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从《资本论》的研究对象分析商品拜物教的研究对象
如果从《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来看,问题就更加明显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恩格斯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指出:“在这里我们立即得到一个贯穿着整个经济学并在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头脑中引起过可怕混乱的特殊事实的例子,这个事实就是:经济学所研究的不是物,而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归根到底是阶级和阶级之间的关系;可是这些关系总是同物结合着,并且作为物出现。”列宁在《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中指出:“凡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看到物与物之间的关系的地方(商品交换商品),马克思都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商品的交换表示通过市场来实现的各个生产者之间的联系。”以上论述都在强调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而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就是要通过揭示拜物教,即通过揭示物与物之间的关系,来揭示隐藏在物后面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马克思依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不仅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中来研究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而且还从生产关系的总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中来研究生产关系。马克思认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从来不存在没有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也不存在没有上层建筑的经济基础。一般说来,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所决定,并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但上层建筑也有一定的反作用,在一定的条件下,还可以起决定作用。马克思不是单纯地、孤立地研究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而是从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相互作用中,来研究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的。列宁在分析《资本论》的结构时,曾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比做“骨骼”,而把适合于这种生产关系的上层建筑比做“血”和“肉”。要使骨骼有血有肉,就必须联系上层建筑来研究生产关系。但是,联系上层建筑并不表明上层建筑也包括在《资本论》的研究对象之中,马克思在《资本论》的研究中,曾经大量引用过生产力、科学技术、社会历史、国际分工、国际贸易等方面的资料和信息,如果这些资料和信息都是研究对象的话,那末,《资本论》的研究对象就是包罗万象的了,这种研究思路显然是违背科学原则的。就其《资本论》的思想实质而言,仍然是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作为研究对象的。
四、从生息资本的形式分析商品拜物教的研究对象
马克思指出:“在生息资本上,资本关系取得了最表面、最富有拜物教性质的形式。”在商业资本形式G—W—G′上,虽然这种资本运动,仅仅限于流通领域,好像利润是从流通中产生的,但是在这里,还存在着资本主义运动的一般形式,“利润仍然表现为一种社会关系的产物,而不是表现为单纯的物的产物。”但是,在生息资本形式G—G′上,既不表示生产过程,也不表示流通过程,资本的社会关系一点也看不见了,在这里所看到的,只是一定的价值量的数量关系。前者为生息资本的本金,后者为生息资本加上其带来的利息,因而G—G′所表现的,只是本金和本金加利息的关系。因此,在生息资本上,资本关系完全取得了拜物教的性质,人和人的社会关系,歪曲地表现为物和物的关系了。同时,生息资本没有任何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不借助任何社会行为和社会关系,货币本身就能自然地产生出货币来。“现在,物(货币、商品、价值)作为单纯的物已经是资本,资本也表现为单纯的物;总再生产过程的结果表现为物自身具有的属性。”这就是说,资本表现为一种物,只要贷放出去,就能够直接生出一定量的货币来。
在生息资本上,这个自动的拜物教,即自行增值的价值,会生出货币的货币,就纯粹地表现出来了,并且在这个形式上再也看不到它的起源的任何痕迹了。“社会关系最终成为一种物即货币同它自身的关系。”货币或商品独立于再生产之外,从而具有增殖本身价值的能力,资本的神秘化取得了最明显的形式。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