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读::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搭建平台,初中物理论文。
论文关键词: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搭建平台
教育家陶行知曾在《手脑相长》一文中指出:一个人要对社会有所贡献,一定要手与脑结成大同盟,然后,可以创造,可以发明,可以建设国家。陶行知强调手脑结合,其实就是既要让学生用脑去想,又要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动手去做,从而达到手脑相长,学以致用的目的。
科学在不断地发展,社会在不断地进步。如何搭建一个适合学生发展的平台,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快速地发展,这是每一个科学教师都必须要面对的问题,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当做第一要务,时时想着搭建一个合适的平台,为学生的动手实践提供机会。在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课本第二单元《光的反射》一课中,为了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材中安排了“制作简易潜望镜”这个动手操作题来达到这个目的。我在教学中抓住这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充分动脑的同时放手让学生实践,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一、让学生明确实践的目的,了解制作的要求。
1.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通过对潜望镜内部结构的研究初中物理论文,使学生能利用语言、文字、绘图等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通过课前搜集和整理有关潜望镜的资料,使学生学会利用书籍及其他信息源获取信息。
2.通过制作潜望镜的活动,使学生学会欣赏、评价他人的作品,尊重他人劳动成果;愿意合作交流;积极查阅资料,关心新科技、新发明。
3.认识平面镜反光性质的应用;会制作简易潜望镜。
这是一个要求学生动手操作的活动,而且学生也非常的感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制作兴趣,笔者在上前一节课时,特别播放了《猎杀U―571》中的有关片断,学生看了影片后更是群情激奋,大有现在就要动手的冲动。针对学生的情况,我首先要求学生们在制作课前搜集有关潜望镜的文字、图片,了解潜望镜的制作过程和方法,写出自己的设计、制作方案,准备好相关的制作材料;在制作课上,学生们都带来了自己的制作材料。在制作之前,我首先要求学生在自己的小组内讨论自己的设计及制作方案,并针对制作方案清点自己的制作材料,看看是不是有考虑不周全的地方。通过讨论,学生大都能发现自己在设计上的不足,所带的材料也缺一少二的,但是一个小组内的材料都放在一起时,则所用到的材料都是齐备的,于是我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制作,这时不光是要求学生制作出一个潜望镜,还要求学生能尽可能地让自己小组制作的潜望镜外观尽量的漂亮,看到的视野尽量的大,看到的图像尽量的清晰。
二、让学生了解制作的方法,明白其中的道理。
在制作前,要让学生明白潜望镜制作成功的关键点是什么,通过讨论,学生明白了:1、上下两块镜面要相对且必须平行;2、镜片和镜体要形成45度的夹角。
学生们明白了制作的要求后,便纷纷动手制作起来。由于学生带的镜片大都是从不同物体上拆下来的镜片,有的大,有的小,有的圆,有的方,各种形状的都有论文服务。制作出来的效果便各不相同:有的看到的是圆形的界面,有的看到的是方形的界面,而有的看到的则是三角形的界面,有的看到的界面非常小,有的看到的界面则比较大,学生相互看了之后是哈哈大笑。更有许多同学看着我大笑,我是一头雾水,想想自己的衣着没有什么地方不当的,也就不想了,只当是学生为自己的制作在发笑。之后我让各组学生汇报自己制作的的结果,有的说:我制作的潜望镜看到的只是物体的一部分;有的说:我制作的潜望镜看到的物体不怎么清楚;有的说:我制作的潜望镜看不到物体;还有的学生笑的都说不出话来。我也微笑着看着他们,直到他们平静下来并汇报完成。我说:“同学们初中物理论文,大家对自己的制作有什么感想啊?”学生们又是一阵大笑,同时七嘴八舌地说着自己的感想,听完之后,我又对学生们说:“你们想过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吗?”这时学生们都沉默下来,开始思考这是为什么。这时我提醒说:“同学们,如果把你们的潜望镜倒过来看,会是什么结果呢?”学生们一听,又来了劲,倒过来看之后,有的看到的界面没有变化,而有的则发生了改变:原来看到的是方形的,现在变成了圆形的,有的原来是三角形的,现在变成了圆形的了。我问:“同学们,你们看到的有什么变化吗?”学生们又开始七嘴八舌地说出自己看到的变化。我说:“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这是为什么吗?”这时学生又沉默了。我说:“同学们,我们做潜望镜,不仅要能制作,还要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否则你只能制作别人设计的东西,而不能自己设计,最终只能是为别人打工,而成不了主人。”听了我的话,原本沸腾的教室立刻安静下来,学生都在低头深思,过了一会儿,有学生大胆发言:“老师,我看到的界面没有发生变化,是因为我的潜望镜用的镜片是一样的,所以没有发生变化。”回答是正确的,但因为没有把握,所以语言并不肯定,我给他鼓励,要求他上讲台把自己的想法讲给大家听,并详细地讲解光线的反射过程,学生们听了之后,一下明白了自己做的潜望镜看到的界面为什么会发生变化了,便纷纷举手发言:“老师,我的镜片是两样的,一个是圆形的,一个是长方形的,圆形的镜片小,而长方形的镜片大,用圆形的镜片在上面,看到的就是圆形的界面,并且界面很小,而用长方形的镜片在上面,看到的就是长方形的界面,并且看到的界面比前一种要大。”……学生们纷纷发言,一时沉静的教室又沸腾了起来。
三、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初中物理论文,提高动手能力。
当学生安静下来后,我说:“谁能制作一个看到自己后面物体的潜望镜呢?谁又能制作一个看到自己左右两边物体的潜望镜呢?”听了我的问题,教室里一下子又安静了下来,学生们都在认真的思考这个问题。十分钟过去了,教室里一片窃窃私语,却没有一个同学敢站起来发言的,一节课的时间也要结束了。这时一个比较急躁的同学一气之下把自己做的潜望镜一撕两截,小组的同学一看也急了,立即拿起来看看还能不能粘起来,不想粘起来了,从中举手说::“老师,李响把这个潜望镜撕了,我把它粘了起来,怎么看不到你了”这时我才明白学生之前为什么看着我笑,原来他们是把我当做他们的观察目标了,看到的便只有我的眼睛、头发、鼻子、耳朵……我说:“哪你看到了什么?”他说:“看到了李响的头发。”我说:“哪你想想是为什么?”学生想了一会儿说:“我明白了!老师,你的三个问题我都能答出来了。”我说:“老师相信你明白了,现在下课的时间也到了,这三个问题就由你来回答同学们吧!”下课的铃声响了,我拿起书本离开了教室,刚才回答问题的学生周围立即围起来很多学生,教室里又沸腾起来了。
在这节科学课中,笔者逐步引导学生完成了潜望镜的制作,学生达到了动手锻炼的目的,同时也明白了潜望镜的原理;在课后,我们对学生制作的潜望镜进行评比,看看谁的制作最漂亮、谁的制作最实用等,使学生的动手热情得到了升华。
邮政编码:2237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