过剩的压力加大,我国经济自2008年第四季度起到2010年上半年就是这种情况。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经济结构调整要坚持扩大内需战略。我国的发展动力要从外需转向内需。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直接打击了外向型经济,外向型经济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力在下降。我国有些出口产品国际上面临产能过剩,导致国际贸易摩擦不断升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发达国家为了国内就业,也开始鼓励实体经济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并实施扩大出口战略。现在危机虽然过去,但西方国家经济是缓慢复苏,不能指望他们对外部需求在短期内有很大增加,这对我们继续拓展外需形成了新的压力。

实际上,外向型战略是一个国家在经济增长的初期所采取的战略,随着经济增长和全球环境的变化,那种主要依靠出口战略和外商直接投资拉动增长的重要性在降低。经济转型的一项内在要求是,增长的动力需要更多地从出口需求转向国内需求;扩大内需是我国增长的潜力和优势所在,应该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

二、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与调整经济结构的关系

从理论上看,速度和结构都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速度过快或过慢都会带来严重问题,而经济结构不合理则会带来更大危害。长期以来,我国在实现高速增长的同时,也付出了诸多结构失衡的代价,特别是在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地区结构、城乡结构、收入分配结构等方面的失衡表现得尤其突出。在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结构失衡问题的弊端充分显现,给我国的经济运行带来前所未有的困难。面对这些冲击和困难,科学之道在于促进经济较快增长前提下调整结构。只有保持较快增长,前进中所遇到的困难和压力才可以得到有效解决。统计资料和事实都证明,由于我国当前经济是粗放型增长,只有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企业才能获得高额利润,国家才能有高增长的财税收入,就业难的问题才能得到缓解,居民收入才可能增加,消费内需才可能提振。反之,低速增长或负增长将无法为结构调整带来必要的空间,不仅不能使结构性的问题得不到改善,反而会使之更加恶化。

然而从这几年情况看,我国经济增长不是过慢的问题而是高速增长使经济结构更加失衡。因此,从目前看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需要牺牲一些增长速度。从某种角度看,我国经济结构失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连年追求高速经济增长。为保经济增速,财政支出多用于“铁公基”,而用于增加低收入群体的财力不足,社会公共事业发展滞后。因此,为了缓解经济结构失衡问题,当前需要适当放慢经济增速,从追求两位数增长转为比如8%左右的增长。“十二五”规划确定增速年均7%,实际增速可能会超出一些。最近,国家淘汰落后产能,控制银行放贷规模和速度,对房地产行业进行调控,都使经济增速有所回调,这有利于发展方式的转变。如果不能容忍一定程度的增速回调,还想保两位数的增长,那么转方式、调结构的任务就会落空。

三、传统产业与高新技术、新兴产业的关系

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传统产业比重高,产业技术含量低。由于我国科技、教育体制等原因,科技进步不够快,技术对外依存度很高。我国是第一汽车生产大国,但核心技术都是外国的。从上海情况看,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值只占工业产值的18%,而在发达国家这个比例一般可达到60%。目前上海的制造业劳动力投入很大,但利润却很少。如手机产业中20%利润、计算机产业中的30%的利润、数控机床产业中的40%的利润、汽车行业中的70%的利润都被作为知识产权费用返还给其他国家。现在都讲中国是制造业大国,是世界工厂;也有人认为中国是世界厨房,人家享用完美味佳肴,留下来的是剩饭残羹和满屋子的油烟。在国际分工中,我们中国的企业分配到的是制造环节,而制造环节是产业链条中价值最低的、消耗资源、破坏环境、使用廉价劳动力的环节。而其他有价值的环节,如产前研发、产后销售全部掌控在欧美国家手中。

在国际金融危机中,那些技术含量不高、处于产业链中低端的,特别是低端的加工业受到的影响和冲击都比较大。无论是在国际市场还是在国内市场,没有核心技术、自主品牌的产品,就往往处于过度竞争、降价销售,甚至亏本经营的境地。

国际经验表明,形成产业中高端的竞争力,才有持久的竞争优势。因而在结构调整中,要以加快培育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抓手,形成引领未来新增长极的新兴产业,进而带动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这需要在现有基础上,以市场可实现性、技术与产品成熟度、企业基础和产业成长性等为筛选依据,结合重大专项的实施,重点围绕低碳能源、绿色产业、现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航空航天、海洋产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其重点产品开展工作。

经济转型不是不要低端制造业。如前所述,当前产业国际分工格局虽然对我国不利,但它是符合经济规律的。这里关键看我们投下了什么。你投入的是民工,人家投入的是技术、管理、品牌和资金等要素。你做高端,投入多收入也高;反之,你做低端,投入少拿的也少。这叫“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符合投入与回报相一致的原则。我国国情情决定了,在一段时间内,我们要继续做低端。不是说经济转型,就是淘汰传统产业等夕阳产业,都去发展高科技,鞋帽、服装、玩具等传统产业都不搞了。中国70%的劳动力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都往高端、新兴产业转移,这70%的人干什么?中国经济转型是大势所趋,但并不代表中国已经不需要劳动密集型的低端制造业了。

当然传统产业本身有个产业升级的问题。一是要提高传统产业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经济转型中要淘汰的不是产业本身,而是产业内的的低技术含量的产品。意大利是奢侈品生产大国,标有“意大利制造的衣服、皮鞋,比同类产品价格高出许多。为什么?因为传统产业也可以不断创新,最新科技与传统工艺相融合。世界著名品牌西装,要100多道工序。同样是传统产业,运用了先进接技术,身价就不一样。其实,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夕阳产业,只有夕阳技术或夕阳思维。同样是制作服装,欧洲一些企业能够抓住行业本质,减少前导时间达到快速反应,盈利能力甚至强于火爆的“苹果”。二是做大制造业的两端,一个是产前的研发端,一个是产后的营销端。制造这一环节处于价值链的最低端,而研发、营销环节,附加值最高。恒源祥是上海一家传统的纺织业企业,但是为了降低成本,它将企业的总部和营销总部留在上海,而将生产环节转移到了外地。现在进入上海的外企已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总部、研发总部进入上海,而制造型企业进入上海的越来越少了。 最后,制造业要实现从卖产品到“卖品牌”。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以上时,人们对品牌的消费需求会愈来愈强烈,人们会把一半的支出用于品牌的消费。可以预见,未来5到10年,中国将全面迎来“品牌消费”的时代。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企业用工情况调查研究报告_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下一篇论文:重庆市第三产业重点行业选择研究—基于区位熵理论研究视角
毕业论文分类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护理毕业论文 会计毕业论文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
大学毕业论文 硕士毕业论文
计算机毕业论文 市场营销毕业论文
物流管理毕业论文 法学毕业论文
相关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最新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读者推荐的工商管理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