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技论文 > 低碳生活论文

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低碳经济思想及其实践指引_关-论文网

时间:2014-04-10  作者:佚名
马克思进一步指出:“由于大规模社会劳动所生产的废料数量很大,这些废料本身才重新成为商业的对象,从而成为新的生产要素。这种废料,只有作为共同生产的废料,因而只有作为大规模生产的废料,才对生产过程有这样重要的意义,才仍然是交换价值的承担者”。“化学工业提供了废物利用的最显著的例子。它不仅发现新的方法来利用本工业的废料,而且还利用其他工业的各种各样的废料,例如,把以前几乎毫无用处的煤焦油,变为苯胺染料,茜红染料(茜素),近来甚至把它变成药品”。

2、节约的两种类型。马克思十分重视节约在社会在生产中作用,他指出:“社会地控制自然力以便经济地加以利用”。而且,马克思还将节约区分为两种,他指出:“应该把这种通过生产排泄物的再利用而造成的节约和由于废料的减少而造成的节约区别开来,后一种节约是把生产排泄物减少到最低限度和把一切进入生产中去的原料和辅助材料的直接利用提到最高限度”。马克思高度重视废料减少的节约对人类社会生产的意义,他指出了减少废料的三个途径:一是机器质量的提高可减少辅助材料废料的产生。“机器零件加工得越精确,抛光越好,机油、肥皂等物就越节省。这是就辅助材料而言的”。二是机器和工具质量越好,原料就越少地变为废料。“在生产过程中究竟有多大一部分原料变为废料,这要取决于所使用的机器和工具的质量”。三是原料本身的质量。原料质量越高,废料越少。“最后,还要取决于原料本身的质量。而原料的质量又部分地取决于生产原料的采掘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即本来意义上的文明的进步),部分地取决于原料在进入制造厂以前所经历的过程的发达程度”。

马克思主义的“废物再循环”理论中,虽然没有使用低碳经济的概念,但却充分论述了人类社会生产,特别是社会化大生产中,应以资源节约和废弃物低碳利用为基本特征。减少废料的产生和废料的再利用实质上就是低碳经济所提倡的减量化、再使用和再低碳的基本原则。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低碳经济思想的实践指引

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低碳经济思想的实践指引主要体现在我国的低碳社会构建中。能源节约基金会认为,发展“低碳经济”有赖于“低碳社会”的构建。我国已将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两型社会”战略任务的提出,是我国主动应对气候变化,积极推动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具体体现。“两型社会”是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具体实现形式,它以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发展理念为指导,以区域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为基础,通过建立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绿色的消费模式,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最终提高人类的社会福利和幸福程度。“两型社会”实际上就是我国拟构建的低碳社会。马克思主义的“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理论和“废物再循环”理论,为我国在构建低碳社会的过程中,发展模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转变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

(一)发展模式: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变

中国的能源结构一直呈现高碳结构、化石能源占中国整体能源结构92.7%,其中高碳排放的煤炭占了68.7%,石油占21.2%。电力中,水电比例只有20%左右,“高碳”的火电比例高达77%以上。据估算,未来20年中国能源部门电力投资将达1.8万亿美元,火电的大规模发展仍将对环境构成潜在巨大的威胁。从中国的经济结构来看,经济主体是第二产业,这决定了能源消费的主要部门是工业,而工业生产技术的高碳消费特征,又加重了中国经济的高碳倾向。资料显示,1998年—2008年,中国工业能源消费年均增反6.8%,工业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约70%。采掘、钢铁、建材水泥、电力等高耗能工业行业,2008年能源消费量占了工业能源消费的65%。因此中国经济的工业化与现代化进程仍然靠高碳能源所驱动,这就是所谓的高碳经济,是与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低碳经济相对立。高碳经济虽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但是高碳能源的经济结构并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长期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给我国带来了比较严重的环境问题。目前全国85%的CO、90%的SO和73%的烟尘都是由燃煤排放的。随着工业重化工业的进一步发展,煤炭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将不断加大,CO的排放还会不断增长、由于技术和设备相对陈旧,我国单位CDP的CO排放量远高于发达国家。根据世界资源研究所的研究结果,1950-2002年间中国化石燃料燃烧CO累计排放量只占世界同期的9.33%,人均累计CO排放量61.7吨,居世界第92位。2007年,我国CO排放总量达到53.4亿吨,居世界第二位。预计到2015年中国的CO排放量占世界的比例将达到20.7%,超过美国(20.1%)成为世界第一排放大国。

研究资料表明,如果我国不采取特别强化的温室气体减排政策,要实现既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2050年中国能源需求总量将达到67亿吨,其中石油需求量将高达12.5亿吨,温室气体排放量将达到122亿吨,建筑物和交通部门将成为能源需求和碳排放增长的主要贡献者。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面向湿地的文明生态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以白洋淀村庄为例-论文网
下一篇论文:高碳经济区域发展低碳经济的路径选择——基于巢湖市的思考_挑战-论文网
科技论文分类
科技小论文 数学建模论文
数学论文 节能减排论文
数学小论文 低碳生活论文
物理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网站设计论文 农业论文
图书情报 环境保护论文
计算机论文 化学论文
机电一体化论文 生物论文
网络安全论文 机械论文
水利论文 地质论文
交通论文
相关低碳生活论文
最新低碳生活论文
读者推荐的低碳生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