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德育论文

增强高校德育实效性的治本之策

时间:2011-04-18  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高校德育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仍不尽如人意,突出表现为高校德育缺乏实效,其主要原因是道德教育缺乏“人性化”。我们党提出的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为高校德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明确的理论指导和方向保证。
关键词:以人为本,德育实效性,原因,举措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高校德育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仍不尽如人意,突出表现为高校德育缺乏实效,其主要原因是道德教育缺乏“人性化”。我们党提出的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为高校德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明确的理论指导和方向保证。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要求高校德育工作者改变过去开展德育工作的观念和方式,在以人为本教育原则的指导下,探索新的途径和方法。

一、以人为本的思想道德教育的基本内涵

以人为本的思想道德教育要求从社会的、具体的、历史的人出发,重视人的具体实践和人的发展需要,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和个性化发展需要,符合人们的心理接受规律,提升人的道德情操和境界,引导人们追求高尚的人生理想和信念;在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要坚持用高尚的品德教育人,用真挚的情感感染人,尊重和发展教育对象。以人为本的思想道德教育强调理解人,不仅理解人的本质,而且理解人的需求和个性,在方法上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与解决学生实际困难相结合;强调尊重人的主体地位,以情感人,在方法上主张调动被教育者的积极性,进行自我教育;强调发展人,实现促进社会发展和促进人的发展的双重功能和目标。

高校德育坚持以人为本,要求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要一切以学生为本,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生存和发展的权权利,将每一个学生视为教育和培养的目标,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关注学生的生存和发展,帮助学生发展能力,完善人格,培养个性。

二“以人为本”的高校德育的新举措

1.德育观念上倡导人本化理念

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确立德育的首要地位。以人为本,就要满足人的需要。以德为先,德才兼备,全面发展,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一种普遍追求,是人的发展的永恒主体。在发展市场经济和实行改革开放的今天,优秀人才的素质构成更加强调以德为先,否则,就保证不了全面小康和和谐社会的实现。坚持德育居首位的核心就要处理好德育与党的中心工作、学校的中心工作之间的关系。一要防止“取代论”,二是防止“取消论”。

在成才与做人的关系上强化做人第一的观念。学校教育要培养有知识的人,本无可厚非。问题在于传统的教育视野中,知识被看成是人的唯一规定性,看成是人之本质,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实现学生的知识人化;大学生受教育合格与否已经被默认为掌握专业知识的多寡。而事实上,人才之所以为人才,一般总是需要得到社会的认可的。古今中外历史上,对人才的考察和评价,常常以“德”为重。我国的教育方针也明确规定:要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诸方面获得全面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从人才自身的发展来看,最宝贵的素质,莫过于具有崇高的理想、远大的志向,实现理想和志向,则需要具有相当高尚的道德品质的人。一个人品德高尚,才能平常,可以通过发展才华,成为人民大众所欢迎的人才;而才华横溢,品德低下者,必不为人民大众所用。“有才无德,其行不远”。

2.德育实践中倡导个性化教育

科学确立以人为本的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目标。首先,要拓展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目标的内涵。以往的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目标或多或少都存在偏重政治教育的这样一种倾向。政治目标是思想道德教育目标的重要内容,但不是唯一内容。在确定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目标时,要将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政治目标与发展目标结合起来,从而使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从以往注重政治条目灌输,向培养大学生道德选择和价值判断能力转————————————

注:本文系2009年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度课题“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德育创新”(20090638)之阶段性研究成果

变,培养大学生社会公德,让大学生学会自我判断;学会关心国家和社会的经济、生态利益,关心家庭、朋友和同学;关心真理、知识和学习;关心自己的健康。其次,要建构科学的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目标体系。既要确立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总体目标,又要确定思想道德教育的某一方面或某一阶段、某一过程的具体目标,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施指明具体方向。否则,在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实践过程中就随时可能出现方向不明或定位不准的现象。

合理选择以人为本的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内容。内容是为目标服务的,思想道德教育内容选择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其目标的能否实现。现阶段,高校主体性德育的第一内容是生命教育。目前,生命教育内容至少可以包括:个体生命的一维性、不可逆性教育;自爱教育;日常生活中的生命观教育;个体间的生命关系教育;生命的超越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生命教育的内容也在不断地更新。但是,生命教育的内核——教育个体如何关爱生命,如何超越生命是不会改变的。高校主体性德育的第二内容是公民教育。公民教育在国外亦称为政治社会化,主要的教育目标是“使个人社会化,成为他所处的政治社团(包括国家和地方两个层次)的一名合格成员”。高校公民教育的内容应该侧重于公民意识的强化。其主要内容包括:公民与传统文化;公民意识与个人发展;公民意识与国际交往;公民意识中的道德与法等。最后,高校主体性德育的内容还有信仰教育。如果没有信仰,人生就没有了精神支柱,就会失去方向感,更无法确立主体性。人类信仰包括宗教信仰和非宗教信仰。非宗教信仰包括道德信仰、政治信仰、哲学信仰以及法律信仰等。四种信仰中,我国的道德信仰和政治信仰是传统的优势,哲学信仰和法律信仰却发展得不够充分。目前的信仰教育关键是注意层次性,避免单一性。

