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读::试论《英美概况》作为高职非英语专业的公共选修课的开设—从外语学习动机理论的角度来分析,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论文关键词:《英美概况》,高职非英语专业,公共选修课,外语学习动机理论
一 在高职非英语专业中开设公共选修课--《英美概况》的必要性
首先,从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来看。正如美国语言学家Edward Sapir 所说:“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相应地,语言教学也不能脱离文化教学而单独存在。由于受到课时的限制,目前,多数高职非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学(主要是《大学英语》课和专业英语课如《计算机英语》、《物流英语》等)通常是重语言教学轻文化教学。而《英美概况》,顾名思义是一门介绍主要英美国家(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文化背景—风土人情和人文历史的课程。 因此,将《英美概况》作为高职非英语专业英语教学的有益补充是有必要的。
其次中学英语教学论文,由于课时的限制。大多数高职非英语专业的学生, 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他们愿意多花时间在他们的专业课上。 必修课《大学英语》和专业英语课已经占据他们不少的时间了,要是再将《英美概况》作为必修课强加在他们每个人的头上的话, 会增加他们的负担。.因此我们可以尝试着将《英美概况》作为公共选修课的形式在高职非英语专业中开设,先把那些学习英语动机强并学有余力的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之带动那些学习英语动机弱的学生。
因此,在高职非英语专业中开展公共选修课—《英美概况》是极其必要的。
大多数高职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不足,虽然他们都知道学好英语很重要。要是给他们开设一门新的英语课程,尤其要去调动他们的兴趣和动机。鉴于此,本文借助W.Lambert 、R.Gardner和 Dornyei的外语学习动机理论,就如何在高职非英语专业中开展《英美概况》教学展开一番论述。
二 外语学习动机理论与高职非英语专业的《英美概况》教学
2.1 外语学习动机理论
“动机”,是一个心理学上的术语,它指的是一种由需要引起的激励人们去采取行动,以期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动力。学习动机就是一种直接激发一个人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有的学习活动,使其学习活动朝着一定目标的内在动机。外语学习动机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学习者的学业成就有着密切的关系。外语学习动机与学生的成绩成正比,这一点早已引起外语教师和外语教学研究者的重视。外语学习动机强的学生,有着很强的学习内在动力,学习外语目的明确 ,能主动认真地去学习,就能取得很好的成绩。相反,外语学习动机弱的学生,缺乏学习动力中学英语教学论文,对外语学习缺乏目的性,碰到外语学习中的困难就会灰心丧气,自然他们的外语成绩就差论文格式模板。
外语学习动机研究一直倍受众多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外语学习动机。接下来,本文将分别介绍W.Lambert 和R.Gardner的融入型动机(Integrative Motivation)和工具型动机(Instrumental Motivation)的理论和Dornyei的外语学习动机三层说。
2.1.1 W.Lambert 和R.Gardner的融入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的理论
外语学习动机理论的研究者W.Lambert 和 R.Gardner提出如果学习者认为学习第二语言是因为其对目的语及目的语所在的社团感兴趣,并欣赏目的语社团的文化艺术,希望能多跟目的语社团内的人进行交流,并向往以后能被目的语社团接受并成为其中一员,与之融为一体,那么这种学习动机就是融入型动机。这两个学者还认为要是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是为了实际需要,如通过英语等级考试,能够阅读目的语资料以便毕业后找份好工作或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等,这种学习目的语的动机就是工具型动机。
2.1.2 Dornyei的外语学习动机三层说
W.Lambert 和 R.Gardner的外语学习模式主要强调的是社会大环境对外语学习动机的影响而对学校和课堂教育情景下的外语学习动机研究得不够。外语学习动机研究领域中颇为活跃的另一个学者在承认W.Lambert 和R.Gardner关于外语学习动机的社会心理学模式重要性的基础上,提出:外语学习动机可分为三个层面:语言层面(the Language Level)、学习者层面(the Learner Level) 和学习情境层面(theLearning Situation Level) 。
语言层面指的是与目的语相关的各种动机因素,如目的语文化、目的语社团和目的语用途等。语言层面由W.Lambert 和R.Gardner的融入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的理论发展而来。
学习者层面包括学习者学习外语时所具有的自身特征,主要是成就需要和自信心组成。成就需要是指学习者是在别人的心目中赢得较高的地位,获得人们对自己的尊敬和表扬。自信心由语言焦虑和自我效能等构成。
学习情境层面由课程特定动机因素组(the Course-specific MotivationalComponents),教师特定动机因素组(the Teacher-specific MotivationalComponents) 和学习集体特定因素组(the Group-specific MotivationalComponents) 。课程特定动机因素组指的是与教学大纲、教材、教学方法以及与学习任务相关联的动机因素。教师特定动机因素组包括教师的个性、教学风格、亲和力、权威性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行为。学习集体特定因素组与学习者所在的学习集体的学习氛围、目标定向及努力方向有关。
Dornyei的三层外语学习动机理论丰富了外语学习动机研究的内容,为外语教师在解决教学实践中碰到的学生的学习动机问题指明了方向。
2.2 外语学习动机理论指导下的《英美概况》教学
接下来本文将从语言层面、学习者层面和学习情境层面这三个方面就如何开展高职非英语专业的《英美概况》教学进行了探讨。
2.2.1 语言层面
笔者在2.1.2 中曾提到过Dornyei的三层外语学习动机理论的“语言层面”是从W.Lambert 和R.Gardner的融入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的理论发展而来的,在这里(语言层面)本文就借用W.Lambert 和R.Gardner的融入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的理论中学英语教学论文,就如何在高职非英语专业的《英美概况》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展开论述。
为了激发学生的融入型学习动机,教师在高职非英语专业的《英美概况》教学中要使学生明白学习主要英美国家的文化有利于他们与目的语国家(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下同)的人的交往。教师要鼓励学生课后多跟外教或老外聊天。同时教师可将《英美概况》教学和目的语(英语,下同)语言环境紧密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对目的语的兴趣。例如,教师可通过播放具有中英文字幕的电影《勇敢的心》让学生了解苏格兰的民族战争。
为了激发学生的工具型学习动机,一方面,教师要让高职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意识到:学习《英美概况》这门课程对他们准备英语等级考试是大有好处的,即,给他们增加一些英美文化知识;另一方面,教师尽可能将《英美概况》中的一些知识与高职非英语专业的专业知识联系起来。比如说,如果选修《英美概况》的大部分学生是汽车专业的,那么教师就用带有中英文字幕的视频材料让学生了解美国在汽车行业的发展动态。
2.2.2 学习者层面
很多高职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在高考入学考试时由于英语而拖了后腿。他们学习英语时普遍感到不自信,主要表现为他们存在着语言焦虑和较低的自我效能感。因此在《英美概况》教学中尤其要处理好语言焦虑和学生学习的关系和努力去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语言焦虑是指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和使用英语时的焦虑程度。适度的焦虑能使学生化压力为动力进而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过度的语言焦虑却使学生背负太大的心理负担而妨碍他们的英语学习。那么在高职非英语专业的《英美概况》教学中该如何处理好语言焦虑与学生学习的关系呢?
首先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英美概况》课堂上敢想敢说。其次,教学内容的难度要适中以可以激发学生的挑战心理和求知欲望为宜。尤其是教学课件和课堂用语所使用的语言,可多使用一些汉语并辅与简单的英语。最后,要正确对待学生在《英美概况》课堂上所犯的常识性的错误,要多鼓励少批评中学英语教学论文,以免挫伤他们发言的积极性。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