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政治论文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时间:2011-04-22  作者:秩名
二、春风化雨润无声——深化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特色之思考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1】高校学生党建特色的创建,是在党建理论创新指导下的系统性党建实践的创新。高校学生党建创新就应该在理论创新的指导下进行系统性的党建实践的创新。

首先是党员培养发展工作创新:树立“入党先进”观念,建立“多对多”模式,完善与高中党组织衔接工作

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基础上,党员发展工作创新就是要落实到党员先进性上来——在入党宣传教育上,党组织应该改进“入党光荣论”的笼统提法,应该从强调党的光荣历史转变到强调党员在先进社会中起到的重大作用上来,树立入党就是向先进靠拢的“入党先进论”上来;在入党积极分子培养上,应该改变“一对多”的低效培养方式,在“一对一”主要培养联系人模式的基础上建立“多对多”的高效培养模式上来,让积极分子们在接触更多的优秀党员中得到提高。在党员培养发展工作上,应该完善与高中党组织的衔接工作,承认高中入党积极分子资历或高中党校学习经历,从而有重点地培养积极分子,在大一时候就能发展能起带头作用的学生党员。

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重要的是加强理论修养,提高政治水平和思想觉悟。实践证明,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保证大学生在思想上入党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而优秀学生从组织上入党的过程本身就是极好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两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多年来高校所形成的党课、讲座、报告、参观、理论学习小组等多种形式是对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的好形式。要因势利导,进行系统的、集中性的教育,目的是使入党积极分子能较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党的基本知识,端正入党动机,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明确怎样才能成为真正的共产党员。进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要以《中国共产党章程》、《论共产党员修养》等为基本教材,让入党积极分子对党的性质、地位、宗旨、作用、指导思想、组织制度、纪律、党员义务、权利有全面了解,坚持共产党员修养,努力争取做一名合格党员。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学习的重要内容,同时也要安排形势与党的方针、政策的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的学习,法制学习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学习,使积极分子深刻领会党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认清新时期共产党员的历史责任。

其次是党员教育工作创新:加强入党后教育,强化实践锻炼教育,健全党员民主评议机制与党员、党支部评优制度

部分学生党员虽然从组织上入了党,但思想上并没有完全入党。据一项调查表明,目前约有80%要求入党的学生其入党动机并不纯净,或多或少有一定的功利思想。虽然经过党员发展的逐级培训和党组织的培养、考核,大多数学生党员在发展时基本达到了党员条件,但也存在着个别的学生党员“入党时一身汗,入党后松一半;入党前革命化,入党后一般化”的现象,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思想滑坡、自我放松,不能切实起到一个党员的表率作用,有损于学生党员的形象和威信。部分学生党员政治理论学习的自觉性不强,学生党支部存在重发展轻教育的倾向。多数学生党支部把党员发展工作放在首位,平时组织发展工作任务繁重,学生党员的政治理论学习、教育相对被冲淡、放松,组织生活中进行党的理论知识学习、教育较少,造成了学生党员思想发展上的滑坡现象。

因此,必须加强入党后党员的学习教育,改变“着重入党前的教育考察,而轻入党后的教育考察”的现象,保持学生党员思想理论上的先进性;还应该开展更多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党支部特色活动,改变“只注意对学生党员的思想理论教育,而忽视对他们进行实践锻炼教育”的现象;还必须建立健全党员和党支部的监督机制,进行常规性、周期性的党员与党支部民主评议,同时辅以优秀学生党员和优秀学生党支部的公开评选答辩会制度,改变“学生入党后不能维护自身党员的形象,学生党组织的整体影响力也不明显”的现象。

第三是党支部组织建设创新:推进“高年级按班建支部”工作,试点党支部“纵向”设立模式

根据高校自身的特点应科学合理地学生设置党支部。论文格式。较大的学校,低年级按年级设置,高年级按班级设置;较小的学校按专业跨年级设置。论文格式。党支部建在高年级班上,党支部与班委会互相配合,协调开展工作,实效性更强;支委成员和同学相互熟悉了解,思想教育更有针对性;同时,针对即将毕业的高年级学生党员,把支部建在班上,也有利于进一步锻炼和提高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的工作能力及综合素质,为将来顺利实现就业夯实基础。在党支部设立上,可以进行“纵向”设立模式试点,可将学生党员按专业纵向划分为若干个党支部,每个党支部包括同一专业各年级学生。这种纵向划分党支部可以使支部党员稳定性与流动性相协调,利于优良传统与工作作风的传承。可以把党支部工作与学生的专业学习、学风建设相结合。这样在进行思想教育和积极分子的培养过程中,有的放矢不流于形式。可以通过高年级学生党员的帮助解决低年级学生的困难和困惑。

还要正确处理好党支部、团支部、班委会的关系,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在学生教育和管理中的核心作用,达到“一年级有党员、二年级有党小组、三年级有党支部的目标”。【3】

第四是党支部活动开展创新:深化党支部特色活动制度,开放、多样、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建教育

创新学生党支部活动机制,重在实现主旋律与多样性的结合。学生党支部活动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三个转型”:一是由封闭型转向开放型,党支部活动应走出学院,面向全校;走出校门,面向社会。这样更了解党建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二是由单一型转向多样型。如政治理论学习采取多种方式:集中与分散、自学与辅导、征文、演

讲、知识竞赛等:探讨交流采用多平台,学生党支部可创办理刊物和网站,促进了学生对党的知识的学习、党性修养和思想交流;三是由被动型转向主动型。如组织生活每次轮流由1名党员主持,或根据理论热点、时事焦点、社会难点和身边事组织话题供大家讨论、辩论,或在主题会之前播报近期国内外新闻,引导大家关心、了解和评析国内外大事,提高政治敏锐力。支部活动从内容到形式的创新,既增强了党内教育的实效性,又扩大了党支部在学生中的影响。

高校学生社团是大学生根据专业特点和兴趣爱好组成的学生团体,它深刻影响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因此大力加强学生社团建设,也是开展学生党建工作的有效途径。引导学生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整合校园文化艺术和活动资源,积极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这样既能保证学生社团的社会主义方向,又能使思想政治工作达到春风化雨的效果。结合社团扩大党建工作的覆盖面,增强党员辐射作用。在社团活动中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建教育,如结合纪念“五四”和“一二•九”运动举办大型文体比赛活动,组织开展党的知识竞赛。通过社团举办大型活动,既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又潜移默化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选自《周济在教育部学习《意见》座谈会上的讲话》[Z]《中国教育报》2004-11-16
【2】江泽民.《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3】贺国强.《在第十二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Z].2003-10-28.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为浮躁号脉
下一篇论文:我国城市低保问题分析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政治论文
最新政治论文
读者推荐的政治论文