灵活运用以人为本的高校思想道德教育方法。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必须科学创新和运用各种以人为本的工作方法,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只有出自真心才能走进内心;必须尽可能的关注大学生的内心世界,真正用朋友的友情、家长的热情来与他们相处、相交、相知。以人为本的高校思想道德教育方法的创新和运用,要突出针对性、有效性、主动性,特别是要力戒形式主义、教条主义和简单生硬,讲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耐心细致,情理兼容,做到科学性和艺术性相统一。

积极拓展以人为本的高校思想道德教育途径。注重三个结合:一是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隐性教育的作用。即一方面要理直气壮、面对面地向学生进行一些理论灌输,强化说服教育;另一方面要使学生在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中、健康而生动活泼的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二是校(课)内教育和校(课)外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校(课)外教育的作用。要把学生引向社会,参与社会,使他们找准自己与社会的结合点,形成符合形势发展的健康思想。三是外在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作用。要增强大学生的主动性,促进思想道德教育的深入开展。积极开辟思想道德教育新的着力点。第一,继续发挥课堂教学在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主导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但是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需要进一步加以改革。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要联系改革开放实践和大学生思想实际,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把系统教学与专题教育结合起来,把理论武装与实践育人结合起来,改进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增强学生运用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要深入发掘高校各门课程的思想道德教育资源,把思想道德教育融入到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和科研的各个方面,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过程中,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政治觉悟。第二,大力拓展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实践活动的育人功能。校园文化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载体,要广泛开展学生生活园区思想道德教育和文化娱乐活动,大力推动学生生活园区文明建设,着力建立“学生生活园区文化圈”,增强学生生活园区的文化气氛和育人功能。社会实践是学生将课堂所学运用于实际的最好途径,要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保障体系,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不断丰富社会的内容和形式,提高社会实践的质量和效果,引导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第三,充分运用网络技术,提高大学生德育的效果。论文格式。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网络时代的网络文化正深刻地冲击着当代大学生的头脑,极大地改变着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甚至是他们的语言表达习惯。应该把大学生德育工作贯穿到网络中去,用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和信息去占领网络阵地,从而实现大学生德育途径的创新,积极主动开展大学生德育工作。网络是把双刃剑,要严格控制网络中各种错误思潮和腐朽文化的传播。

3.德育管理上倡导人性化服务

德育管理的人性化服务,就是强化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德育工作要以服务学生全面发展为重点,要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整合学校教育、管理资源、建立起帮助学生成长,解决学生困难,方便学生办事,维护学生权益的服务体系,真正做到关心学生困难,关爱学生进步,关注学生就业。让每一位学生都受到民主平等的对待,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应有的尊重,让每一位学生同在蓝天下健康成长。

把言传和身教结合。言教与身教相结合是思想道德教育的特殊要求。思想道德教育要真正说服人,一靠真理的力量,二靠人格的力量。思想道德教育要重视言教,但从某种意义上讲,更要重视身教。“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实践证明,“身正为范”是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只有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才会产生示范效应。

把尊重共性与个性相结合。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是造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造人的教育必须尊重教育对象,个性化教育是对教育对象的最大的尊重。论文格式。注重个性就是承认不同教育对象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了解其兴趣志向、特长及爱好等。以人为本的个性化教育一是体现在宽容上。对受教育者的思想行为,只要不涉及到原则性行为,不管其多么与众不同,都应该宽容。二是体现在选择上。个性教育要给受教育者更多的选择机会,创造良好的选择环境。要让教育对象选择,在教育者的指导下进行选择。三是个性化教育还要注重个体的创新人格的形成。个性化教育就是要让受教育者自己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自己对自己负责,自己关心自己,自己爱护自己,自己决定该做什么,怎样去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既要考虑到全体教育对象的特点,更要重视个体的差异性,处理好共性与个性,个别教育与集体教育的关系。

把他律和自律结合起来。论文格式。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自律是一种内在的力量,一个人思想政治觉悟的提高,归根到底要靠自律,即依靠内心信念来约束自己。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要注重培养人们的自律意识。然而,思想政治工作要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仅仅靠人们的自律是不够的,还必须靠管理、法律等他律手段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只有把自律和他律结合起来,才能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古人伏.德育实效性研究与实践[M].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9年
[2]袁爱宁.论道德教育应体现以人为本的主体性[J].甘肃科技纵横,2007,(3)
[3]石凤妍,徐健康.论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道德与文明,2007,(2)
[4]秦亚红.让道德理论内化为大学生的素质和品格[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8)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浅谈大学生“家庭——学校”德育体系构建
下一篇论文:重视家庭在德育教育的作用
教学论文分类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德育论文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班主任论文 幼儿教育论文
初中数学论文 教育教学论文
小学德育论文 小学教学论文
小学教育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初中英语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初中班主任德育论文
初中物理论文 学前教育论文
国防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 远程教育论文
相关德育论文
最新德育论文
读者推荐的德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