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读::眼看一场师生冲突如疾风暴雨而至。你没权力管我”——谈师生冲突的成因及策略。
论文关键词:师生冲突,形成原因,解决办法
正文:
“你没权力管我,你狂什么?你等着!”办公室里,一名学生正脖子歪歪地挺着,眼睛圆圆地瞪着,一脸委屈和不服之气。而某老师呢,正一手拽着这名学生的衣领,一手指点着这名学生。眼看一场师生冲突如疾风暴雨而至。
师生冲突在学校的教育活动中是客观存在的,也是在所难免的。但它也是构建和谐校园进程中一个不和谐的音符。
一提到“冲突”,人们脑海里就会浮现出上面描述的一幕。其实,学校中师生冲突不只表现在这一方面,还可能表现为曲折的、间接的冲突。如当学生不满老师的批评或不公平时,有的沉默自闭,有的表面装出服从的模样,背后处处与老师作对,有的故意制造事端,与同学、老师发生摩擦,还有的故意曲解老师的指令……如此等等。
既然师生冲突是学校教育教学中一个不和谐的音符,那就应想方设法把它转变为合理化因素。首先是改变对师生间冲突的认识,然后搞清导致这些冲突发生的根源,最终找到化解冲突的有效途径,正所谓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其实,师生冲突不单单只具有破坏性,也有其建设性。
一、冲突可提高组织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水平;
二、冲突使当事人之间加深了解,促进组织成员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三、冲突可促进组织打破陈规形成原因,有所变革,净化空气;
四、冲突作为一个出气筒,及时地把师生双方内心的压抑和不满释放出来,使矛盾极端化之前释放敌意,维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
当然,冲突的正向和积极的功能的存在是有前提条件的,即这种冲突始终都应限制在低强度、低烈度的范围内,否则,冲突的结果就将向坏的方面转化。同时,冲突也是一柄双刃剑。它对教师本身的成长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对待冲突的态度不仅反映了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也反映了教师对待自我的态度,是教师人生观的体现。教师在对待师生冲突问题上的不成熟,从根本上说是自我发展的不成熟。在冲突中学会管理冲突,在冲突中学会与人合作,在冲突中成长,这对教师同样是适用的
既然认识到了冲突具有其积极性,如果再探究出产生冲突的真正缘由,不是更有助于化解冲突吗?
一、来自学生方面的:
案例1:师:××,你去干什么了?
生:校长找我。
师:校长找你有什么事?
生:就那点儿事。
师:什么事?你痛快点儿说!
生:我们打架那事,四个人才赔他四百元。(满不在乎的语气和态度)
师:才四百?你爸挣钱很容易是不是?
生:我爸挣钱容易不容易不用你管!
分析:这个男孩生活在单亲家庭中,而父亲又常年不在家,家中只有他自己,整天和社会上一群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致使他沾染了社会上一些不良习气。
案例2:师:××,你上课为什么不背书?
生:不认识书上的字,你让我怎么背?
师:你不认识字怎么上的初中?
生:……(无言)
师:不背你就去抄书论文服务。
生:我不上了!(拎起书包就走)
分析:这是一个独生子,从小娇生惯养,在家里要星星不敢给月,懒惰成性,性格又很孤僻,平日里不与任何人交流。
案例3:
一节自习课,本班班主任有事不在,我代她去看自习。“这节课同学们上自习,自己做作业。”说完我就在前面备课。当我再抬头巡视时班内情况时,有两名男生正在低声交谈,且面露喜色。顿时,一股无名之火直撞脑门。“××和××,你们俩人去操场跑十圈。”两名学生无动于衷。“你们两个去不去?不去告诉你们班主任!”“我跑不动”,一名学生说。“你还没跑怎么就知道跑不动?去!”
