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课程是一门集知识和技能于一体的、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完成理论教学的同时进行上机实践更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首先要求学生实验课前写好实验预习报告,预习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确实验任务,清楚实验原理、内容、步骤,以及实验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指导老师按照学生的预习报告给出相应的实验预习成绩,这样学生通过写预习报告明确了实验做什么和这样做的目的。
其次要求指导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做简单实验讲解后,以观察、巡视的方式指导学生的上机操作情况。如发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了常见的错误给予及时的纠正,对难以解决的问题加以提示,尽可能地让学生在思考和创新的氛围下圆满完成实验的教学任务和目标。最后根据学生的上机操作熟练程度和实验结果给出相应的操作成绩。
这样,指导教师可以比较好了解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并能够充分地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的动手能力。指导教师根据学生上机时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相应的对理论课堂稍加改动和巩固,使学生既克服了课堂上由于时间有限不能完全把各个知识点互相结合起来的缺陷,又使学生通过实验项目,把多个知识点融会贯通。解决了自己思考实际动手的能力,又提高了软件编程的综合素质,最终达到Java教学大纲的要求。
Java语言程序设计是抽象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要使学生真正掌握有效的程序设计方法,开展既富构造性又具有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实行科学的教学内容规划、教学过程先进行多媒体理论讲解,然后举例,再实际演示,最后再讲解的教学方法,以及实施小项目测试法的考核方式和开设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模式是学好Java语言程序设计这门课程的行之有效的模式。
参考文献
1 尚展垒,包空军.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7(09).
2 刘瑜,杨玫,赵秀丽.“项目驱动”教学法在JAVA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10(16).
3 姚竟.“Java程序设计”课程改革探索[J].软件导刊,2009(08).
4 朱中华.我国高校创新教育中的问题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7(09).
5 邵斐,常子楠.基于MCLA教学法的JAVA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5).
6 尹立苹,刘雁红,韩聪.高校实验教学考核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9(7).
7 石少敏.提高计算机专业课堂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知识经济,2009(15).
8 赵逸云,刘世熙,杨亚滨等.学生实验课成绩评定标准化的探究[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9(7).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