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读::“透镜对光的作用”实验的改进,初中物理论文。
论文关键词:“透镜对光的作用”实验的改进
“透镜对光的作用”实验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的一个重要的演示实验,它是学好本章的基础,所以做好这个实验尤为关键。
对原实验的分析:
现在课本上主要采用两种演示方法:一种是用当下流行的激光笔来做(图1),光路比较清晰,效果明显,但展现给学生的只是一个平面的光路,缺乏立体感。另外一种演示方法是利用太阳光(图2),这种方法操作简单、喜闻乐见,但它不能清晰地将光的传播路径展现出来,尤其是当太阳光穿过凹透镜时,纸面上的光斑非常微弱,不便观察,实验效果比较差。
对原实验的改进:
实验器材:大小薄壁烧杯各一个、禅香、铁丝支架、火机、凸透镜、凹透镜(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直径比小烧杯的直径略小)、手电筒
实验原理:巧设烟雾,利用烟尘微粒对光的漫反射来显示光通过的路径。
实验过程:
  1.取干净的薄壁烧杯大小各一个,倒扣叠放在一起,分别用支架将点燃的禅香放入大小烧杯中各三根初中物理论文,如果烟雾产生太慢,还可以再加几根,等烧杯中充满烟雾时,将两烧杯中的禅香取出论文的格式。
2.用手电筒通过杯底自上向下照射,调节手电筒的聚光圈,使通过烟雾的光成粗细均匀的柱形光束(图3)。
3.抬起小烧杯,在大烧杯的底部放上凸透镜,用手电筒通过杯底自上向下照射,这是可以清晰的观察到小烧杯里的光束没有发生改变,而大烧杯中的光路却向中间发生了偏折,证明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图4)。
4.用同样的方法,可以看到当大烧杯的底部换成凹透镜时,大烧杯中的光路向两侧发生了偏折,证明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图5)。
实验改进后的优点:
1.烧杯和烟雾的设置将光的传播路径清晰地展现出来,使整个实验变得更加合理、完整。
2.实验现象明显,立体感强,学生易于接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