在我的威压下,两名学生不情愿地去了操场。结果,两个人跑跑走走,走走跑跑,甚至有一个学生竟围着篮球场上罚篮圈跑起来了。无言的反抗暴露了他们内心的不满之情。
如此种种,究其根源是由于社会在变革,学生的思想也在随时代的发展而活跃。他们已由学校的“产品”摇身一变成为有知识无文化的善于张扬个性的人了。这些学生中,有的由于家庭结构的改变,出现了独生子女家庭,单亲家庭,再婚家庭等等。这些家庭的孩子有的任性娇气,自私孤僻,心理脆弱形成原因,目无尊长,缺乏责任感、同情心、羞耻心;甚至有的学生受社会上一些不良行为的影响,认为读书难找工作,成不了大款,厌学情绪严重,受到批评就干脆和老师对着干,一走了之。
其次,这些学生在学校虽然学到了书本上的知识,但文化底蕴极其单薄,与老师的文化无论在价值体系、文化体系、表意象征符号等方面存在着极大的差异,而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整个教育活动,这就很可能导致师生间的冲突。
再次,学生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人有着多种多样的需要,在学校情境中,学生也有多种多样的需要。被接纳认可、被尊重的需要,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等等,这些需要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建立在与教师交往沟通的基础上,当他们不能与教师进行真诚地沟通,不能被老师同学认可时,师生间就常常在心理思想、行为习惯上产生诸多的矛盾和冲突。
二、来自教师本身的原因
教师与学生发生冲突一般是在课堂上,大多是因为教师为了维持好纪律,完成教学内容而与学生发生冲突。但部分教师在维持纪律时方法不当,动不动就训斥、挖苦、讽刺,甚至对学生施行体罚和变相体罚。据调查,34.83%的学生曾因老师批评时有污辱性言词而与老师发生过一两次冲突,另有13.75%的学生与老师发生许多次冲突,但有的老师并没有意识到自己使用了污辱性的语言。也有一部分教师对学生冷漠,缺乏爱心,缺乏情感交流,对学生采取居高临下的姿态,认为学生听老师的话是理所当然的,学生的行为稍有越轨,便是天理难容。还有的教师对学生不公平,厚此薄彼,引起学生的反感。据调查,高达55.42%的学生曾因老师处理问题不公与老师发生过一两次的冲突,说明这是极易导致师生冲突的导火索。但教师对这一点却极易忽略。另有些教师是情绪型的,容易将自己的情绪带进课堂,将自己工作生活中的烦恼和不满发泄到学生身上。甚至有少数老师受到知识水平、人格魅力、心理气质等因素的制约,得不到学生的信任,处理问题又不当,不巧妙,导致与学生发生冲突,这也是在所难免的。
有一案例:
两名学生课下因为一点小事大打出手,其中一名学生吃亏了,去找班主任,没有打到,就去找了校长。校长便找到这位班主任说明情况,交给班主任去处理。这位班主任很是生气形成原因,质问告校长的学生为什么把事情捅到学校,丢了本班的脸面,并动手打了这一学生。这一学生家长很不满意,找到此班主任大吵一场。
分析:这位老师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缺少和学生的沟通,问题发生后又简单粗暴,致使与学生及家长发生冲突,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同样是这个学生,再次返校后到了另一个班级。此班主任找到他,与他进行了一次面谈。
师:你知道上届学生中也有一个和你同名的学生吗?
生:知道。
师:你们两个人相比你认为谁的优点多?
生:他的优点多。
师:他比你哪好呢?
生:他比我学习好,有礼貌,懂事,纪律好,听老师的话……
师:但你和他长得一样帅呀!另外,你知道吗,他也偷偷去过网吧,被家长和老师狠狠地批评过。
生:不知道。
师:可见,人无完人,金无足赤。重要的是要取人之长,补已之短,知错就改。他后来改了,并且考上我们县一中。你知道以后该怎么做了吗?
生:我首先从遵守纪律做起论文服务。我一定能做到!
同样是一个人,竟然出现了截然相反的结果。正可谓“要成为孩子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苏霍姆林斯基),这也就是教育的艺术。
的确,教育不仅仅只是一项技术,更重要的它是一项艺术。要想成为这项艺术的主宰,就必须掌握化解师生冲突的艺术手段。
第一,平复心情。冲突发生时,师生双方多数处于极为激动的状态,此时,教师要立即停止并冷静下来,通过放慢语速,深呼吸,或短暂停顿等方式,使自己放松。
第二,思考解决的方案。待自己平缓心情之后,教师要迅速探究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案,并预见一下,如果便用这些方案,会有什么样的事情发生。同时,教师还必须确定自己接下来到底想要什么样的情况发生。
第三,预设备用方案。教师除了要设定一个自认为最佳的方案之外,还要预设一个备用方案,以便在头一个方案不起作用时使用。
第四,实施优先选择的方案。此时,教师可运用自己认为最佳的方案来解决冲突问题。
第五,评价结果。教师要看看选择的方案是否已达成自己期望的结果,以及在其他相似的场景下是否可以运用这项策略,从而积累冲突处理经验。
另外,以下策略可供参考:
回避策略:下列情况可使用回避策略
引发冲突的问题微不足道形成原因,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解决;
教师达到自己的愿望的机会微乎其微;
先使双方冷静下来,需要重新分析问题;
掌握的资料、信息不全面,有待进一步了解;
冲突以外的其他人有更有效的办法;
处理这个冲突会引发更大的问题,等等。
强制策略:下列情况适合使用强制策略
面对紧急事件,必须采取快速、决定性的行动;
教师确信自己是正确的,为多数学生的利益;
面对无理取闹、故意挑衅的学生;
冲突的影响很大,必须制止冲突。
克制策略:下列情况适合使用克制策略
教师发现自己有错误,愿意接受学生的批评和监督;
和谐与安定对双方、对班级更重要;
考虑长远工作,暂时放弃眼前输赢;
冲突的议题对学生个人、对集体都很重要,值得讨论和思考,将损失降到最小。
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说得很好:“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因此,教师在处理师生冲突时,一定要从大局出发,牢记教师的职责,相信学生一般都是可教育好的;同时,务必要善于控制情绪,有理有据地妥善解决冲突。当然,教师要想减少与学生的冲突,或者掌握冲突处理的主动权,最根本的还是要加强师德修养,为人师表,在学生心目中形成一个良师益友的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