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班级文化反映的是班级这个特定的社会组织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渗透在班级的一切活动之中。全体学生的阶段发展及终身受益应当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着力点和根本目标。本文就班级文化建设的时间阶段和教育方法进行论述。不妥之处请同行指正。
论文关键词:班级文化建设 阶段发展,终身受益
三年教育,终身受益应是我们教育学生的至高境界。班级文化建设一要陶冶学生的情感。其实,在我们的心中潜在着一些人类永恒的情感,诸如感激、同情、敬畏、羞耻、亲情、友谊和爱恋等,这些都是需要教育去开启、去唤醒和去提升的。二要积淀学生的责任.责任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对他人、对家庭和对社会的一种觉悟,是自觉把事情做好的一种要求。责任感是人的基本品质之一,也是人生存于社会的必要条件,青少年学生的责任感一般都是对待具体事物的态度基础上形成的。三要启动学生的动力.人的欲望和兴趣,人的情感活动都能成为个人成长发展的某种动力,个人在生活中能够付出多少努力,能够使自己要做的事情达到什么高度,最终还是要靠人生的动力。人生的动力应该是人生的价值追求,人生的理想。
1.宜因时而变。把握学生的需要,找准切入点。
高一年级着眼点倾向于肯定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在成长中不断感受到“自主、超越”的快乐,这一时期学生的可塑性最强,所以学生行为养成教育是重点,注意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努力建立正确的班级舆论。开展一些专题讲座,如《初高中的衔接》、《谈谈高中阶段的学习特点及方法》、《谈中学生人际交往》等
高二年级开展人生与理想主题系列教育活动。如何提高学生的正确的是非观念、良好的思维品质、强烈的班级荣誉感和责任感就显得尤为重要。向同学介绍心理健康知识,由班主任提供材料,让学生展开讨论,使学生学会处理成长中的困惑、烦恼。如“如何渡过心理断乳期”、“逆反心理好不好”“如何消除与家长的代沟”、“对自己期望值太高好不好”、“如何与异性交往”、“受到别人误解与伤害应该怎么办”,
高三学生自律性增强,思想负担重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刻不容缓以目标引导为中心,自觉协调学习和班级管理的关系、学习心理与学习效果的关系,正确应对未来的发展。优等生更需要心理保健的指导;中等生需要弥补基础知识和培养良好习惯;后进生需要关心、指导以及信心的坚定
2.宜因人而宜。要努力做到集体教育与个体教育相结合。
培养学生具备六心,是开启成功之门的六把金钥匙。信心是精神的支柱,是动力的源泉,是对自己深深的期待和祝愿;恒心是坚韧、是意志,是对承诺、信念的坚守,是构建成功金字塔的基石;关心是理解、是沟通、是心灵的抚慰和给予;开心是乐观、是进取,是健康向上、不言放弃的心绪和情怀。良心是宽容、是回报,是心灵的踏实与舒畅;平常心是水到渠成运筹帷幄的坦然与自如。
作为班主任,我们既要把握好班级发展的大方向,又要悉心洞察每个学生思想动态,适时对学生个体教育。有时候一个人会带动一大片,因此,对个体中出现的一些好的苗头要积极加以指导推广,力争把好事办得更好;对个体中出现的一些不太好的苗头教师要极力引导,把坏事变好或者把危害降低到最小程度;对于个别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教师要积极加以疏导,让学生心情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
面对全班学生,班主任应该以不同的方式,促使每个学生都成为健全的人,有用的人。其深层次的意义是通过教育使学生的智慧得到开发,情感得到培育,心灵得到陶冶,使学生独立自主和创新的精神得到真正的发扬,人格和个性得到完美的塑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