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读::在“力的合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初中物理论文。
论文关键词:在“力的合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探究式教学特别注重让学生经历探索问题的全过程,从中获得体验,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要求从日常现象着手,设置情景,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制定计划,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在收集数据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假设并验证,形成结论,最后通过集体交流评估,不断完善方案,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据此,“力的合成”教学应设法创设、模拟和再现类似科学探究的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以科学研究者的身份,采用“猜想——推理——验证”的研究方法初中物理论文,探索、发现和获取知识,并亲身体验科学探究中的艰辛和愉悦。因此,在教学中要侧重知识的形成,教给学生科学思维的方法,并激发探究意识,培养创新能力。为此,这节课的主线应是:回顾旧知识——提出新问题——数学类比推理——科学猜想——分析归纳——实验验证——总结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一、学情、重点、难点分析
①等效观点、力的合成是解决力学的基础和工具,为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平衡、动量定理、动能定理的理解和应用以及运动的合成、电场磁场的叠加等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一节前面接三种常见的力,后启力的分解和力学的重要定律的应用,因此这节课在高中物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如何通过实验分析归纳出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决定了高中物理能否取得开门红?
②由于受代数运算思维定势的限制,学生对矢量运算不易理解。因此理解合力与分力的关系,理解平行四边形定则并加以应用,是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平行四边形定则的探索应用是教学的重点,而实验设计和作图又是难点龙源期刊。所以,无论从课堂讲解,还是实验的设计操作、巩固练习、课后作业等,都应围绕平行四边形定则展开。
二、探究过程设计
1、贴近生活 展示动画、影片,提出问题
①复习引入、提出问题:力的图示可以形象的表示力的大小和方向,3牛和4牛的力同时作用在物体同一点,是否相当于对物体施加一个7牛的力呢?
②几个小孩共同推一辆小车上坡,一个大力士能代替吗?
③如图甲、乙,力F的作用效果与F1、F2的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吗?
④用图丙过渡到生活实例,使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身边,产生亲和力,激发探究冲动,从等效性引入合力、分力、力的合成概念。
2、 制定计划,设计实验,创设情境
(1)为避免漫无边际的乱猜,组织学生讨论,主要解决以下问题:
①一个力可以让橡皮条发生形变,两个力能达到同样的效果吗?
②演示:比较一个弹簧秤拉橡皮筋与两个弹簧秤同时拉橡皮筋的效果。
③问题:讨论两个力互成角度,则合力与分力的大小、方向有什么关系?
(2)展示学生集体讨论的结果初中物理论文,并选择最佳方案分析、补充、总结,提供相应的器材,并按图1、2实验。
3、 分八个大组实验,收集数据,引导学生分工协作。
 丙
①五个组分别作夹角30°、60°、90°、120°、150°的情况。
②六、七两组各完成任意锐角、任意钝角的情况。
③为避免出现两个力相等的情况,第八组上黑板用弹簧秤沿竖直方向用5牛的力拉橡皮条,记下细绳的方向、结点位置“O”,从“O”起向两边分别作与竖直方向成530和370的两条直线,再用两只弹簧秤沿两直线方向把结点拉到“O”,作F、F1、F2的图示,连接F1、F2、F,观察构成的图形满足勾股定理。
4、教师指导分组实验,怎样确定F 、F1、F2的大小、方向呢?
①引导学生:用互成角度的两个力沿规定的方向拉两只弹簧秤使橡皮条伸长到O点;分力的方向沿细绳方向;两个弹簧秤的读数是分力的大小。
②用一只弹簧秤把橡皮条拉到“O”位置,细绳的方向就是合力的方向,弹簧秤的读数就是合力的大小。两次实验“O”或“O”应该重合,拉弹簧秤时尽量让读数为整数,保证弹簧秤水平,使作图快捷、准确。
5、大胆猜想,谨慎验证。
根据图示,许多同学已经激动的发现自己的作图是、或很象平行四边形,分力是邻边,合力是对角线;这时引导各组以任意数据去验证是否还是平行四边形。
6、 交流评估 形成结论。
在猜想得到验证的基础上,展示各组有代表性的作图(图3),由学生集体归纳出平行四边形定则,形成结论:求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力,可以用表示两个力的有向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三、思考、讨论、 小结龙源期刊。
1、两个力的合力与分力的大小、方向是否有关?
2、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演示器演示(图4)。
3、多媒体进一步演示在直角坐标系下,两个分力与合力的关系,并模拟多个力的合成(图5),由此总结更精细的结论,给学生一个直观的“刺激”。
4、学生会惊奇的发现结论 :
①|F1-F2|≤F≤|F1+F2|,
②夹角为0○、180○时,为代数运算。
③两个大小不变的共点力的合力随夹角增大而减小,随夹角减小而增大。
四、巩固探究方法,带着问题初中物理论文,带着探究的冲动离开课堂。
1、平行四边形定则:两个力合成时,以表示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代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2、平行四边形定则是矢量运算普遍遵守的法则。
3、两个力的合力与分力的大小、方向有关。
4、合力一定大于分力吗? 两分力大小一定夹角变化时,合力如何变化?作用在不同物体上的两个力能进行力的合成吗?
5、两个力的合力的最大值为7N,最小值为1N,这两个力分别为多少?若夹角为900,则合力为多少?
6、三个5N的共点力,彼此间夹角1200,它们的合力又是多少?
这一探究过程既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发展了感知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严谨、认真、团结、协作的科学态度,体验了探究的愉悦,也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同时教给了学生科学思维的方法,激发了探究意识,培养了创新能力,这也是是接受物理知识最符合认识规律的方法,为学生下一阶段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起到了方向性的引领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